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班園之前有一篇文章,題目為《18副動圖帶你感受創(chuàng)意家具的無窮魅力!》,主要介紹了多款形態(tài)各異的變形家具。 其中有一款“小圓桌變大圓桌”的家具得到了較多關注,有不少粉絲在后臺咨詢我們可不可以提供這款家具的制作培訓或者相關資料。 ▲旋轉變形圓桌 由于文章的目的主要是給大家介紹一些有趣的創(chuàng)意變形家具,關于制作方面的信息是沒有的。可是小編在最近的日常資料收集中,偶然發(fā)現了關于“旋轉變形圓桌”的結構介紹,可謂驚喜萬分,覺得一定要分享給大家。 下面就隨著小編的介紹,來看看這款神奇的“旋轉變形桌”到底是如何來制造的! ▲旋轉變形圓桌動畫效果 旋轉變形圓桌的三層構架 當前市場上可以變換大小的桌子大多數采用的折疊的方法,由正方形展開變?yōu)閳A形,不僅不是很方便,而且也不夠美觀,變換的前后改變了桌子的形狀,有時候不足以實現我們的要求。而旋轉開合式桌子,僅僅通過旋轉桌子就可以實現桌子大小的變化,操作簡單實用,而且變化的比例也可以在制作時在較大范圍內變化,解除了從前的正方形變圓形對尺寸變化比例的限制。 ▲桌子閉合效果圖 ▲桌子打開效果圖 ▲三層結構側視效果 該桌子共有三層,可以通過旋轉改變桌面大小,以上兩圖為桌子開、合時的兩種狀態(tài),其實現運動如下: 旋轉閉合的桌子時:最上面一層桌子(即右圖紅色部分)作為主動件帶動桌子旋轉,并完成桌面的向外和向下的平移動作,最后和中間桌面達到水平;中間一層桌面(即右圖白色部分)和桌子一同旋轉,并實現向外的平移運動;最下面一層(即右圖中心藍色部分)開始時只隨桌子一起旋轉,最后實現上升運動,達到和中間一層桌子水平。運動結束后,由閉合達到展開,實現桌面的變大。 反向旋轉打開的桌子時:三層桌面實現反向的運動,運動結束后達到閉合狀態(tài)。 旋轉變形圓桌具體結構分析 設計的重點主要在于實現桌面不同部分的平移和升降功能。 外圍桌設計 ▲基準板方案 該方案桌面轉動帶動基準板一起轉動。該基準板只為桌面的移動提供導向作用,并使桌面實現上下運行,并不提供桌面前后移動的動力,該動力由基準板上的其他機構提供。該方案增加了系統(tǒng)機構,但是該基準板上的槽都為直槽,只需改變深淺即可滿足要求,大大簡化了計算,也可以提高運動的精度。 在基準板方案基礎上,主要實現的是桿沿著槽方向的直線運動,即將桌面的旋轉運動最終轉換成直線運動。為實現這一目的首先想到的就是螺旋機構,但是桌面移動所需要的螺紋傳動方向與桌面提供的旋轉法向方向不一致。需要使用空間的交錯軸傳遞轉距,將桌面的旋轉轉化成桌面移動所需要的傳動方向。為此,有了如下的機構: ▲最外層桌面機構簡圖 ▲中間層桌面機構簡圖 傳動過程如下:轉動桌面,桌面旋轉通過桿和直槽傳遞給基準板,帶動基準板轉動,使大錐齒輪同小錐齒輪嚙合,實現交錯軸轉距的傳遞。小錐齒輪帶動螺桿旋轉,實現螺紋傳動,帶動桌面前后移動。桌面前后移動的同時通過槽深淺的改變實現高低的變化。中間一層與最外層相似,只不過槽沒有深淺的變化,只是實現平移運動。 中間桌面設計(效果圖藍色區(qū)域) ▲凸輪結構 系桿的轉動帶動凸輪的轉動,花鍵保證了桌面能順利地上下滑動。兩凸輪同時旋轉到高點時,桌面升起;高點錯開后桌面下降。中間的軸保持桌面軸與支柱同心,使機構更穩(wěn)定。雖然花鍵結構有些復雜,但該機構能很好的保證三層桌面轉動的同時性。 基準板的轉動 ▲滾珠軸承 使用滾珠軸承,該方案雖然成本會高一些,但是能很好的實現既定要求,并且磨損小,噪音低。 ▲旋轉變形圓桌結構示意圖 避免桌面間干涉的措施 ★桌面3的上升時要最后升出,下降時要最早下降。這需要設計形狀突變較大兩個凸輪。同理6桌面下面的凹槽突變也要很大。 ★桌面展成大桌面后,所有桌面緊密地拼在一起。為了閉合時,桌面不至于卡死,能夠順利地運動,故將桌子接觸處做成斜坡狀,這樣桌子就能順利升起。 旋轉變形圓桌的尺寸設計(供參考) ★桌面閉合時直徑為1.1米,展開時直徑為1.6米。 ★桌面6和桌面2前后移動距離a=(1.6-1.1)/2=0.25米。 ★大齒輪與小齒輪的傳動比為1:40,大齒輪轉過3/4圈時,小齒輪轉了30圈,螺紋導程l=a/30≈8mm/r。 ▲桌面6尺寸 ▲小齒輪尺寸 ▲桌面3尺寸 ▲桌面2尺寸 ▲軸套尺寸 ▲大齒輪及桌腿尺寸 ▲基準面尺及系桿寸圖 ▲裝配示意圖 旋轉變形圓桌的仿生設計(供參考) ▲打開時的桌面(三層桌面以相同速度旋轉) ▲閉合時的桌面 ▲凸輪槽截面圖,實現桌面6上下移動 ▲齒輪近景圖 ▲桌面3升起時 ▲桌面3位于最下層時 旋轉變形圓桌的實例展示(供參考) 以上就是為大家整理的“旋轉變形桌”結構方面的所有知識,不知道你是否跟小編一樣,看的似懂非懂呢?不過也有可能有的木工老師傅在蠢蠢欲動,想一試身手收把它做出來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