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人之有祖,正如水之有源、木之有本。水流千里不舍其源,樹高萬丈不離其根。族譜、宗祠、祭祖等傳統文化是我們的一座座蘊藏豐富的精神礦藏,是珍貴的家族文化遺產,是商氏的奮斗史和發展史,可以喚起廣大族人的歷史感、道德感和歸屬感。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進程中,面對社會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日趨多元化,社會思潮紛繁激蕩的新形勢,迫切需要發揮商氏家族傳統文化的獨特作用。為此,我們倡議各地商氏宗支: 一、修撰家譜。國有史,方有志,家有譜。家譜是族人們的情感精神寄托,不僅有利于個人找到歸屬感,同時還有利于增強民族和國家的凝聚力。家譜的核心是文化傳承,譜中家訓、家規、家族中優秀人才,都能起到強大的感召、教化后代的功能。 二、修繕祠堂。祠堂是祭祀祖先或先賢的場所,記錄著家族的輝煌與傳統,是家族的圣殿,是存放外出族人鄉愁的陳列館,是安放我們靈魂的棲息地。修繕祠堂不僅是對家族祖先長輩的緬懷和尊敬,也是對商氏文化遺跡的補救。 三、創立堂號。堂號是“區分族屬、支派的標記”,對于敦宗睦族,弘揚孝道,啟迪后人,催人向上,維護家庭、宗族和整個社會的穩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因此我們建議目前尚無堂號的支系盡快確立堂號,讓子孫們每提起自家堂號,就會知道本族的來源,記起祖先的功德。 四、培修祖墓。國之立碑,紀念英靈;家之修墓,銘記祖恩。如今全國商氏嗣孫繁茂,但很多地方祖墓路遙地窄,每逢祭掃躋躋蹌蹌,以致祭拜維艱,難展報本追遠之意。欣逢盛世,族人亦安家立業,明德惟馨,篤行致遠。為追思先祖之功德,激勵后世之志氣,我們建議各支系盡快培修祖墓,這也是敦宗睦族的賢德之舉。 中華商氏宗親會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