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夏,在朝鮮戰場的我軍已經基本沿著朝鮮半島構筑了一條可觀的"地下長城",也就是著名的坑道,全軍的一二線部隊都已經基本進入到地下,極大地提高了在敵軍猛烈火力打擊下的生存力。但我軍在坑道內絕不是被動挨打,而是將坑道作為一個有利的出擊點,更好地打擊敵人。 潘漢松小組五同志,在85天中用冷槍消滅敵人309名,創造了冷槍戰斗的光輝戰例 我12軍自入朝后,已經在朝鮮中部戰線于敵軍反復拉鋸了將近1年。在陣地戰初期,一方面由于我軍主要精力在修筑坑道,另外一方面因為我軍裝備較差,因此敵軍活動異常猖獗,甚至于敵軍的小部隊也敢在大白天在飛機和炮兵的掩護下,對我前沿陣地進行抵近偵察和襲擾。當時,敵我雙方陣地平均距離400米—500米,最近處僅有100米,敵人來的簡直比串門還方便。 潘漢松小組的狙擊手在射擊敵人 為了擺脫這種被動局面,志愿軍總部號召全軍展開轟轟烈烈的"冷槍冷炮運動",以這種形式結合積極的小分隊作戰,將逼到我方陣地前沿的敵人打回去!雖然我軍部隊沒有配發專門的狙擊步槍,但由于雙方陣地距離很近,只要能巧妙利用地形,同樣能狙殺敵軍。此外由于我軍不可能與敵軍對拼火力,也必須在戰術上下功夫。12軍作為我軍的老部隊,自然不能落在別人后面,以12軍34師100團1營3連副班長潘漢松率領的狙擊小組,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我軍戰士在校準步槍的瞄準具 潘漢松從來不打無準備之仗,每次選擇狙擊陣地,他都要反復觀察附近的敵情,為了避免在狙擊敵人后就陷入敵軍正面陣地的集火攻擊,他往往避開敵人的主陣地,而選擇敵軍陣地上的必經之路,生活輔助設施等作為自己的主要伏擊點,打擊敵軍的后勤人員。 在閑暇時間,我軍狙擊手在相互討論學習各自經驗 有一次他選擇了敵軍的廁所作為自己的狙擊點,等敵軍排隊上廁所的時候,他突然開槍射擊。敵軍萬萬沒有想到我軍竟然挑選這個時間點展開狙擊,在毫無防備之下,他一次就打死5名敵人。但潘漢松不是滿足于僅僅就自己當個狙擊王牌。在他的帶動下,另外4名戰士和他一起組成了一個狙擊小組。他們嚴密地封鎖了當面敵人的生活輔助設施,逼得敵軍連廁所都不敢上,只能用罐頭裝了屎尿丟出工事之外。 潘漢松在制作假人迷惑當面敵軍,以獲取獵殺目標 不甘被壓制的敵人很快調來了專業的狙擊手壓制我軍。在我軍多名狙擊手被擊傷后,潘漢松及時改變戰術,他做了個假人,給假人戴軍帽,穿軍服,甚至還找了一支不堪用的沖鋒槍掛在假人胸前,偽裝為我軍的哨兵,讓小組中的一名戰士躲在戰壕中,時不時就將假人探出戰壕,遠遠看去就好像是哨兵在觀察周圍情況一樣。潘漢松則躲在一個經過精心偽裝的掩體里仔細觀察敵情,敵軍的狙擊手果然上鉤,向假人射擊。潘漢松很快就鎖定了對方的位置,經過精心瞄準,將對方一舉擊斃。 冷槍活動經常與冷炮活動結合進行,由迫擊炮炸開敵軍工事,然后狙擊手再射殺逃出的敵軍士兵 潘漢松小組5人在三個月中用冷槍消滅敵人330名,他本人榮立一等功。 參考資料 《抗美援朝戰爭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