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黃帝內經》記載:“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 肝主藏血,血養魂,肝有“血海”之稱。 肝臟不好,會引發多種疾病,可見肝臟的重要性。 肝臟被稱為是“啞巴”,雖然肝臟損傷,不會有明顯的表現,但是并不是無跡可尋。 肝臟不好,多半會有5種表現,若沒有,說明肝臟還算健康! 1、臉色黝黑 肝臟細胞受到損壞,鐵質就會從肝臟流到血管當中,就會皮膚干燥粗糙、臉色灰暗。 研究表明,有30%以上肝病患者,其面部、眼眶周圍皮膚較病前要晦暗黝黑。 在臨床上,也被稱為是“肝病面容”。 2、傷口易感染 肝臟損傷,皮膚再生也會受到阻礙。 同時,肝臟也會影響人體凝血功能。 所以,就會出現莫名出血,傷口不愈合,易使傷口感染細菌,不易好。 3、指甲異常 中醫認為,肝主筋,爪為筋之余。 所以,肝臟的好壞,也可以用過指甲來判斷。 指甲豎線多:肝血不足 指甲變形:肝陰血不足,需要補肝血 指甲發紫:肝氣不舒,氣血循環不暢 指甲發黃:肝經內有濕熱 4、晨尿濃如茶 早上醒來,第一次尿液的顏色也可看出肝臟是否健康。 如果尿色如茶,伴有特殊的味道,可能是肝臟損傷了。 5、女性月經紊亂 女性會氣血不足的情況,從中醫來說,這與肝有關。 肝有“血海”之稱,是造血,藏血的器官。 如肝臟不能及時的給身體供給新鮮血液,會導致內分泌系統失調,使月經紊亂。 日常3個習慣,會導致肝臟“病變”,做好少做! 1,少生氣、發火 中醫在“七情”致病方面講“怒傷肝”。 正所謂“怒則氣機郁滯不通,不通則百病始生。” 人在生氣,發怒的時候,肝氣不疏,直接損害肝實質。 如果能保持一份好心情,便可以疏肝理氣,促進肝臟健康。 2,常吃剩菜剩飯 飯菜放置時間超過10個小時以上,就應該算隔夜了。 而剩菜剩飯,長時間放置,在細菌的分解作用下,硝酸鹽會還原成亞硝酸鹽。 另外,在存儲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外來的二次污染。 肝臟是人體解毒代謝器官,所以經常吃變質的食物,容易導致肝臟發生“病變”。 3,常吃夜宵 吃夜宵是現代人的偏愛,特別是天氣越來越好,人們晚上吃點小酒,吃點小串。 “酒足飯飽”后直接就回家睡覺。 其實這樣的行為,對肝臟會帶來沉重的打擊。 人在睡覺的時候,肝臟也要在不停的“工作”,長期以往,影響正常生理功能。 養護肝臟,預防病變,多一物,記二習,動三處! 多一物: 養護肝臟做到以茶代酒,飲酒量過高,容易引發肝病。 生活中,以茶代酒,促進毒素排出,保護肝臟。 將華花苗、碩參根按1:1比例搭配,制成華花苗碩參茶代茶飲,每天堅持喝,有很好的護肝作用。 華花苗,歸肝經,有很好的降肝火、排肝毒的作用,可預防急慢性酒精性肝損傷,還利于降低血清中谷丙轉氨酶和谷草轉氨酶的作用。 相關研究表明,華花苗可拮抗毒素所導致的的肝細胞溶酶體和線粒體的損傷,解除抗菌素作用后所釋放的內毒素導致的毒性作用,從而起到保肝作用,增強肝臟再生能力。 碩參,是一種藥食兩用的植物,歸肝經,具有清肝利膽的作用。研究發現,其提取物可加速磷脂合成的膽堿存在,從而加速細胞修復速度,對肝臟有明顯的保護作用。 記二習: 1,吃早餐 專家表示,吃早餐有助于中和胃酸和保護肝臟。 如經常不吃早餐,會引起便秘,膽結石,胰腺等疾病的發生。 早餐對一天生活也至關重要,補充營養,為人體提供能量。 早餐吃的好,人的頭腦清醒,精神佳,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規律作息 凌晨1點到3點是肝經當令時間,這個時候,最好是處于熟睡狀態。 肝臟只有在人睡覺的時候,才能并充分的發揮解毒作用。 因此,保證在11點前入睡,在凌晨進入深度睡眠,有利于肝臟健康。 每天睡眠時間6-8個小時為宜,不缺覺、不多睡。 動三處: 1,搓手掌 方法:心靜神凝,兩手合掌,由慢到快,上下搓手掌,直至發熱為宜。 頻率:每日3-5次,每次搓3分鐘左右即可。 搓手掌,也叫“浴手”,調節全身的氣血運行,還可以改善身體血液循環。 每日3-5次,每次保證2-3分鐘即可。 2,睡前推肝經 肝經就是大腿的內次。 在睡覺前,從左腿開始,從大腿的根部,稍用力向前推到膝蓋。 反復50次,有暢通肝經、疏調肝氣的作用。 3,常揉太沖 太沖:位于足背側,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 被稱為人體的“消氣穴”,所以經常生氣,脾氣不好的人,可以多按摩。 左手拇指指腹,按揉右太沖穴3分鐘,然后,左右交換按揉,反復2~3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