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53年的春天,房遺愛、薛萬徹、柴令武三位大唐的駙馬統統被處斬,房遺愛的妻子高陽公主也被勒令自盡。 這一場家族大屠殺還僅僅是開始,直到牽扯出吳王李恪后,才戛然而止。 這是怎么回事呢? 先說說這位高陽公主,他嫁的房遺愛,是房玄齡的兒子,按理說是門當戶對,但這是她父親李世民的包辦婚姻,她婚后過得并不幸福。 高陽公主在機緣巧合之下,和玄奘大師的弟子辯機和尚“自由戀愛”了,偷情本就是禮教人倫不齒的,更何況還是跟和尚私通。 ▲戳上方圖片,有驚喜! 李世民后來查出高陽公主賜予辯機的金枕頭,辯機被腰斬而死,高陽公主失寵,一直心中不平。 唐高宗即位以后,高陽公主、房遺愛因被貶不滿,便聯絡與高宗不和的薛萬徹(妻為唐高祖第十五女丹陽公主)、柴令武(柴紹子,母平陽公主,妻為太宗第七女巴陵公主),打算發動政變,廢掉高宗,擁立荊王李元景(高祖第六子)為帝,但是事不機密,計劃被泄露,一干人都被逮捕。 高宗派長孫無忌審理此案,長孫無忌借此機會將吳王李恪也牽連進來,處死了李恪。 ▲戳上方圖片,有驚喜! 長孫無忌為何要把不相干的吳王李恪給牽連進來呢?這里我們有必要說一下唐朝的宗室制度。 唐朝建立的時候,除了李淵父子俱是一時英杰之外,李淵的侄兒李道宗、李孝恭也是十分厲害的存在。 尤其是李孝恭,軍功可以和李世民分庭抗禮,在凌煙閣24功臣中排第二。 但是這幫宗室太過于強大,就會導致誰也不服誰! ▲戳上方圖片,有驚喜! 李世民不就是通過“玄武門之變”,弒兄殺弟登上皇位的嗎? 李世民晚年的時候,也體會到了李淵當年的難處,他一堆兒子中,最喜歡的就是李恪。 李恪文武全才,跟李世民最像,而且李恪的母親是隋煬帝的女兒,身負隋唐兩朝的皇室血統,李恪出身也最高貴。 李世民嫌自己立的太子李治太過于懦弱,一度想改立李恪,但是長孫無忌是李治的親舅舅,自然是百般阻撓。 ▲戳上方圖片,有驚喜! 而且,貞觀朝的名臣如魏征、房玄齡等人早已亡故,可以說李世民能夠依靠的托孤重臣只剩下了長孫無忌一人。 李世民沒能如愿讓自己最喜歡的兒子當上皇帝,但是李世民的這個念頭卻被長孫無忌記下來了。 長孫無忌對李恪十分忌憚,李世民能通過政變奪位,李恪既然像極了李世民,難保不會有樣學樣。 實際上,李恪真沒有這種想法,可是唐朝初年,除了特殊情況,諸王成年后都要離開京城,前往封地就藩。同時,他們還會兼任刺史、都督等實職,李恪沒有造反的念頭,但卻有造反的實力。 ▲戳上方圖片,有驚喜! 況且長孫無忌殺心已定,才不管那么多。 值得稱道的是李恪的骨氣,他沒有搖尾乞憐,而是大聲詛咒:“社稷有眼,無忌且族滅!”然后,從容赴死! 不知道是不是因果報應,長孫無忌的好外甥愛上了武則天,武則天后來還真將長孫無忌給滅了族。 從這里可以看出來,唐朝建國后,宗室子弟的能力還是很強的,倘若李恪極其平庸,長孫無忌自然也不會把他當回事。 這在唐玄宗李隆基的上位過程中也可以得到佐證。 ▲戳上方圖片,有驚喜! 早在李隆基還是臨淄郡王的時候,他就經常派自己的心腹高力士去勾搭朝廷重臣以及禁軍將領,后來利用這些資本和姑母太平公主一起發動了“唐隆政變”,將老爹李旦重新扶上了至尊寶座。 