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是股市投資中最為可貴的品質之一,耐心在投資中的重要性怎么強調也不過分,所有的投資大師都告訴我們耐心的極端重要性。所以,我們在整個投資生涯中,除了要具備理性之外,還必須時時告誡自己:耐心、耐心、再耐心! 什么是耐心呢?應該說這是被很多書談“爛”了的話題,而本書似乎談不出新意了。不過,鑒于其在投資中的極端重要性,我還是要在本書為你燉碗“老雞湯”,說不定真的會對你以后的投資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有關耐心,我的總結為以下10條: (1)耐心,是你賬戶里有閑錢,但你仍然能夠堅持什么也不做,等待那絕佳的投資機會。 (2)耐心,是你買入一家企業的股票之后,可能一時被市場“套”百分之二三十,而你仍然能夠“穩坐釣魚臺”,不僅心態淡定,而且有錢愿意繼續買入。 (3)耐心,是在你的持有組合之中,有的股票一兩年不漲,甚至下跌,而相比之下,你看好但沒有持有的股票早已經是“輕舟已過萬重山”了,你仍然堅信自己的選擇,并且不受種種外來的誘惑。 (4)耐心,是你懂得一旦做出了買入的決定,你就是這家企業的合伙人,市場的每日漲跌,市場先生焦躁或抑郁,甚至明天股市關門,對你也沒有什么影響,你需要做的是若干年后再與合伙人談播種后的收獲。 (5)耐心,是你利用80%的難熬時光,等待20%的收獲時間。 (6)耐心,是你堅持到快不能堅持,甚至懷疑人生,懷疑自己的投資信仰之時,你仍然能夠用自己的意志力戰勝心中的“人性魔鬼”,進而讓自己能夠回歸到本已堅持的正確道路上來。 (7)耐心,是別人賺了百分之幾十或者一兩倍而“承受”不了賺錢之樂時,你仍然能夠不為一時的浮盈而動搖,或者你在一只股票上賺了10倍、幾十倍之時,仍然能夠處之泰然,心中明了自己“所持企業”的價值幾何。 (8)耐心,是你心中明了復利的道理,既深知復利這個魔杖的威力,又敬畏其中的艱難,因此能夠拒絕暴利的誘惑,不為一時的“黑云壓城”而慌恐,進而在“錢生錢”的快樂之中達到“光輝的頂點”。 (9)耐心,是你在看似波瀾不驚的一個個平庸的年份之中,最終享受不平庸的人生財富結局。 (10)耐心,歸結為一句話,是做市場上大多數人做不到的事情。耐心是人人皆知的淺顯道理,但是大多數人卻做不到。 這碗“老雞湯”還夠味道吧?如果你真的全部“喝”下去了,那么,耐心的品質自然就具備了。 “10條約束”經過多年實踐,我摸索總結出投資的“10條約束”,將它們外化于行,內化于心,就能幫助我們走上長期投資的成功道路。 約束一:不要用宏觀經濟去指導自己的投資 個人投資者最好不要用宏觀經濟去指導自己的投資,當然更不要根據經濟學家的話去投資,否則,你可能會錯得離譜。 因為經濟學家都研究不透的事情,個人投資者能夠研究明白嗎? 我入市之初,聽信了一些投資人士的建議,天天關心宏觀經濟數據,對央視的新聞聯播更是一天也不敢錯過,好像一天不研究宏觀經濟,一天不關心GDP、廣義貨幣(M2),心中就沒譜兒似的。結果如何呢?說起宏觀經濟,我似乎知道了許多數據與觀點,對于經濟界一些人士的分析也說得頭頭是道,實際上,仍然稀里糊涂,甚至連一知半解都算不上。 所以,若想自己在股市的投資簡單、輕松,辦法之一是不研究宏觀經濟。至于一些專家和學者關于宏觀經濟及股市走向的論述、研究成果,我們看一下標題就可以“過”。堅持這種辦法,許多研究宏觀經濟、股市走向的文章就可以不讀了,因為這些文章量太大,如果閱讀,會占去我們大量的寶貴時間。 此外,別看經濟方面、股市研究方面的專家說得頭頭是道,但他們內心也可能未必對自己的研究結論有十足的把握,更不要說指導自己投資了。以前有報道,說上海一名經濟學教授投資股市,結果大虧。如果真如經濟學家所想的,那么股市的錢還不都讓他們賺去了?我們還賺什么呢?幸虧股市并不是如此! 當然,說不研究宏觀經濟,并不是說不關心宏觀經濟。了解國家大的方針政策。中國未來經濟結構調整,未來產業、行業的發展走向等,對于開闊我們的投資視野,確定自己的投資方向和選擇標的,還是大有裨益的,只是別糊涂地機械地用經濟數據、經濟研究結論指導自己的投資。 約束二:不要天天研究大盤 “看大盤,炒個股”是我入市時間不長就接受的股市“教育”,并且相當長的時間內還篤信不疑。