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楷,顧名思義是楷體小字,創始于三國魏時的鐘繇。所謂大中小楷是以字體的大小確定,這只是一般粗略分類,并沒有確切的界定。一般來講,小于0.6厘米見方的,可稱作蠅頭小楷,小于2厘米的為小楷,3厘米左右一般也叫寸楷,5cm左右是中楷,大于5厘米是大楷,更大則稱為榜書。一般大楷都學唐楷,方正規矩些,小楷學晉楷,靈動古拙些。 書寫小楷是非常見功力的,學習小楷,當先從大楷入手,初具規模后,方可專攻小楷。小楷字的書寫原則,一般說來,寫小字與寫大字是大不相同的,其原則上是:寫大字要緊密無間,而寫小字必要使其寬綽有余。也就是說:寫大字要能做到小字似的精密;而寫小字要能做到大字似的舒朗,故古人所謂“作大字要如小字,而作小字要如大字。”又蘇東坡論書有“大字難于結密而無間,小字難于寬綽有余”的精語。以上這些話怎么講呢?因為我們通常寫大字時,以為面積寬闊,可以任意揮灑,結果字體變成了松散空闊。寫小字則正好相反,因為地空間太小,擔心寫不下就越難免要盡力局縮,往往局縮過當,反而變成蜷促。這都是自然而然的心理現象,極易觸犯的毛病。所以蘇公“大小難能”這句話,正是針對這種神情而發,更是經驗老到之談。 寫小字的重心與筆畫的配合,則與大字無大差異。至于運筆,則略有不同。小字運筆要圓潤、娟秀、挺拔、整齊;大字要雄壯、厚重。大字下筆時用逆鋒(藏鋒),收筆時用回鋒; 小字下筆時則不必用逆鋒,宜用尖鋒,收筆時宜用頓筆或提筆。譬如寫一橫,起筆處或尖而收筆處則圓; 寫一豎,起筆或略頓,收筆則尖;撇筆則起筆或肥而收筆瘦:捺筆則起筆或瘦而收筆肥,同時也要向左向右略作弧形,筆畫生動而有情致;點欲尖而圓,挑欲尖而銳,彎欲內方而外圓,鉤半曲半直。運筆靈活多變,莫可限定。尤其是整篇字,要筆筆不同,而又協調一致,一行字寫出來,錯落有致,卻又一直在一條線上,如是則行氣自然貫串,望之如串串珍珠項鏈,神采飛揚。 書寫小楷宜坐作,力在于指腕之間,不必一定要高懸手腕,因為小楷每字亦只有二三分見方,筆勢有限,另一方面,小楷沉著端重,用筆精致細到,寫小楷毛筆不要蘸墨太多,墨中也不要兌過多的水,否則就會洇紙。當然也不能蘸墨太少,少則筆枯無神。 小楷字帖甚多,傳世的墨拓中,以晉唐小楷的聲名最為顯赫。其中通常包括了魏時鐘繇的《宣示帖》《薦季直表》,東晉王羲之的《樂毅論》《曹娥碑》《黃庭經》王獻之的《洛神賦十三行》、唐鐘紹京的《靈飛經》等。還有元趙孟俯、明王寵、祝允明等小楷作品的墨跡影印本也是非常好的范本。 現介紹三款最為著名、最具典型的三款小楷字帖: 小楷字帖三大家 鐘紹京 《靈飛經》(唐) 《靈飛經》是唐代著名小楷作品之一,無名款。元代袁桷、明代董其昌皆以為唐鐘紹京書。《靈飛經》筆勢圓勁,字體精妙。后人初習小楷多以此為范本。 歐陽詢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唐) 歐陽詢,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隋時官太常博士,唐時封為太子率更令,也稱“歐陽率更”。因其子歐陽通亦通善書法,故其又稱“大歐”。在隋代,歐陽詢的書法享有較高的聲譽,到了唐代,年近古稀的歐陽詢還在“宏文館”教授書法。歐陽詢八體兼妙,楷書法度之嚴謹,筆力之險峻,世無所匹,被稱之為唐人楷書第一。他與虞世南俱以書法馳名初唐,并稱“歐虞”。 趙孟頫 《汲黯傳》(元) 趙孟頫自稱《汲黯傳》得唐人遺風筆意,而清代馮源深評云:“此書方峻,雖據歐體,其用筆之快利秀逸,仍從《畫贊》,《樂毅》諸書得來。”倪瓚也說:“子昂小楷,結體妍麗,用筆遒勁,真無愧隋唐間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步入正題了,看看小楷用筆吧,小楷用筆要求細膩精到,鋒穎的配制容不得半點差錯,小楷用筆較重要,根據小楷的不同流派選擇不同的筆:紫毫較硬(初學不易掌握,筆鋒勁挺彈力較好,適合晉唐風格小楷,如我莊的紫毫小楷、大紫劍、小紫劍),北尾狼毫小楷(如我莊的古法唐筆、金雞距筆、金聲玉振、純尾小狼王等,適合唐寫經小楷),小鴻毛(腰力勁韌,多用于白描勾線,元明小楷較合適,不適合寫重頓及重捺畫的唐寫經風格),極品羊毫小楷(較軟,不易掌握且極其挑紙,蓄墨較豐,適合長篇抄寫,墨色均勻劃一)。 今重點介紹我莊兩款寫小楷毛筆,一為“小寫卷”,另一款為“精品寫卷”,兩款筆的配制類似,只是大小不同。筆的形制,和常見的七狼三羊筆幾乎一致,以狼毫作柱,外敷一短層羊毫,狼毫性剛,作為筆的中柱,有利于運鋒轉折;羊毫性柔,像是棉花般吸水,可以彌補狼毫載墨的不足,書寫時要注意用鋒不要太深以免超出其能承受的范圍。 品名:小寫卷 編號:L010# 出鋒:2.0cm 口徑:0.5cm 筆料:東北狼尾、外披短層羊毫毛 筆桿:天然桿直款 特點:筆鋒銳利勁健,筆尖靈活,聚鋒能力強 適用:蠅頭小楷、經書、尺牘小品等 品名:精品寫卷 編號:L015# 出鋒:2.4cm 口徑:0.6cm 筆料:東北狼尾、外披短層羊毫 筆桿:天然桿直款 特點:筆鋒銳利,鋒口靈敏,鋪鋒和聚鋒強 適用:二王一路、經書、尺牘小品等 此兩款毛筆為寫經類小楷特別打造,古法手工制作。筆頭為混合毛料,以狼毫為筆柱,外披短層羊毫增強蓄墨能力,美觀而實用,筆性中彈,蓄墨性能則較一般小楷筆佳。出鋒尖細,毫端敏銳,可以較好的展現細微動作,傳達點畫質感。筆腹結實,彈性尚可,筆端前六分之一至五分之一使用最佳,適宜表現細膩多姿的書風。 精選優質狼毫、外披短層羊毫,筆鋒勁健,筆鋒穎齊整。 含水筆頭圓潤。狼毫作為筆的中柱,有利于運鋒轉折;羊毫性柔,增強筆頭的吸墨能力,可以彌補狼毫含墨的不足。 書寫不散鋒不開叉,軟硬適中,兼具勁力和蓄水性,仿古制作,造型簡樸,是一款性價比頗高的小楷、小行書用筆,亦可用于國畫中的線條勾勒,局部染色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