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最后一晚,看地球最后的夜晚 眼鏡蛇、晃動的刀、手槍、謀殺……這一切的一切,究竟是現實還是幻像?對意象的大劑量裹挾,讓《地球最后的夜晚》像極了一副信息爆炸的拼圖游戲。當神秘女子愛上凱里殺手,時空、技藝、夢境如世界末日般坍塌。社會大佬的威脅他們能否逃離?記憶的羈絆他們又能否釋懷?在2018年最后的這個夜晚,讓我們一起聆聽星星的聲音。 不用好奇為什么在走進影院時會被配發一副3D眼鏡,因為在影片進行到70分鐘左右的時候,戴上3D眼鏡與角色交互的行為本身,更像是一種“行為藝術”。羅紘武這個被身邊所有人拋棄的角色,在2D部分如同偵探般苦苦追尋著往日的愛人與破碎的記憶;可一旦進入3D部分,他在夢境里與曾經失去的人重逢,把親情、愛情、友情一一尋回。這種觀影體驗很容易讓人不自覺地發生情感上的共鳴。在被問及如果跟失去的人重逢會說些什么這個問題時,作為該片導演的畢贛用片中的臺詞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如果有的話,可能就像電影里那樣,我要把你最珍貴的東西搶走。” 關于畢贛,如果說他是個天才導演多少會給人夸張的感覺,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個年輕導演確實具有成為新一代電影大師的潛質。《地球最后的夜晚》僅是他的第二部長片。而他的第一部長片《路邊野餐》,看過的人都會給出肯定的答案。 隨著鏡頭一步步展開,凱里的故事變得令人困惑。到底發生了什么?謀殺案背后的線索特別模糊,其中黃覺扮演的男主角,和湯唯扮演的女主角之間說了些什么?出現在電影中段的張艾嘉,她又和誰有著怎樣的情感糾葛?在這些疑問無法解釋的當口,當你對著銀幕上的云層失去焦點的時候,耳邊想起的音樂拉扯著讓人進入了另一個空間。 是的,那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個空間——當你隨著黃覺一起戴上3D眼鏡,電影的名字“地球的最后一夜”會瞬間落入畫面,聲音和視覺的雙重效果會突然打開電影的全新篇章,一場精彩的盛宴也跟著上演。就好像是一場夢,也確實是一場夢,簡單的3D眼鏡切換,畢贛把所有觀眾拉進了夢中。在夢里,黃覺與煤礦車深入十二年前的一個黑暗之夜,所有的疑惑被一層一層揭開。與此同時,一小時遠鏡頭也展現了導演獨特的風格。正如大家所知曉的那樣,這是畢贛對世界電影大師塔可夫斯基的致敬,《路邊野餐》中的遠景也同樣表現了這份尊重。 年代久遠的地下室里,男人自顧自的唱歌,悲情和陰謀,夢境和現實,鄉村和浮華,老舊的歌曲回蕩著,而觀眾面前浮現的滿是湯唯綠色的長裙。顫抖的雙手,爽朗的笑容,那句“如果我找到野柚子,你就答應我一個要求”一直在回蕩。轉椅對面是旋轉的燈,燈里的海鳥掠過,又再一次掠過,這真是這個星球上最后的夜晚嗎?那它們是在逃離什么?在這樣一個寂靜的夜里,它們還能逃到哪去? 《地球最后的夜晚》是一部徹頭徹尾的導演作品。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這部電影最重要的演員不是湯唯、黃覺,也不是張艾嘉,而是導演畢贛。影片迷幻的鏡頭,標志性的詩化對白,都為全片賦予了一種夢囈般的非真實感,尤其是后半段的3D長鏡頭,當夢境和現實交織于一處,讓人越發看不清楚,也越發癡迷其中。 都說好奇心害死貓,或許每個人都愿意做這只貓。在2018年的最后一天,在電影院里,跟所有人一起,體驗這地球最后的夜晚。 · · · END 出品人│王波 主編│劉愛萍 首席執行│王恩澤 首席記者│高原 編輯│蘭天琦 袁婉怡 穆逸龍 李小樹 視覺總監│杜放 視頻監制│李小姣 設計│劉垚 李心彧 除注明外內容均為正午文化原創 轉載請聯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