然而我在投資轉型之后才突然明白,這實在是錯誤的理念,應該早早地拋棄! 自2007年大牛市以后,中國A股市場總體進入7年漫漫熊市,2014、2015年進入瘋狂的創業板牛市,2015年股災之后,非牛非熊地上漲至上證指數3 500多點,2018年又下降至2 440點,一度陷入深度熊市之中。然而,實際上很多優秀企業的股票價格上漲早已超越了當年的6 124點,創出了歷史新高。如果以此為指引,我們不進行投資,那豈不是大大的損失? 投資是什么?是買入一家企業的股權,然后分享它的成長。而企業的成長,與股市大盤有什么關系嗎?換句話說,大盤的漲跌與董明珠經營格力電器、與秦玉峰經營東阿阿膠、與馬興田夫婦經營康美藥業、與郭廣昌經營復星集團有關系嗎?顯然沒有。 所以,正確的態度是拋棄大盤,研究個股,研究企業。見優秀企業便宜了便買入,這才是正道! 當然,不要研究大盤,不是說研究大盤就一點兒也沒用。比如,大盤指數對于“測量”中國股市總體的“溫度”還是管用的。當大盤整體進入瘋狂期,作為投資者就當警惕,如果已確認全面泡沫化,就要按照自己的賣出策略行事。 除此之外,大盤的漲跌真的沒有多大用處。 約束三:不要盲目相信媒體 股市投資不能盲目聽信媒體,特別是在今天“人人自媒體”的網絡時代。 什么是新聞?我在上大學時,老師說過一句話,我至今記得:“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一些媒體為了博人眼球,追求的就是一種轟動效應,特別是負面的轟動效應(正面的反倒缺少吸引力),其中難免有夸大成分,或者僅攻一點,不及其余(即“標題黨”),更不要說那些無良媒體炮制出的“新聞”了。 所以,所投的企業一旦有負面新聞,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冷靜分析,不可因為一時的利空,對股價造成打壓,而被“嚇”得不分青紅皂白地拋出。 我持有的組合中,多年來一些企業時不時地就出現負面新聞。如云南白藥的被請喝茶事件、同仁堂的有毒事件、貴州茅臺的塑化劑事件、東阿阿膠的水煮驢皮事件,甚至如格力電器這樣有良心的企業在很長時間內都有負面的新聞,而且還有網絡大V是黑格力的專業戶。時過境遷,這些事件早已被人們忘到腦后,有的股價還創出了歷史新高。想想看,如果當時聽信這些報道,拋掉優秀企業的股票是多么愚蠢! 當然,不聽信媒體,并不是說對其報道不閱讀、不研究,實際上許多上市公司的信息來源于一些媒體的報道,但是我們對消息要有一個由表及里、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的理性分析過程。不僅如此,我們有時還可以反面利用這些媒體的負面報道,比如在一家優秀企業出現“黑天鵝”事件而被媒體大加渲染之時,事件如果不是“致命”的,多是投資的絕佳良機。 約束四:不要朝三暮四 (1)對股市投資要專注。 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能一輩子專注干好一件事就是了不起的。巴菲特與比爾·蓋茨在談到自己的成功秘訣時,也均不約而同地說到這一點,即保持“專注”。 讀巴菲特傳記以及有關他的報道,我們知道,他沒多少業余愛好,最大的快樂是每天跳著踢踏舞去上班,沉迷于自己的投資世界。 比爾·蓋茨從七年級開始,到大二退學創辦微軟,這期間的大部分時光都用在了計算機編程上,據說當時世界上有比爾·蓋茨這樣經歷的人不超過50個。所以,當計算機進入家庭的黎明時刻到來時,最早擁抱陽光的自然非比爾·蓋茨莫屬。 據專家研究,大學里小提琴、鋼琴專業的學生,從5歲開始學琴到20歲,那些具有成為世界級獨奏家潛質的人都至少練習了10 000小時(1萬小時定律),那些被認為比較優秀的學生也累計練習了8 000小時,那些被認為將來只能成為一名輔導老師的學生只練習了4 000小時。 可見,一個人的成功,并不僅僅來自天賦。偉大的成就其實來源于每天并不起眼的專注與堅持。股市投資中“1萬小時定律”是否發揮作用,我們還未見到確鑿的研究,但那些三心二意、不付出而想獲得長期回報的人,是斷不能成功的。個人投資者哪怕是業余投資者,既然入了這一行,就要將投資當作一件嚴肅的事情,甚至當成自己終生熱愛的事業來做(如每天晚上堅持兩個小時的學習研究),更何況它還關系著個人家庭金融資產是否保值、增值,家庭將來能否財務健康、財務自由,如何傳承下一代的大事。