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古代那些有名的軍事家即使再有本事,也不一定就會有好結局。比如不少軍事家將領往往并不是死在戰場上,而是死在別人的算計中。歷史上有著這種命運的軍事將領還是比較多的,就比如韓信。 簡單來梳理下韓信的一生:出身貧寒,早年間就是一個無業游民,四處蹭吃蹭喝,被人瞧不起,甚至是羞辱,比如著名的“胯下之辱”這件事。不過韓信在被羞辱后,卻依然能屈能伸,說明這人氣量還是比較足的,也為他后來多次受挫依然能夠干出大事業埋下了伏筆,畢竟沒有氣量的人是不可能走得長遠的。 之后韓信決定出去闖一闖,先是投靠了項梁的部隊,項梁死后,他跟隨了項羽,項羽給了他一個郎中做。韓信想要施展抱負,多次給項羽出謀劃策,不過卻石沉大海,韓信很是沮喪。 離開項羽軍后,韓信去投奔了劉邦,后者給了他一個管理倉庫的職位做,韓信也很是郁悶,一身才華無法施展。之后又發生了多次變故,韓信不再認為自己會被劉邦重用,于是決定離開。畢竟韓信一心想要出人頭地,為了前途,他不得不前后幾次背主。 好在有“伯樂”蕭何在,要不然劉邦或許就自此失去了這個難得一遇的軍事天才了。 韓信在被拜為大將軍之后,便開始一心一意為劉邦打仗了。韓信對于戰爭的理解非常透徹,可以說他這個人就是為戰爭而生的。在韓信出現后,劉邦逐漸有了和項羽爭奪天下的資本。 韓信經常用奇招讓對手防不勝防,有時候看似漢軍處于劣勢,但在韓信的掌控下,漢軍往往能夠打得對手猝不及防,并且最終勝利。韓信用兵如神,甚至還打過以少勝多的漂亮戰役,可以說是帶兵贏家。 不過他最終卻還是迎來了一個凄慘的結局,被自己的上司給除掉了。事實上以韓信的才能,最后卻得了這么個下場實在讓人費解,也著實讓人覺得可惜。 但韓信的死也和其自身有很關系的,他太過相信自己的能力,“自以為功多,漢終不奪我齊”。他認為自己為漢立下了巨大功勞,劉邦理應會厚待自己。這也是最警示后人的,太過天真純粹終會葬送了自己。韓信雖然是一個出色的軍事家,但卻不是一個老練的政治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