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特殊的時期里 許多地方都不宜扎堆 而現在又正值 春季“踏青”好時節 就有人打起了 到野外“放風”的主意 然而 此時的野外 也是毒蟲最多的時候 我院皮膚科吳良才副主任醫師 特別提醒:春季野外行 最該提防以下三種蟲 /01/ 蜱蟲 蜱蟲是一種戶外常見的寄生蟲,叮住人以后,往往會緊緊吸在皮膚上,就像一個大黑痣,拍不掉、趕不走,而且會帶來明顯的疼痛感。 應對措施: 1、盡快送往醫院,讓醫生拔除蜱蟲,檢查。 2、送院途中也可嘗試拔除蜱蟲,但不可用蠻力拔除,可用鑷子、剪刀等,盡量溫柔、完整地移除。 /02/ 蜂 被峰類叮咬后,輕者一般會出現局部紅腫痛,嚴重者可能會暈厥、休克。 應對措施: 1、仔細檢查被叮咬的地方,若有蜂刺留在皮膚內,應先將它拔出。 2、可用蛇傷藥外敷傷口急救。 3、如情況未見好轉,或出現暈厥等嚴重情況應盡快就醫。 /03/ 恙蟲 恙蟲是螨蟲的一種,體積非常微小,大小不到1毫米,被它叮咬后甚至不會有痛感,但依然可引起嚴重感染。 被恙蟲咬過的皮膚呈紅色丘疹,繼而起水皰,并出現壞死出血,中間會結出黑色的痂。 應對措施: 如果野外活動后出現高熱,且腋下、后背、腹股溝等隱秘處發現黑痂,要警惕是恙蟲病,應及早就醫。 被一般蟲咬,有止癢藥就夠了 吳良才介紹,大部分蟲咬性疾病,特征性都不強。通常表現為:獨立出現的紅疹,繼而最中心部位起皰,周圍紅腫,或出現風團。 一般涂點止癢類藥品就夠了。 如爐甘石、“艾洛松”(糠酸莫米松乳膏)、“無比滴”(鹽酸苯海拉明為主),或者其它含薄荷醇或樟腦等冰涼止癢藥物,都適用于一般蟲咬性傷口。 當然,嚴重程度也跟個人體質有關。 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可能是過敏或中毒,要盡快就近送醫: 1、風團多發且進展快; 2、全身泛發皮疹; 3、發燒、關節痛、肌肉疼痛等情況。 本文指導專家 皮膚科 吳良才 副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碩士畢業后留校工作10余年,現任中山六院皮膚科學科帶頭人和專科主任。博士期間專注于干細胞美容以及白癜風的臨床研究工作;曾在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NUH)短期訪問交流。 對皮膚科常見病和疑難病的診治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擅長白癜風、痤瘡、病毒疣、色斑、胎痣、瘙癢性皮膚病等的治療。在重型藥疹,天皰瘡,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有豐富的搶救經驗。先后主持、參與國家級、省局級科研項目8項。在國內外專業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 出診時間:周一全天,周二下午,周三上午(白癜風專家),周四下午(痤瘡專家),其它時間通過好大夫在線網站—— wuliangcai.haodf.com 預約。 責任編輯:郭松青 初審:李饒堯 審核:簡文楊 審定發布:李冠宏 記者:張美嫻 文章內容來源于《家庭醫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