所以,股市投資一定要專注,專注,再專注! (2)對研究的范圍要專注。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能力圈。我們看到,有些成功的投資人士,窮其一生只專注于某個領域,依靠不多的優秀企業就足以實現其財富夢想。有的雖然是草根出身,甚至沒有經過大學某個專業的系統學習,然而由于長期專注于某個行業的研究,由門外漢成了行業的專家,這樣的成功案例舉不勝舉。 我本人從2008年7月轉型為價值投資者以來,主要專注于消費、大健康領域的投資,雖然對其他不少領域也進行了學習研究,但是投資時間越長,投資標的卻越聚焦(知識上做加法、標的上做減法)。時至今天,我仍然相信,將來伴隨中國的強勢崛起,在消費和大健康領域具有“中國味道”“中國特色”“中國創造”“中國智造”的一些優秀企業必將給它們的長期投資者帶來豐厚的回報。當然,我們對其他領域的投資也要涉獵,不排斥進行投資,但總體上要堅持少而精的原則。 (3)對選中的標的要專注。 股市上誘惑很多,時間一久,投資者難免會對長期持有的標的產生“審美疲勞”,特別是在股價長期疲軟的情況下更容易產生厭煩心理,而人又常見異思遷,所以,“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觸目橫斜千萬朵,賞心悅目三兩枝”,我們有時更需要這種定力。 約束五:不要怕大跌 這也是快談“爛”了的話題,但是鑒于我們常常缺乏金融記憶,談“爛”的仍然需要反復談,因為我們身在股市,大跌就像家常便飯,如果因為一時的大跌而寢食難安,便慌不擇路地拋掉手中的股票,那便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現。事實上,從一個超長期的時間周期來看,股市上任何一時的大跌,假以時日,事后看常常是“茶壺里的風暴”。 美股經歷過各種各樣的危機,甚至包括戰爭危機,現在看來不也是“茶壺里的風暴”嗎?中國股市的歷史雖然不長,但經歷的大跌大災也不少,事后看來,不也是“浪花”嗎?歷史上的那些長牛股、大牛股都是經過種種風浪“洗滌”過的,正所謂不經歷風雨,就不能見彩虹。 所以,投資者既然進入這一行,就不要怕大跌。股市從根本上講,就是從低市盈率向高市盈率,從高市盈率向低市盈率不斷“回歸”的過程(在不斷回歸過程中又螺旋向上)。這個過程會循環反復,以至無窮,認識這一股市的根本規律十分重要。如果市場總體估值水平并不高,而且我們持有的是優秀且不瘋狂的標的,那么作為長期投資者,最好的辦法是進入“昏睡期”,對一時的大跌更是可以忽略不計。 約束六:不要小盈即滿 中國歷史上長時期的農業文明造就了深厚的小農意識——小富即安意識。這種小富即安意識,至今仍在許多人身上存在。作為股市上的長期投資者,一定要克服這種小富即安的意識,即不要覺得小盈即滿。 段永平從0.8美元開始持有網易到100美元的經典投資故事廣為人知。他說:“0.8美元買網易股票的不單我一個人,但堅持持有到100美元的就不多了。”不過,他同時又坦言:“在持有的這八九年中,我可能每天都會被賣價誘惑!” 段永平這樣的投資超人都難免被這種誘惑折磨,足見在股市上克服這種小富即安的小農意識有多艱難! 有的投資者經過一段“黑暗隧道”般的煎熬后終于見到曙光解套了,就坐不住了,開始患得患失。如果有這種心態,那怎么能在股市上拿到多倍股呢?更不要說將來賺大錢了! 巴菲特說,在選股能力上,你一般是很難勝出的,優秀企業的股票只有拿久了你才會發現它是好東西。所以說,你如果受到這種小盈即滿的心理折磨,就要立即默念這些大師語錄,向這些投資大師學習。實在不行,自己要默念: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總之一句話,我們一定要克服小盈即滿的心理,一定要敢于贏,敢于勝利! 約束七:不要追逐熱點 股市猶如女人流行的時裝,一段時間內總有不同的板塊輪動和熱點轉換。作為趨勢投資者,或者想賺快錢的,會力求踏準每次板塊輪動的節奏,不斷追逐熱點。當然,我們要恭喜他們,但愿他們成功,然而對我們這些買入就以年為時間單位持有的投資者來講,這實在是“高難度”動作。 