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當地農村,過年走親戚給長輩拜年,禮物可以不拿,但一定要帶上一種大饅頭,你說奇怪不奇怪? 這種饅頭,大概是普通饅頭的四倍左右,饅頭頂有用面捏的花,上面點綴一顆大紅棗,寓意著吉祥如意。 當地人稱這種大饅頭為大饃,去長輩家拜年,如果家里兩位老人均建在,就要拿兩個大饃,如果去世一位,就減掉一個大饃,這種習俗延續百年,至今在當地農村依然根深蒂固,走親戚看拿大饃的多少,就知道親戚家老人的情況。 所以,農村人對大饃是極其重視的,如果過年來拜年,忘記帶大饃的話,老人家就會很忌諱,說大過年的,想咒我們死嗎? 前天,有位鄰居去岳父家拜年,禮品帶了一大堆,可到地方后,發現忘記拿大饃了,父母很生氣,立即讓孩子回家去取,不然大過年的,不能為了大饃的事兒添堵。 幸好孩子比較聽話,趕緊跑回家去拿,并說了很多吉利的話,這才解開了老人心中的結,這是到自己父母家拜年,如果到其他親戚家,人家礙于面子不說,這家親戚今后繼續走動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了。 大饃除了代表健在的父母或者長輩,在我們當地,還代表自家的女兒,哪家生了女兒,別人問起,主人家就會說,添了一個大饃,或者說,等孩子長大了(嫁人后),就能吃上孩子的大饃了(女孩子回娘家拿大饃)。還有人在介紹自家孩子的時候,會直接說,這是俺家的大饃。 當地農村還有個習俗,那就是大年三十除夕之夜,要擺供敬天地,而大饃就是必不可少的主要供品之一。 一個普通的大饅頭,既能敬天地,又能敬父母,還能代表自家的孩子,可想而知,大饃在當地的重要性,難怪有人說,去給長輩拜年,什么禮物都不拿,也不能不拿大饃,大饃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小時候,家家戶戶過春節都是自己制作大饃,由于大饃個頭比較大,聰明的農村人,有的將蒸熟的普通饅頭包在里面,有的將紅薯切成四方塊或者菱形塊包裹在里面,這樣就比較容易蒸熟,像包裹紅薯的大饃,吃起來也別具一番風味兒。 現如今,農村人基本上不自己制作大饃了,每到過春節前,集市上到處都有賣大饃的攤位,面粉制作的一般3-5元一個,近幾年又流行用面包或者蛋糕制作大饃,檔次看著很高檔,價格自然也貴一些,甚至還有商家制作了精美的包裝,過年走親戚的時候,拎著像禮品一樣,感覺很是高大上。 每個地方,都有各不相同的過年習俗,特別是那些代代相傳,根深蒂固的風俗,想改變都不容易,有人說你們這規矩真的很奇怪,可這也形成了當地的特色。 過春節給長輩拿大饃的習俗,在你們那里有沒有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