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27章解讀 張武忠初稿2017.8.21 【原文】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27.1“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老子描述了“道”的神妙功用,引申出圣人善于做任何事。 “善”不是指人為的善良,而是指根本的道善德善,不經意間就能善于成就任何事。《道德經》中共有52個“善”,本章就有11個。第2章“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第41章“善貸且成”,第49章“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第54章“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第62章“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人之不善,何棄之有”,第68章“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第73章“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繟(chan)然而善謀”,第81章“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轍”是車轍,“跡”是痕跡,上一章說“終日行不離輜重”。“瑕”是瑕疵,“謫”是言語是非。“數”既指計數又代表總結萬物發展的規律,“籌策”是指算卦的籌碼竹簽和算數的算盤等工具。“關楗”是關閉大門的部件,橫插的叫“關”,豎插的叫“楗”。“結”是繩子打結。 大道無為而治,所以不會留下車轍痕跡,是為“善行無轍跡”。大道不言而教,所以不會留下話把,招惹口舌是非,是為“善言無瑕謫”。大道有自己的運轉規律,即使不用籌策和計數工具,也能心中有數,是為“善數不用籌策”。大道清靜自守,外界的一切都打不開它的門,是為“無關楗而不可開”。大道與萬物結緣,緊緊綁縛在一起,即使不打死結,別人也解不開,是為“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