韓信,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杰出的軍事家,“漢初三杰”之一,為漢朝的天下立下赫赫功勞。在軍隊指揮方面,韓信可謂天下無敵,就連漢高祖劉邦也稱贊他是:“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被后人奉為“兵仙”、“戰神”、 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杰出代表人物的韓信,卻不會“謀身”,被呂后和蕭何設計誅殺時年僅33歲。韓信被誅,除了劉邦通過翦除異姓諸侯王的方式來鞏固皇權的因素外,韓信的自戀情結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一、自戀志向與抱負 (一)厚報漂母。韓信在城下釣魚,有幾位老大娘漂洗滌絲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見韓信餓了,就拿出飯給韓信吃。幾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畢。“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史記.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大娘生氣地說,你不能養活自己,我是可憐你,難道是希望你匯報嗎?”韓信被改封為楚王,就任后,“召所從食漂母,賜千金。”(同上) (二)蒙受胯下之辱。淮陰屠戶中有個年輕人,當眾侮辱韓信:你要不怕死,就拿劍刺我;如果怕死,就從我胯下爬過去。于是韓信仔細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趴在地上,從他的胯下爬了過去。滿街的人都笑話韓信,認為他膽小。韓信就任楚王后,“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為楚中尉。告諸將相曰:“此壯士也。方辱我時,我寧不能殺之邪?殺之無名,故忍而就於此。”(同上) (三)擇良主而事。韓信先是投奔項梁,后改歸項羽,因項羽不聽取他的建議,又投奔劉邦。就是在漢軍中,因劉邦不予重用而逃離,被蕭何追回,最后被拜為大將軍。 (四)語出驚人。韓信犯了案,被判死刑,同案的十三個人都依次被殺,輪到他的時候,他抬起頭來,正好看到滕公(夏侯嬰),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同上)就是說,漢王不打算得天下嗎?為什么殺掉壯士?滕公聽他的口氣不凡,見他的狀貌威武,就釋放了他。 二、自戀謀略 縱論天下形勢。韓信拜將后,與劉邦權衡利弊,分析項羽劣勢和劉邦的優勢。他認為項羽雖然在勇敢、強悍、仁厚、兵力方面占優勢。但是項羽賞罰不明,將士不用力;建都彭城,放棄關中的有利地形;違背了義帝的約定,將自己的親信分封為王,諸侯們憤憤不平;項羽軍隊所經過的地方,都橫遭摧殘,天怨人怒,失去了天下的民心。項羽的優勢很快會變成劣勢。而劉邦進入武關,秋毫無犯,廢除了秦朝的苛酷法令,與秦地百姓約法三章,贏得了秦地百姓的支持。劉邦的劣勢很快會變成優勢。建議劉邦反其道而行:任用天下英勇善戰的人才,用天下的城邑分封給有功之臣,以正義之師,順從將士東歸的心愿,發動軍隊向東挺進。韓信的謀略備受劉邦的賞識,自認為與韓信相見太晚了。 三、自戀能力 (一)恥于與同僚為伍。韓信看不起與他同期征戰南北的戰將,自認為和絳侯(周勃)、灌嬰處于同等地位感到羞恥。韓信去拜訪樊噲,樊噲跪拜送迎,自稱臣子。韓信出門笑著說:“生乃與噲等為伍!”(同上)他認為漢王畏忌自己的才能,常常托病不參加朝見和侍行。 (二)自信將兵多多益善。劉邦經常和韓信議論將軍們的高下,認為各有長短。劉邦問韓信:“如我能將幾何?”信曰:“陛下不過能將十萬。”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同上) 四、自戀功績 據齊求封。齊國平定之后,他派人向劉邦上書說:“齊國狡詐多變,是個反復無常的國家,南邊又與楚國相鄰,如不設立一個代理王來統治,局勢將不會安定。我希望做代理齊王,這樣對形勢有利。”當時,項羽正把劉邦緊緊圍困在滎陽,看了韓信的上書,劉邦十分惱怒,大罵韓信不救滎陽之急竟想自立為王。張良、陳平建議劉邦,因漢軍處境不利,為了防止叛亂,要好好善待他,要同意他的要求,使他自守一方。劉邦明白過來,改口道:“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同上)于是,派張良前去立韓信為齊王。 五、自戀權威 出入陳兵。韓信被剝奪軍權,由齊王改封楚王后,出入講求威嚴,“信初之國,行縣邑,陳兵出入。”(同上)給人留下謀反的口實。 六、自戀友情 藏匿鐘離昧。鐘離昧是項羽的部將,項羽兵敗后,因與韓信關系好,就投奔了韓信。劉邦忌恨鐘離昧,聽說他在楚國,就下令韓信逮捕他。劉邦也因此反感韓信,在接到韓信謀反的舉報后,就以游覽云夢澤為名,打算襲擊韓信。韓信雖然獻出了鐘離昧的人頭,還是被戴上械具,帶到洛陽。因謀反罪不成立,雖予以赦免,但改封他為淮陰侯。 七、自戀判斷力 誤導陳豨。陳豨被任命為鉅鹿郡守,赴任前向韓信辭行。他對陳豨的說:“您可以聽聽我的知心話嗎?有些心里話想跟您談談。”陳豨說:“一切聽任將軍吩咐!”淮陰侯說:“您管轄的地區,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而您,是陛下信任寵幸的臣子。如果有人告發說您反叛,陛下一定不會相信;再次告發,陛下就懷疑了;三次告發,陛下必然大怒而親自率兵前來圍剿。我為您在京城做內應,天下就可以取得了。”陳豨[xī]敬佩韓信的雄才大略。說:“我一定聽從您的指教!”后來,陳豨果然反叛。皇上親自率領兵馬前往,韓信托病沒有隨從。暗中派人到陳豨處說:“只管起兵,我在這里協助您。”韓信就和家臣商量,夜里假傳詔書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隸,打算發動他們去襲擊呂后和太子。 韓信據齊求封引起劉邦的不滿;藏匿鐘離昧引起劉邦的反感;自信將兵多多益善,引起劉邦的猜忌;在楚國講求威嚴,不避鋒芒,給人留謀反的口實;看不起同僚,又弄得眾叛親離;誤導陳豨,并參與他的謀反計劃,劉邦就忍無可忍了,縱容呂后和蕭何設計誅殺了他。可悲的是臨死前還自戀的說:“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同上)(智夫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