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政務 IT 需求從信息化走向智能化 政務 IT 依然是千億級市場 受“互聯網+政務服務”、“數字中國”驅動,政府 IT 市場規模穩定增長,軟件和服務占比提高,IT 成熟度持續提升。 中國提出“數字中國”的電子政務概念,電子政務的發展進入第三階段。自提出至今,電子政務建設取得重大突破。“互聯網+政務服務”持續助推“放管服”改革,涌現出一大批“最多跑一次”、“不見面審批”等改革典型。“福州 12345”是“數字福建”便民工程的代表。 云計算和人工智能是新周期技術對政務 IT 兩大沖擊 1)云計算靈活高效,為政務 IT 帶來新業務方式。傳統的授權采購、實地部署、運營維護的模式難以應對政務IT 的海量數據與快速迭代特點。而云時代誕生了 IT架構新的交付、運營方式,云模式將 IT 基礎設施從產品變為服務。 云模式能夠提高利用率、穩定性、安全性,實現資源的統一管理和調度,具有更彈性的橫向擴展能力。 云模式架構清晰簡化,相比傳統服務器+集中式存儲的架構,整個架構更清晰簡單,能極大簡化復雜 IT 系統的設計。 云模式性能強大,隨著節點的增加,性能和容量能夠線性增長。 云模式成本較低,降低了前期采購、部署+后期運維的時間與成本,理想狀況下,云模式節省 95%初期采購費用。 2)人工智能技術快速落地,全面賦能各個應用場景。人工智能技術在過去五年間快速發展,現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在 AI 三大要素,算法,算力,數據均滿足要求后,應用場景快速孵化,大幅提高不同場景的安全性與效率。AI 在語音識別、文本分析、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視頻分析等領域擁有傳統軟件難以比擬的優勢。 傳統信息化已無法滿足政務 IT 需求,智能化需求提出 傳統信息化已不再是政務 IT 重點,智能化需求驅動新技術落地。政務 IT 的信息化已在過去幾輪采購周期中基本打造形成,而與上輪五年采購周期不同,本輪周期疊加了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快速發展與落地,在不同領域均出現了強應用場景。云是 AI 的強載體,兩項技術疊加起來為政務 IT 提供全新可能。視覺識別,語音識別,智慧城市,安防工程,安全可控,信用分析等領域均有兩者的落地應用。如智能安防與出入境服務,均利用語義分析,人臉識別,應用數據分析等 AI 應用。 隨著國家“互聯網+政務服務”、新型智慧城市等規劃的出臺和加速部署,各政府部門正在探索基于正在打造的政務云平臺,進一步對日常流程中產生的海量政務數據的整合利用,這是政務云與智慧城市的深耕與開拓,力圖探索更深層次的需求。而這都對智能化的政務 IT 提出了全新需求。 02“數字中國”是信息化巔峰級別會議 首屆“數字中國”備受重視 首屆“數字中國”會議在福州舉行,主席致賀信。指出”加快數字中國建設,就是要適應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以新發展創造新輝煌。” “ 杭州云棲大會”以“驅動數字中國”為主題。阿里云云棲大會堅持“AI(人工智能)、Cloud(云計算)、IoT(物聯網)、DI(智能數據平臺)、Security(安全)”的產品戰略,致力于以最前沿技術驅動數字經濟體,堅定的做數字化轉型使能者。 “2018 杭州云棲大會”以“驅動數字中國”為主題▲ 第二屆“數字中國”定位更高,參與更高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經濟師王新哲回答記者問,指出“數字中國”2019更加迫在眉睫的四點: 一是圍繞平臺建設開展多場景、大范圍、規模化的測試驗證,加快重點工業企業、重點設備上云的步伐。 二是開展跨行業跨領域的平臺遴選和示范,遴選一批平臺標桿項目和典型案例,支持建設平臺演示中心,引導企業開展平臺的模式創新。 三是培育一批基礎性、行業通用的工業 APP。 四是強化公共服務,支持建設公共服務體系,包括標準、質量、數據、監測、分析等,開展平臺的技術和績效評估,做好平臺供需對接,持續推進基于平臺的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第二屆“數字中國”會議定位更高,參與更廣。主題是“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以新發展創造新輝煌”,定位為我國信息化發展政策發布平臺,電子政務和數字經濟發展成果展示平臺,數字中國建設理論經驗和實踐交流平臺,匯聚全球力量助推數字中國建設合作平臺。分論壇增加,參會者預計增加 50%。增加全球參與。峰會效應進一步顯現。 03電子政務與工業互聯網是兩大核心主線 工業互聯網是長期國家戰略支持方向 首屆“數字中國”大會,工信部已強調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第二屆大會增設“工業互聯網”分論壇。 工業企業智造轉型路徑:內通、外聯、上平臺。智能工廠是智造的第一階段,也就是“內通”,通過打通設備、產線、生產和運營系統,提高生產效率。智能生產、智能產品和智能服務是智造的第二階段,也就是“外聯”,通過打通企業內外部價值鏈,實現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制造和制造服務化轉型。制造的第三階段是“上平臺”,通過工業互聯網匯聚協作企業、產品、用戶的等產業鏈資源,實現向平臺運營、生態運營的轉變。 目前產業進程還停留在第一階段(內通),以用友某項目為例,智能化升級極大提高生產效率。借助物聯網、大數據、數字仿真、生產仿真等技術,實現了科研生產一體化、設計制造一體化、計劃作業一體化、生產過程透明化、車間管理精細化、質量響應敏捷化,產能提升 15%、庫存下降 22%、制造成本降低 10%。 短期工業互聯網長期政策支持,18 年政策有明確方向、目標、政策扶持范圍,19 年開始試點兌現。 長期需求來自工業企業智造升級內在需求。 智能制造是國之重器,中美歐均看中的戰略方向。 智造核心是數據積累和技術迭代,中國產業升級短板在工業數據積累,企業上云利于數據積累和數據打通。 企業核心問題不變,增長收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控制風險,工業互聯網是必由之路。 ![]() 致力于為市場企劃及營銷的伙伴,提供有深度有見地的行業策略動態及最前沿的市場分析報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