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類風濕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RA),相信大家都耳熟了。那么你真的了解類風濕關節炎嗎?今天玥亮說藥就與各位說說類風濕性關節的那些事兒。 一,RA可發病的年齡不限,主要集中在35到50歲左右。男性女性患病比率約一比四。 二,RA發病的原因:大量研究表明基因突變與遺傳易感與RA發病相關;環境因素,未知感染但不排除細菌病毒,吸煙等可影響RA進展;性激素,女性患病率遠大于男性,大部分女性患者孕期病情緩解等征象說明了性激素的影響;免疫紊亂,是最主要的發病機制,舉個例子:關節滑膜組織的某些特殊成分,體內產生的內源性物質,均可與活化的CD4 T細胞結合,啟動自體特異性免疫應答,導致相應的關節炎癥狀。 三,RA的典型癥狀:1,關節表現,主要有晨僵(晨起明顯的關節部位僵硬和膠著感,活動后可緩解),關節痛與壓痛(最早出現的癥狀,多呈對稱性、持續性,常見部位有腕,近端指間關節,掌指,足趾),關節腫脹,關節畸形,關節功能障礙等;2,皮膚類風濕結節,男性長期吸煙史患者常見,可發生于任何部位,大小不一,可累及幾乎所有臟器如心,肺,眼等;3,類風濕血管炎,其皮膚表現斑點,紫癜,網狀青斑,指(趾)壞疽等;4,并發癥,包括貧血,心包炎,壞死性脈管炎,干燥綜合征等。 得了類風濕關節炎(RA)怎么治?預后如何呢?根據醫生對患者病情評估,針對個體情況分階段治療。及早規范化治療,定期監測與隨訪。進行達標治療(達到疾病緩解或低疾病活動度);最終目的是為控制病情,減少致殘率,改善RA患者的生活質量,實施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非甾體抗炎藥,傳統抗風濕藥物,生物制劑,糖皮質激素,中成藥等),外科手術治療(依不同病期而定),理療,按摩,日常生活訓練等措施。治療周期一般1-2個月,可存在個體差異。病程長短,病情嚴重程度和治療措施對于RA的治療預后有影響。多點認識病情,配合治療對預后有很大改善,大大減少最終致殘。有數據表明,我國RA患者隨著病程的延長,殘疾及功能受限的程度和發生率升高。RA在初期控制得當可治愈,到中后期可控制病情,無法根治,少數病人會有關節功能障礙等后遺癥。 哪些中成藥可用于類風濕關節炎的調理?昆仙膠囊,本方由昆明山海棠、菟絲子、淫羊藿、枸杞子組成。可祛風除濕,補腎通絡。可用于癥見腰膝酸軟,關節腫脹疼痛,關節壓痛喜暖畏寒,晨僵,屈伸不利,舌質淡,苔白,脈沉細等屬風濕痹阻兼腎虛證的類風濕關節炎。 臨床用藥經驗: 李陶冉等通過臨床療效得出結論:聯合應用昆仙膠囊和甲氨蝶呤能夠顯著降低血清CRP水平和ESR,減輕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關節腫脹和疼痛情況,改善臨床療效。 用法用量:每次口服用藥2粒,每天3次,宜飯后服用。一般以12周為一個療程。 蟻參蠲痹膠囊,本方由螞蟻、人參、丹參、雞血藤、透骨草、伸筋草、酒烏梢蛇等組成。可活血通絡,祛風除濕,補腎健脾。適用于癥見關節腫脹疼痛,關節作冷,晨僵,關節壓痛,疼痛夜甚,屈伸不利,神疲乏力,手足不溫,陰雨天加重,舌質淡,苔白,脈沉細等中醫辨證為脾腎兩虛,寒濕瘀阻證的類風濕性關節炎。 臨床用藥經驗: 高焱通過對老年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臨床治療觀察,證實蟻參蠲痹膠囊聯合西藥治療老年類風濕關節炎具有顯著的臨床療效,且用藥安全。 用法用量:每次口服用藥4粒,每日3次用藥。一般以2個月為一療程。 珍珠通絡丸,本方由珍珠(制)、紅花、石膏、肉豆蔻、丁香等組成。可燥黃水,清熱,開竅,適用于類風濕,和如胡病,腎病,脈病。 用法用量:每次口服用藥9-13粒,每天1-2次或遵醫囑。 二十五味驢血丸,本方由驢血、降香、檀香、毛訶子、訶子、石灰華等25味藥材組成。