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泱泱大國''禮儀之邦''文明古國'說到這些詞,大家腦海中第一反應就是中國,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的大國。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自古以來,由于'祖先崇拜'、'入土為安'等傳統觀念的影響,人們十分重視喪葬。按照慣例,死者只有一個墓地,但我們的外交官喬冠華在北去世后,他的骨灰盒經歷了四次安葬,因此他也有著四處不同的墓地,為他的傳奇又增添了一層色彩。 一、名士風流,外交才子一代傳奇的外交官喬冠華1913年3月出生于江蘇省鹽城市,1983年,在北京病逝,享年70歲。他的一生可以用傳奇這兩個字來概括。 在新中國成立后,喬冠華在外交部擔任了許多重要的席位。他是中國外交史上一位叱咤風云的外交官,中國外交史上許多重要的外交事件都有他的身影。 說到喬冠華的事跡,其中一件最為經典,那就是1976年的聯合國大會上,喬冠華聽到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以后,情不自禁仰天大笑。一幅喬的大笑成為了中國外交自信的代表,成為了經典。 2、 死后傳奇依舊1983年9月22日10時03分,外交家喬冠華在北里與世長辭,結束了生前的傳奇,然而,在他逝世后,傳奇的詩篇仍舊在譜寫…… 喬冠華逝世后,按照慣例,應該直接入土為安的,但是他的骨灰盒在八寶山公墓里僅存放了三天時間,就由他的夫人章含之取回,安放在家中她的臥室里長達一年,以表示對亡夫的思念。 也許是希望丈夫能夠入土為安,一年后,章含之來到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喬冠華的故鄉,秉承著著'落葉歸根'的傳統觀念,希望丈夫死后可以魂歸故里,便前往有關部門,希望他們能夠幫助解決喬冠華的墓地的問題。但是當章含之來到鹽城市時,政府領導們的回避使她明白了鹽城市委市政府的態度,她甚至不敢向他們提出將喬冠華骨灰安置在故鄉的想法,最后在鹽城市停留了幾天,便含淚回到了上海。 雖然家鄉不能安葬,但是總不能一直把喬冠華的骨灰盒擺在家里,自古以來中國人對死后'入土為安'也是十分看重的,對墓穴選址也是大有講究的,那么到底哪里才是他的歸宿?他的靈魂應該在哪里安息? 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章含之來到蘇州,找到了喬冠華的摯友李顥,把自己的經歷遭遇以及想讓丈夫安葬在此處的想法告訴了李顥,請李顥夫婦到吳縣黨委去探探領導們口風。事情進展的很順利,當李顥夫婦找到當時的吳縣委書記,說明來意后,把章含之的想法傳達給了領導們,吳縣委員會得知這次拜訪目的后,欣然同意了章含之的請求。 清明節之前,滿懷期待的章含之在當地政府領導的陪同下和李顥夫婦一起去了蘇州吳縣東山,最終,他們選擇了東山鎮槎灣村的一處山坡。 喬冠華的墓依山傍水,是一個山水幽靜的地方,完全符合章含之對亡夫墓地的期待,她認為這塊墓地與丈夫的人生與品性也十分契合,丈夫在這塊土地下長眠,是再合適不過了。 這樣,喬冠華的最終歸宿就是東山槎灣華僑墓地,這也是喬冠華的第一座墓地。 那些熟悉上海福壽園的人,都知道那是一個不斷突破傳統陵園概念的陵園,是一座人文紀念公園。同樣,熟知那里的人們也不禁會產生疑惑,為什么那里也有一座喬冠華墓地呢,是同一個人嗎,還是只是同名的巧合罷了? 在2002年春天,福壽園經多方面考慮后,多次向章含之提出為喬冠華在福壽園里修建陵墓的建議。與此同時,章含之已經70多歲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她考慮到自己無法每年都去祭拜遠方的丈夫,當然她也有一個愿望,希望自己百年后能和自己的丈夫在上海重逢。所以經過深思熟慮,她接受了福壽園的建議,也在上海為喬冠華建造一座墓地。2003年3月31日的上午,外交家喬冠華的第二座墓地福壽園里落成。 18年過去了,喬冠華家鄉人民和政府對家鄉名人的呼聲越來越高了,家鄉名人為當地的旅游也能起到助力作用,為了彌補喬冠華故居和墓地分開兩地的遺憾,鹽城當地政府想要把喬冠華墓遷回他的故鄉,于是向上級部門提出了這個要求。 但是當年章含之想要把喬冠華安葬在家鄉,這一想法并沒有得到鹽城市當地政府的支持,而蘇州政府當時卻給予了章含之幫助,現在把他重新安置回故鄉,這雖無不合適,但卻有些不顧當年蘇州政府的舊情。章含之始終是希望丈夫死后可以落葉歸根的,于是,在征得章含之的同意過后,鹽城政府上級政府報告,經過商討后大家最終得到一個兩全的辦法,就是將喬冠華墓遷回故鄉,同時喬冠華在東山鎮的墓地也保留下來。 2004年清明節到來之際,喬冠華的墓地在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慶豐鎮東喬村喬的老家建成,這是喬冠華的第三座墓地。 2007年,喬冠華與原配妻子龔澎的女兒喬松郁撰寫長篇回憶錄《我的父親母親:喬冠華與龔澎》,來年,在喬冠華第一座墓地的不遠處,喬松郁建立了喬冠華與龔澎二人的合葬墓。 2008年的清明節,喬冠華和龔澎二人的合葬墓在楊灣村新華僑公墓二區順利完工,這也是喬冠華先生的第四處墓地。 結語喬冠華的一生與中國的外交事業息息相關,相互成就。他的一生,無論生前身后都寫滿了傳奇,關于喬冠華的功與過,每一個評價都不同,但他已與世長辭,一切功過皆由后人評判。 參考文獻 《我的父親母親:喬冠華與龔澎》 《我與喬冠華》 《喬冠華全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