比如,2010—2012年的消費醫藥板塊“受寵”,2014—2015年的創業板“狂歡盛宴”,2015年股災、2016年熔斷機制被廢后2017年大幅度上漲的“漂亮50”,2018年年初市場有短暫的亢奮行情,之后又陷入深度大熊之中,是否有人都能準確無誤地踏準節奏,及時進出呢?如果有,他一定能稱得上是“股神”了。然而股市上又有多少這樣的人呢?既然我們做不了這種人,那就“咬定”自己心儀的標的不放松,最后的結果反倒比那些“勤奮”地跑來跑去的多數人賺得更輕松,甚至賺得更多。 約束八:不要預測漲跌 不少人經常喜歡做無用功,比如預測短期的漲跌。股市最大的確定性就是每天漲漲跌跌,自己能夠預測得準嗎?我曾做過一個小試驗,就是看當天的陽線,猜測第二天的收盤情況,結果怎么樣呢?常是自己打自己的臉! 既然預測不出來,最好的辦法是不預測。 個人投資者,不僅不要預測短期的漲跌,就是在牛熊市也不要預測。至于市場上常有人看著股市走勢猜測牛熊,甚至紅著臉去激辯,我們要清楚人家是靠這個“混飯吃”的,所以這些人除外。 我們買入股票是要賺企業成長的錢,有時是賺市場估值修復的錢,但歸根到底是賺企業內在價值增長的錢。明白了這個投資的本質,也就明白了猜測所謂的牛熊與漲跌完全是做無用功。 格力電器的董明珠會根據股價的漲漲跌跌做經營決策嗎?她會因為股市處于熊市就不賣空調了嗎?當然不會。 劉元生,萬科的個人大股東,收益率比巴菲特還高的投資者。他會經常預測漲跌,猜測牛熊市嗎?估計不會,他有時間還要練練自己的小提琴呢! 與其預測風雨,不如打造挪亞方舟。 與其猜測牛熊,不如見優秀企業股票便宜了便買入。 投資的出發點與落腳點,要放在優秀且低估(或合理)的企業身上,切不可寄希望于牛市大潮的上漲上。 以上這些話,是我在股市多年悟出來也是反復說的,頗為得意的“名言”。為什么自己總是反復說呢?因為自己什么時候遵循了,什么時候投資就順風順水;而自己什么時候昏了頭,忘掉了這些話,什么時候就吃苦頭兒、栽跟頭兒。 約束九:不要想暴富 股市中許多人之所以最終賠得精光,主要是想快速致富惹的禍。既然沒有那么大的本事,那就悠著點兒:慢慢變富唄!比如,確定投資股市的底線是實現“3個跑贏”,投資的心態便會更加輕松。 芒格說,假設在你面前有一個非常棒的投資機會,在可見的未來肯定能獲得12%的年復合收益率,但是要求你從此不再接受別的賺錢更快的機會,大部分人是不愿意的。但總有人賺錢比你快、跑得比你快,或者別的比你快。從理性的角度思考,一旦你找到了一個行之有效的賺錢方式,還非要在意別人賺錢比你快,這在我看來就是瘋了。 他說,連續40年中每年回報率20%的投資只存在于夢想之國。是的,從超長期講,在我們自己的整個投資生命周期內,投資收益如果能夠保持年復合增長率12%,那就相當令人滿意了。除此之外,我們如果還非要想去賺快錢,說不定就真要“瘋掉”! 約束十:不要盲目相信權威 股票市場向來是容易出“大神”的地方,行情越好,“大神”似乎就越多,而且他們說得還很“準確”(牛市上漲行情中猜上漲自然準確率高),于是各種“大神”滿天飛。這些“大神”還特別會“忽悠”不明真相的新投資群眾。 由此,我得到了一個教訓:股市投資是“沒有金剛鉆,就不要攬瓷器活兒”,要想賺錢,還得依靠自己研究,切不可聽信什么權威的。 現在一些財經網絡平臺上,各種新媒體、自媒體上,確實有不少很見功力的投資者,他們對一些投資標的的分析很值得參考,盡管如此,我們也必須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再做出投資決策。而且我們向這些網絡大V學習,重點是學習“道”,學習如何獲取“漁”,否則,僅看一些大V的推薦而盲目買入,或者跟隨這些大V去“抄作業”,哪怕是一時賺了錢,也難免將來落個賠錢的結局。 巴菲特在談自己將來的接班人時說,他們應該具有獨立思考與內心平靜的品質與特點。可見獨立思考對于投資者來講是何等的重要。我個人的體會就是,你要想在這個十分殘酷的競爭市場上生存下去,真正能夠靠得住的是自己的不斷學習與獨立實踐。股市投資是孤獨者的智慧游戲。股市上從來沒有什么救世主,也沒有什么權威與“大神”,最靠得住的是我們自己。哪怕是巴菲特告訴你明天買什么股票,你也不要盲信,而要自己去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