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瀨昌久:鴉Masahisa Fukase:Ravens148頁,26.3 x 26.3cm,精裝 2017年5月,MACK 本書為日本近代攝影史的傳奇性重要著作。《鴉》是深瀨在行將結束第二段婚姻的1976年前后開始,歷時六年,往返于上野與故鄉(xiāng)北海道期間所攝。當時的深瀨飽受婚姻受挫、工作停滯,和源自于自身性格的抑郁所苦。被稱為一部深瀨的“私小說”。首版發(fā)行于1986年,2008年由Bedford Arts發(fā)表復刻版,并取名為《The Solitude of Ravens》。本書的編輯手法復雜精湛,照片風格低沉幽暗,令人過目難忘。另外本書的裝幀設計也堪稱精致經典。有條件的讀者決不能錯過。本版本為2017年最新版本,由MACK出版發(fā)行。 自我深徹的孤獨感,多年堅持的拍攝,終使深瀨昌久的《鴉》成為現(xiàn)代攝影史上少有的杰作。2010年,《鴉》被歷史悠久的老牌攝影雜志《英國攝影》評選過去25年最好的攝影集,擊敗南·戈爾丁的《性依賴的敘事曲》,排名第一。 深瀨昌久:家族Masahisa Fukase:Family深瀨昌久1934年出生在北海道中川郡美深町,是延續(xù)兩代家業(yè)的照相館世家中的長子。十八歲那年上京進入日本大學攝影系,他自此與家中寄予繼承家業(yè)的期望漸遠,成為一名攝影家而非攝影師傅。1971年8月,深瀨昌久從東京返回家鄉(xiāng),在由弟弟接下的深瀨寫真館與逐漸壯大的家族陣容之間,看見了構成一系列肖像的完美主題。 往后的1971年至1989年間,深瀨定期回到家中,使用自家照相館的作業(yè)空間,以大畫幅 Anthony view 相機與同不斷變化的家庭成員作為創(chuàng)作主軸,著手《家族》系列。延續(xù)其一貫的風格,深瀨時常在拍攝途中加入親人以外的模特和種種幽默元素,讓它們與因著時間流逝不斷減少的家庭群體——此一不可避免的現(xiàn)實——并置。即便在1987年深瀨父親去世后,他仍持續(xù)著這一系列的主題拍攝,直到1989年深瀨寫真館由于破產而關閉,以及隨之而來的家庭四散。 《家族》出版于1991年,為日本戰(zhàn)后攝影代表人物之一的深瀨昌久,其最后一本攝影集。以自家照相館的相片揭開序幕,三十一張于當中拍攝的家庭肖像按時序編排,并收錄由深瀨親自撰寫的大量記敘文字。最新版本由英國 MACK 出版。 深瀨昌久:裂縫Masahisa Fukase:Hibi240頁,16 x 26 cm,精裝 2016年4月,MACK Hibi 系列譯為“裂縫”,拍攝的是年久失修的道路表面。與深瀨昌久那些著名的作品不同,該系列被手工繪制成了一個混有綠、粉、黃、藍色的色彩鮮艷的調色盤。顏色的運用復雜大膽,交錯覆蓋在圖像上,也許創(chuàng)作者在某些方面是想通過顏色的運用來突顯道路中的裂縫,或是水洼邊閃爍的水光。幾張圖像中還有藝術家格格不入的大紅色指紋印,也許是他獨特的簽名方式。” 了解深瀨昌久作品的人會在 Hibi 系列里發(fā)現(xiàn)他標志性的憂郁氣息,仿佛他就在我們身邊,即使這似乎不太可能。“我們很難弄清 Hibi系列到底講述了什么,” Micheal Hoppen 說道,“我們和許多認識深瀨昌久的人交談過,但他們都不理解照片的內涵,他也從來沒向別人說起過。” 深瀨昌久大合集MASAHISA FUKASE 本書是深瀨昌久作品的第一次完整回顧。用400多頁的篇幅展示了這位藝術家四十年攝影人生的26部重要作品,除了《鴉》《Memories of my Father》等名作之外,其中包括許多之前未出版的作品。也涵蓋1960至1992年間的重要系列作品、出版物與文件,展現(xiàn)創(chuàng)作全貌,同時一一追溯了存活于深瀨意識中的困頓與糾結。本書是由泰特現(xiàn)代美術館的第一任攝影策展人 Simon Baker 和深瀨昌久檔案室主任小菅智和共同編輯的這本綜合性書籍。此書是首部按時序編排的生平總結,并收錄過去于雜志遺留的攝影后記和筆記,二十六個章節(jié)如碎片般拼湊出他的創(chuàng)作意圖與背景,彷彿是一條通向其內心深處的小徑,最終得以一探他偏執(zhí)地凝視相機彼端的畫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