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竅豁痰,醒神益智,化濕開胃。
【石菖蒲的藥名】石菖蒲
【石菖蒲的別名】九節菖蒲、菖蒲葉、山菖蒲、水劍草、香菖蒲、藥菖蒲、草蒲、昌陽、昌羊、木蠟、陽春雪、望見消、苦菖蒲、粉菖、昌羊菖蒲、劍草、九節菖蒲、劍葉菖蒲、水菖蒲、巖菖蒲、藏菖蒲、昌本、昌草、堯時薤、堯韭、野韭菜、石蜈蚣、水蜈蚣、水石蜈蚣、香草。
石菖蒲 【石菖蒲的藥性】辛、苦,溫。歸心、胃經。
【石菖蒲的用法用量】煎服,3?10g。鮮品加倍,外用適量。 石菖蒲 【石菖蒲的應用】1.痰蒙清竅,神昏癲癇 本品辛開苦燥溫通,芳香走竄,具有開竅醒神化濕,豁痰,辟穢之功。擅治痰濕穢濁之邪蒙蔽清竅所致之神志昏亂。治療中風痰迷心竅,神志昏亂、舌強不能語,常與半夏、天南星、橘紅等燥濕化痰藥合用,如滌痰湯(《濟生方》);若治痰熱蒙蔽、高熱、神昏譫語者,常與郁金、半夏、竹瀝等配伍,如菖蒲郁金湯(《溫病全書》);治痰熱癲癇抽搐,可與枳實、竹莉、黃連等配伍,如清心溫膽湯(《古今醫鑒》)。
2.健忘失眠,耳鳴耳聾 本品入心經,開心竅,具有醒神益智,聰耳明目之功。治健忘證,常與人參、茯苓等配伍,如不忘散(《證治準繩》)、開心散(《千金方》);治心腎兩虛,耳鳴耳聾、頭昏、心悸,常與菟絲子、女貞子、旱蓮草及丹參、夜交藤等配伍,如安神補心丸(《中藥制劑手冊》)。若治濕濁蒙蔽,頭暈,嗜睡,健忘,耳鳴,耳聾等癥,又常與茯苓、遠志、龍骨等配伍,如安神丸(《醫學心悟》)。
3.脘痞不饑,噤口下痢 本品氣味芳香,具有化濕醒脾開胃之功。用治濕濁中阻,脘痞不饑,常與砂仁、蒼術、厚樸等配伍;若治濕熱蘊伏之身熱吐利、胸脘痞悶、舌苔黃膩者,可與黃連、厚樸等配伍,如連樸飲(《霍亂論》)。若治濕熱毒盛,水谷不納,痢疾后重之噤,又常與黃連、茯苓、石蓮子等配伍,如開噤散(《醫學心悟》)。
石菖蒲 石菖蒲的故事相傳在秦朝的時候,廣州白云山山腳有個小村莊,住著一個青年人叫鄭安期。
他的父親早已去世,只有一個年老的母親,母子相依為命。鄭安期幼年曾跟隨父親行醫,學得一點醫藥知識,便在村前開了一間小店,擺賣生草藥,兼替村民治病。他家里雖然貧困,但他富有同情心,窮苦的人來看病,不但不收診金,連藥費也減免,因此深得當地村民愛戴。一年,白云山一帶發生瘟疫。得病的人首先怕冷,接著發高燒,同時全身酸痛,流鼻涕,咳嗽不止。如果救治不及時,就抽筋昏迷,直 至死亡。鄭安期翻盡醫書,試用各種藥物,都沒有見效,眼見一個個鄉親痛苦呻吟,悲慘死去,他心急如焚。
一天,母親見他滿而愁容,問他近日治病的情況。鄭安期便把瘟疫越來越重的情況告訴她。母親聽了,突然想起一件事,然后說:“早年聽你父親說過,醫治這種流行病,最好用九節菖蒲(注:古代本草文獻稱石菖蒲以“一寸九節者良”,故石菖蒲亦稱九節菖蒲。)但這種藥不容易找呀!”鄭安期經母親這一說,好像在黑暗中忽然見到一絲光明,連忙問道:“那九節菖蒲的形狀是怎樣的,它生長在什么地方呢?”母親說:“聽說它葉瓣如蘭,莖分九節,身似匙柄,有股清逸的幽香,長在高山的懸崖峭壁上。這種藥物真難找呀,你父親找了一輩子也沒有找到,你也不必妄想了。”