心機boy李隆基一本萬利,憑借著這個功勞成功取代了他的嫡長兄李成器,成為新一任的太子,又發動“先天政變”,干掉了政敵太平公主,脅迫老爹徹底放權,開啟了自己說一不二的時代。 唐朝初年的宗室制度,鍛煉了宗室成員的能力。只不過,也帶來了另一個后果——皇子皇孫們獲得了名正言順培養私人勢力的權力,導致前期宮廷政變頻發。 李隆基是怎么上位的,他自己當然明白,他也會阻止別人學習他。 ▲戳上方圖片,有驚喜! 朱棣因建文帝削藩起兵,當了皇帝后,還不是繼續削藩? 因此李隆基決定把諸王都圈在京城,不再讓他們出鎮地方,也不許他們在朝中擔任一切實職,終其一生,這些宗室便只能做一個富貴閑人。 開元十三年,李隆基命人在京城安國寺東修繕大宅,分十院,讓自己已經成年的十個兒子住了進去,號為“十王宅”。 十王宅由宦官管理,這些皇子們每天做了什么,見了什么人,都由宦官向宮廷報備。毫不夸張地說,這些宦官就是李隆基用來監視兒子們的特務。 ▲戳上方圖片,有驚喜! 其后,李隆基又對十王宅進行擴建,將另外六個兒子也送了進來,便有了“十六宅”的稱謂。后來住進來的宗室越來越多,當然不止十六位了,但是“十六宅”的稱呼卻自此固定下來了。 自從進了“十六宅”之后,這些宗室便成了高貴的囚徒,不準與外人交游,又被剝奪了參政的權利,整天只好斗鷹走狗,干些附文風雅的事,自然而然也就集體腐化墮落了。 如此一來,前期那種皇室內部成員主導的宮廷政變自然也沒有了,皇權倒是穩固了。 只是,這波操作,導致皇室內部人才日漸凋零,也成功地讓李唐這個曾經如雄鷹一般的家族漸漸衰落。 要說把宗室子弟當豬一樣來養,明朝也這樣干了,但是崇禎死后,南明還有弘光、隆武、永歷等宗室承擔“復明”的精神領袖,但是大唐為何不能呢? ▲戳上方圖片,有驚喜! 因為宗室沒人了,確切地說是被殺光了! 從武則天計劃篡唐開始,唐朝宗室曾經多次遭遇屠刀。其中,最為嚴重的當屬唐末大廈將傾之際的三次大屠殺。 廣明元年十二月,黃巢率領的叛軍攻入長安,六天后,那些留在長安的皇室宗親們,被黃巢殺得一干二凈。 然而,這種大災難并不是結束,而是唐朝宗室噩夢的開始。 ▲戳上方圖片,有驚喜! 十七年后的乾寧四年,大軍閥韓建挾持了唐昭宗李曄,韓建勾結大宦官劉季述矯詔押著通、沂、睦、濟、韶、彭、韓、陳、覃、延、丹十一王到石堤谷,“盡殺之”。 天祐元年,勢力日漸強盛的大軍閥朱溫覺得時機已然成熟,決定篡奪李唐的江山,他覺得年長的唐昭宗李曄不好控制,于是決定學習歷史上篡位的權臣們,擁立一個小孩子為皇帝,然后再披上禪讓的遮羞布,把李家的江山變成他老朱家的。 朱溫讓自己的干兒子朱友恭、狗腿子蔣玄暉和氏叔琮帶兵入宮,殺死了唐昭宗,將唐昭宗年僅十三歲的兒子輝王李祚擁立為新帝,史稱昭宣帝,亦稱哀帝。 緊接著,朱溫讓蔣玄暉在九曲池擺了一場酒席,邀請了小皇帝的所有親兄弟們。等到這些親王喝醉后,蔣玄暉派人“悉縊殺之,投尸池中”。 ▲戳上方圖片,有驚喜! 至此,唐朝的宗室們幾乎一掃而空,少數逃出魔爪的,也紛紛改名換姓,茍且偷生。 沒有了數量,也就沒有了質量! 其實,唐朝滅亡后,也曾有兩個人自稱是李唐皇室后裔,并各自建立了自己的國家。 第一個人名叫李昪,他有一個十分出名的孫子,即千古詞帝李煜,李昪自稱是吳王李恪的后人,實際上是貼金,因為他本名叫徐知誥。 ▲戳上方圖片,有驚喜! 相對于李昪,另一個人則更為傳奇。 這個人叫李公蘊。 如果沒有聽說這么一號人,很正常,因為他的籍貫是越南。 越南的史書并沒有記載李公蘊的父親究竟為何人,所以,他是個父不詳的孩子。 不過,這其實并沒有任何影響。 ▲戳上方圖片,有驚喜! 李公蘊成年后,出仕于越南歷史上的前黎朝,仕途順利,還娶了開國之君黎桓的女兒,甚至被賜國姓黎。 隨后,前黎中宗被弟弟黎至忠所殺,李公蘊抱著中宗的尸體失聲痛哭,居然沒遭到清算,反倒成為新帝眼中的忠臣,越發平步青云,逐漸掌控了軍權。 再后來,李公蘊趁著新帝即位,皇室操戈的時機,起兵順利篡奪皇位。 李公蘊雖然自稱是李世民之子曹王李明的后代,但他并沒有使用“唐”這個國號,而是繼續沿用了“大瞿越”之號。 因為,此時距離李唐王朝滅亡已經過去了一百多年,“唐”這個國號已經沒有了任何意義。 ▲戳上方圖片,有驚喜! 畢竟,不是誰都像慕容復一樣,癡迷于一個虛無縹緲的復國夢,妄圖恢復早已經亡了上百年的國家。 最后,必須要說明的是,李公蘊根本就不是李唐皇室后裔。據史學家們考證,李公蘊來自泉州安海,是個地地道道的福建人。 不過,這也證明了“大唐”的品牌效應深入人心。 ▲戳上方圖片,有驚喜! 一直以來,喜歡歷史的朋友,對唐朝都是情有獨鐘,但它近300年錯綜復雜的歷史,也讓人望而卻步——正史《唐書》就有新舊兩本。 《資治通鑒》不但卷帙浩繁,讀起來也晦澀難懂;小說《隋唐演義》雖然通俗易懂,但大量人物情節純屬虛構。 對于我們來說,有一本可以比肩《明朝那些事兒》般通俗的讀物該有多好。 現在,還真有了這么一本書。 知名暢銷書作家王覺仁,憑借深厚的唐史功底,以幽默生動的文筆,創作了《大唐興亡三百年》,它已成為多數讀者了解唐朝歷史的選擇。 《邏輯思維》推薦書目 讀一頁就上癮 了解唐朝歷史 讀這套就夠了! 通過該書,你會明白真實的李淵并不窩囊,“晉陽起兵”是他一手策劃;李世民的強悍和完美中,也差點自己葬送了自己; 一直以來唐高宗李治被人冠以“懦弱”的標簽,實際上他心狠手辣,治國有道,很多李世民沒有完成的事情卻讓李治完成了; 反之,他的老婆武則天雖然被當今人們贊揚,但實際上武則天執政能力遠比李治失敗,甚至武則天當皇帝都是逼不得已的選擇,因為她當皇太后太爛了。 《邏輯思維》推薦書目 讀一頁就上癮 了解唐朝歷史 讀這套就夠了! 戳下圖即刻入手↓↓↓ 那些在《隋唐演義》出現的英雄,他們的原型也都在該書中有介紹: 白馬銀槍的羅成原型是一位叫羅士信的猛將,而這位羅士信和演義里的羅士信完全是兩個形象。 那位“三世不投唐”德單雄信,你可知道李世民在處斬他的時候,他一個勁兒磕頭求饒? 《邏輯思維》推薦書目 讀一頁就上癮 了解唐朝歷史 讀這套就夠了! 程咬金的勇武可不止三板斧?裴元慶的原型裴行儼那么勇猛,為何死得時候連反抗一下都沒有? 李密投唐又反唐,竟然是李淵把他當豬八戒,讓他當了大唐的“凈壇使者”! 該書比《唐書》通俗,比《資治通鑒》有趣,比《隋唐演義》靠譜,翻開本書,領略讓你全程上癮的300年大唐全史,你絕對大有收獲。 《邏輯思維》推薦書目 讀一頁就上癮 了解唐朝歷史 讀這套就夠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