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桂寬智德禪師說:“一個人能否成功,就看他的態度了!成功人士與失敗人士之間的差別是:成功人士始終用積極的思考,最樂觀的精神和最輝煌的經驗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失敗者剛好相反,他們的人生是受過去的種種失敗與疑慮所引導和支配的。” 一位弟子說:“他們現在的境況是別人造成的。環境決定了他們的人生位置。這些人常說他們的情況無法改變。” 智德祥師解釋說:“我們的境況不是周圍環境造成的。說到底,如何看待人生,由我們自己決定。”他還進一步說:“我們的態度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們的失敗,我們怎樣對待生活,生活就怎樣對待我們;我們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怎樣對待我們;我們在一個剛開始時的態度決定了最后有多大的成功,這比任何其他因素都重要;人們在任何組織中地位越高,就越能找到最佳的態度。” 智德禪師告訴我們,一個很樸實的人生哲理:態度決定一切。比如說,我們的工作態度,決定著我們工作的好壞;我們的生活態度,決定著我們生活的好壞。也就是說,決定我們工作或生活的不是環境,不是條件,不是身高,不是文憑,不是出身,不是腰包里有沒有錢,而是態度。 思維決定行動,態度決定一切。我們的環境由我們的態度來創造,有了積極的思考并不能保證事事成功。積極思考肯定會改善一個人的日常工作或生活,但并不能保證他凡事心想事成。可是,相反的態度則必敗無疑。成功者知道,成功之果只能慢慢成熟,而且常常要經過多次的犯錯誤。要做一個成功者,必須自覺地努力,自覺地奮斗。成功者從來不拖延著等到“有朝一日”再去行動,而是今天就動手干。 我們大家都愿意自己是個力爭上游的人,可實際上,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是不多的。其實,口頭上說的是一回事,如何真正去做又是一回事。它需要我們腳踏實地,需要我們一步一步地堅持,用心去體驗。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希望,希望可以使原本平淡的生活變成色彩,使人在心中樹立目標,使人生變得富有意義。很難想象一個沒有希望的人生過著怎樣的日子。生活的希望來源于心底的樂觀與確信,相信美好的事物,相信生活變得更好,有了積極的態度,新的機會才能隨之而來。 有人問大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你和平庸的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亞里士多德回答:“他們活著是為了吃飯,而我吃飯是為了活著。”哲人和庸人是平等的,不同的是,庸人享口福之樂,哲人享智慧之樂;庸人享物質之樂,哲人享精神之樂。這就是生活的態度,決定人生的高度。思維決定行動,態度決定一切。 (圖/網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