鄭安期是一個性格倔強的人,他心里想:“不!就算走遍天涯海角,我也一定要找到九節菖蒲,好把鄉親的病治好。”第二天,鄭安期安排好母親的生活,便背起竹筐,拿著鋤頭,出門去了。他先到白云山尋找。白云山古木參天,白云環繞,流水淙淙,百鳥喧鳴,他不停地在山上尋找,專向那些從未到過的懸崖峭壁爬去。找了將近一天,連九節菖蒲的影子也沒有看到。
夕陽西下,暮色沉沉,鄭安期感到失望了。他在崖邊的一塊大石上坐下來,到這時候他才感到汗水濕透衣服,肚子餓得咕咕叫,全身疲倦無力。就在這時候,忽然微風吹過,送來陣陣香氣。這種香氣比蘭花清新,比玫瑰馥郁,使他精神一振。他立即站起來,沿著香味尋找,終于發現懸崖下二、三丈的地方,長著一棵像蘭花似的植物。他往花的莖上一數,不多不少,正好是九個節,這正是九節菖蒲!剎時,鄭安期高興得跳了起來。鄭安期立即過去,試著伸手去摘,但它生得很低,無法扳著。他想尋路下去,但懸崖峭壁,無路可通。看著這寶物在眼皮下面而采摘不到,他急得直跺腳。這時,他忽然發現一塊巖石下,有一藤蔓植物伏地而生,便靈機一動,當即把它采集起來,扭成一股繩子,一頭捆住巖石,一頭垂落懸崖,然后自己攀著藤蔓,爬近九節菖蒲,小心翼翼地把它采摘下來。他用嘴把菖蒲咬著,用雙手攀著藤荽,慢慢地爬上崖頂。忽聞“噼啪”一聲,藤莫突然折斷,鄭安期跌下懸崖。正在這危急的時刻,崖下升起一朵白云,頃刻間變成一只仙鶴,把鄭安期穩穩托著,然后背著他飄然而去,傳說他羽化成仙了。
為了紀念鄭安期,人們就把他墜崖的地方稱為鄭仙崖,把那條小溪澗,稱為蒲澗,并在那里建了一座寺廟,稱為蒲澗寺,供人們拜祭。據聞,鄭安期是在農歷七月廿五日跨著仙鶴羽化飛升的。于是,民間便說這一天是鄭仙誕。每年這天,羊城百姓便結伴登山游覽,并競相在蒲澗采蒲、洗濯,以求平安吉祥。
附藥:九節菖蒲 九節菖蒲別名:九節離、小菖蒲、外菖蒲、京玄參、節菖蒲、京菖蒲、雞爪蓮。古代本草文獻稱石菖蒲以“一寸九節者良”,故石菖蒲亦稱九節菖蒲。現代商品藥材所用之九節菖蒲為毛茛科植物阿爾泰銀蓮花的根莖。主產于陜西、山西、河南、甘肅、內蒙古等地。5~6月葉枯倒苗前采挖根莖,除去泥沙,搓去細毛,簸去雜質,洗凈,干燥,生用。性味辛,微溫;歸心、肝、脾經。功能化痰開竅,安神,宣濕,解毒。適用于熱病神昏,癲癇痰厥,氣閉耳聾,多夢健忘,胸痞嘔惡,食欲不振,風濕痹痛,癰疽,疥癖。煎服,1.5?6g;或入丸、散,或鮮品搗汁服。外用適量,煎水洗;或鮮品搗敷;或研末調敷。陰虛陽亢,煩躁汗多,滑精者慎服。實驗表明現代商品藥材所用之九節菖蒲有一定毒性,故臨床使用時二者不可混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