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滿這個癥狀,是一個消化系統的最常見癥狀。 什么是腹滿?就像《傷寒明理論》中所說:腹滿者,俗謂之肚脹是也。 腹滿這個癥狀,在傷寒論中,還有許多的叫法,如:腹脹,腹脹滿,少腹滿,等。 腹滿這個癥狀,是屬于里證的,一般認為是由于腑氣不通所致。 腹滿有虛有實,所以在臨床中一定要認真分辨,以免犯“虛虛實實”之戒。 實證的腹滿,大多是由于腸道中有形積滯不能運行而導致便秘,腹部硬滿而痛,并且拒按,脈實,苔厚。治療應當采用下法來祛除積聚。 虛證的腹滿,大多是由于脾陽不振,運化失職所導致的。其癥狀表現為按之濡,不硬不痛,并且喜溫喜按,按后舒適,得溫痛減,脈虛無力或者虛而大,舌淡苔潤,大便多不秘結。治療多采用溫胃健脾的方法。 在傷寒論中,陽明病的腹滿屬實,太陰病的腹滿屬虛。所以有“實則陽明,虛則太陰”的說法。 其實,在臨床上,任何一個癥狀,都不是孤立的,判斷某個癥狀是虛是實,是表是里,是寒是熱,一定是要醫生仔細問診,詳細查體,有其他的癥狀來佐證的。 我們現在學的這個腹滿,是太陰病意義上的腹滿,是和“時腹自痛,或吐或利”連在一起的。 從方證的角度來看,主要有以下方證: 脾虛氣滯的厚姜半甘參湯證。 陽明腑實之大承氣湯證。 邪熱內擾之梔子厚樸湯證。 三陽合病之小柴胡湯證。 沖任虛寒之溫經湯證。 陽明濕熱發黃之茵陳蒿湯證。 等等。 現代醫學認為,正常人的胃腸道內存有一定量的氣體,超過正常量,就可能會此起人的不適,也就是感覺有脹滿的癥狀。形成的原因很多,但一般而言,分成兩種: 一是來源增多,如:大量的吞咽空氣,食物發酵,自血液彌散入胃腸道的氣體增多等。 二是去路障礙,如:完全或不完全的腸梗阻,腸壁吸收氣體障礙,腸蠕動減弱而導致排氣減弱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