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們在成都市郫都區(原郫縣)川菜博物館,初識聞名遐邇的郫縣豆瓣。郫縣豆瓣,郫都區(原郫縣)特產,中國地理標志產品,為四川三大名瓣之一。 郫縣豆瓣在選材與工藝上獨樹一幟,與眾不同。香味醇厚卻未加一點香料,色澤油潤卻未加任何油脂,全靠精細的加工技術和原料的優良而達到色、香、味俱佳的標準,具有辣味重、鮮紅油潤、辣椒塊大、回味香甜的特點。 郫縣豆瓣是川味食譜中常用的調味佳品,有“川菜之魂”之稱。其制作技藝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參觀豆瓣園得先戴頭套,以免頭發混入。 戴上頭套顯得有點滑稽 解說員在向香港游客介紹郫縣豆瓣歷史 相傳明末清初,一移民在入蜀途中,其賴以充饑之蠶豆遇連日陰雨而霉生。不忍棄,遂置于田埂晾干就以鮮辣椒拌和而食,竟鮮美無比,余味悠長,其后竟以此為生。此為郫縣豆瓣之最初雛形。 民國初年,郫縣豆瓣的生產已成相當規模,并籍以郫縣所產之大煙遠銷各地。外地來郫煙販均爭購豆瓣以返鄉饋贈友鄰親朋,從此,郫縣豆瓣名聲遠揚。 民國四年,四川軍政府犒軍西藏。于郫縣兩大醬園備訂購“郫縣豆瓣”三四萬斤。貨至駐軍,軍士去荷葉、油紙,視之鮮亮如昨,嘗之味美無比,深得官兵贊譽。軍政府特此傳令嘉獎并贈獎牌以資鼓勵,“郫縣豆瓣”由此名聲大噪。 郫縣豆瓣的品質特色與郫縣的環境、氣候、土壤、水質、人文等因素密切相關。 郫縣屬盆地中亞熱帶濕潤氣候,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境內河流較多,水系分布均勻,眾多的水系河流形成了郫縣境內豐富的地下水資源,優良的水質狀況給郫縣豆瓣釀造發酵過程中的微生物生存提供了豐富的礦物質養料及水分,使其充分生長并分泌大量的酶類,促使豆瓣中各原料的分解,從而形成郫縣豆瓣獨特的“色、香、味、形”。 郫縣豆瓣通過長期翻、曬、露等傳統工藝天然精釀發酵而成,具有瓣子酥脆化渣,醬脂香濃郁、紅褐油潤有光澤、辣而不燥、黏稠適度、回味醇厚悠長的特點。 2014年7月6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在訪華期間,參觀成都菜市場并付5元現金購買了一袋郫縣豆瓣,此舉又使得郫縣豆瓣全球矚目。 解說員揭開蓋子,向游客展示郫縣豆瓣真面目。 很原始的制作工藝 我冒著霏霏細雨在豆瓣園中仔細觀察 無意中發現了一缸名叫“盧醫生”者定制的豆瓣醬 每一缸豆瓣醬都系有一個長方形小木牌,上面標有制作年份。 不知制作豆瓣醬是否像釀酒一樣,時間越久味道越醇厚? 這倆游客有點面熟 短暫的考察,讓我們記住了川菜之魂——郫縣豆瓣。
|
|
來自: 昵稱69584090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