可干黃水,祛風,除濕。適用于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炎,痛風,痹病引起的黃水積聚、四肢關節腫大疼痛、變形等。 臨床用藥經驗: 本拜通過對臨床療效評價表明:應用二十五味驢血丸結合藥浴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療效顯著,可在臨床治療中進一步研究和應用。 用法用量:每次口服用藥3丸,每天2-3次或遵醫囑。 痹克片,本方由腫節風、青風藤、五匹風、知母、白蘞、追風傘、丹參組成。可活血止痛,清熱除濕,適用于類風濕性關節炎肌肉、關節腫痛,以及痹病濕熱痹阻、淤血阻絡證見以上證侯者。 用法用量:每次口服用藥3片,每日3次。 二十五味兒茶丸,本方由兒茶、余甘子、訶子、毛訶子、黃精、西藏棱子芹、天冬等25味藥組成。用于“白脈”病,痛風,風濕性關節炎,四肢僵硬,黃水病,關節腫痛變形,“岡巴”病等,可干黃水,祛風除痹,消炎止痛。 臨床用藥經驗: 扎桑通過臨床應用的療效探討,證實采用二十五味兒茶丸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可大大提高療效,對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用法用量: 每次用藥4-5丸,每天2-3次或遵醫囑。 金關片,本方由雷公藤、續斷、山藥、桑枝、桂枝、茯苓等18味藥組成。可祛寒止痛,活血通絡,補益肝腎。適用于肝腎不足、寒濕凝聚、瘀血阻絡之頑痹,也適用于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癥見腰膝酸軟,氣短,倦怠,屈伸不利,久痛不已,畏寒肢冷,遇寒加重;舌質或有瘀斑或淡或暗紅,苔白,脈弦細或弦緊等。 用法用量:每次口服用藥4片,每天3次。 通絡開痹片,本方由馬錢子粉、紅花、川牛膝、當歸、荊芥、木瓜、防風、全蝎組成。可活血散結,祛風通絡。適用于寒熱錯雜,瘀血阻絡,類風濕性關節炎癥見關節疼痛、腫脹。 臨床用藥經驗: 尚如國等通過探討中西醫結合方案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療效,證實:通絡開痹片聯合甲氨蝶呤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療效優于單方治療,為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有效方案。 用法用量:晚飯后服用3片,每天1次;一般60天為一療程或遵醫囑。 附馬開痹片,本方由制川烏、炙黃芪、續斷、黑順片、威靈仙、地黃、薏苡仁、馬錢子粉、豬肢骨多肽、皂角刺、全蝎、蜈蚣、乳香(制)、穿山甲(制)、炙甘草組成。可活血通絡,溫經散寒,消腫止痛;用于癥見關節冷痛,遇寒痛增,或腫脹晨僵等屬于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寒濕阻絡證。 用法用量: 每次飯后口服用藥3片,每天3次或遵醫囑。 類風濕關節炎的護理像很多慢病一樣,類風濕關節炎有反復發作,久治不愈的特點。活動受限、關節疼痛、功能障礙等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易引發患者焦慮抑郁。家屬可充分關心,與患者一起了解疾病,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治療。生活上可注意幾點:疼痛發作時要轉移注意力來減輕痛苦;晨起可行溫水浴或用熱水稍微浸泡僵硬關節再進行活動;避免抓撓,受冷,吸煙,辛辣刺激食物等會導致血管收縮的因素;積極維持關節的功能,根據病情來進行日常生活和步行訓練等。謹記遵醫囑用藥,及時復查,定期監測病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