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復「你好」,領高價值干貨  為什么無論報價多高,華為總能拿到第一大份額?就憑這一點,不光是國內運營商,甚至全世界的運營商都得感謝華為!最近,由于華為在三大運營商新一輪5G建設中獲得超高的份額,與此同時,諾基亞竟然幾乎沒有獲得任何份額,只能黯然"退場"。在這種強烈的對比沖擊下,關于華為與運營商之間的關系,又再度成為了行內人士熱烈討論的話題,比如,有人問,"為什么無論報價多高,華為總能拿到第一大份額?" 在這樣的背景下,甚至有人認為運營商近幾年的發展頹勢與華為在國內市場的超強控制力息息相關,因為總有一種說不清楚的力量在明里暗里"幫助"華為,以至于不惜削減運營商的利益,比如坊間傳言"三大運營商受命向華為'輸血',以度過當前的難關",為此運營商默默吃了不少啞巴虧。如果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華為對國內通信商的意義,那毫無疑問是正面的——如果沒有華為,國內運營商的網絡建設成本將會比現在高出很多倍!要知道,2G時代一個512的ONU(光網絡單元)就需要15萬美元,折合當時人民幣超過120萬,而到今天,一個5G的基站,只需要16萬人民幣。通信設備價格大跳水,華為功不可沒!舉個實際的例子,1999年前后,以華為為首的國產廠商只是試水參加(沒指望中標)了遼寧的MSC(移動交換中心)投標,結果由于國產廠商報價很低,硬生生地把當時諾基亞、愛立信等海外廠商的報價集體拉低了30%左右。再舉個例子,某海外廠商給國內運營商賣了一種通信設備,設備中有一塊鋼板,光成本就要上千塊,還神秘兮兮地跟運營商的運維人員說"千萬不能動",結果,等華為等國內廠商研制出同樣的設備后,告訴運營商說,那塊鋼板根本啥用都沒有,完全可以扔了。運營商的運維人員都傻眼了,被人當傻子糊弄了這么多年。所以說,華為對于國內運營商來說最重要的價值不在于提供了什么產品、什么服務,而是華為用力地打破了西方通信設備廠商的技術壟斷,和技術欺詐,讓運營商真正當上了"甲方"!過去,在諾基亞、愛立信、摩托羅拉等西方巨頭廠商控制市場的時候,通信行業可以說是技術驅動的,這些廠商研發生產出什么產品,運營商只能買什么產品,這些廠商能提供什么樣的服務,哪怕很不到位,運營商也只能忍著,還不能抱怨,因為那些花大價錢買回來的設備只有這些廠商的人才能維護,而等到華為逐步發展壯大起來,運營商才逐步獲得了主動權和主導權。說句實話,要不是華為中興等國內廠商,就國外廠商的搜刮能力,恐怕國內運營商還不知道能不能實現盈利呢,是華為一步一步把通信設備行業的利潤率拉了下來,從50%拉到30%,再拉動15%,現在已經不足10%。就憑這一點,不光是國內運營商,甚至全世界的運營商都得感謝華為!上述是從歷史的角度的論述,回到當下,在當前的國際環境大背景下,華為在國內越來越強大了,這對國內運營商來說到底是福是禍呢?首先我聲明一點,我是支持國內運營商在當前的特殊關頭適當給華為"輸血"的,因為當前華為在海外市場失血過多,如果不接濟一下,或許就真的倒下了。如果華為倒下了,通信行業很可能重新回到過去"五胡亂華"的狀態,這對國內運營商來說絕對不是好事,這也是三大運營商"救濟"華為的初衷。但是,這種"救濟"絕對不能過度,也不能持續時間太長,因為這將極大地傷害到整體行業的健康發展,諾基亞含淚退出了,愛立信那點份額聊勝于無,華為一家獨大絕對是不符合運營商作為甲方的利益的,畢竟華為當前已經隱隱地出現了"店大欺客"的跡象了。而更重要的一點是,全世界都知道華為正處難關,需要幫助,運營商硬著頭皮、拖著虛弱的軀體去給華為"輸血",但有誰知道,運營商當前也在難關之中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