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9 月 11 日正式掛牌成立逸仙乳腺腫瘤醫院。這是國內首個公立乳腺專科醫院,該院以開拓乳腺癌診療新領域,提高腫瘤治愈率為導向,依托孫逸仙紀念醫院為旗艦,整合腫瘤、心血管、內分泌、康復、婦科生殖及精神心理等多個臨床學科,打造全鏈條的高水平乳腺癌診療和研究綜合體系,為乳腺癌患者提供全方位、全周期、一站式的整合型醫療服務。 在逸仙乳腺腫瘤醫院成立之際,丁香園有幸采訪了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逸仙乳腺腫瘤醫院院長宋爾衛院士、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逸仙乳腺腫瘤醫院榮譽院長蘇逢錫教授、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逸仙乳腺腫瘤醫院執行副院長劉強教授、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乳腺腫內科主任姚和瑞教授和樹華乳腺癌研究中心主任蘇士成教授。 圖源:逸仙乳腺腫瘤醫院提供 應運而生:打造國際一流乳腺腫瘤專科醫院 宋爾衛院士指出,乳腺癌是全球女性發病率居首位的惡性腫瘤。我國城市每年因乳腺癌死亡人數占新發病人數的比例是 23%,農村則高達 33%。而且,我國乳腺癌發病年齡較歐美國家顯著年輕,中位發病年齡在 48 歲,而歐美的中位發病年齡是 64 歲。但是,我國乳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僅為 70%-80%,離歐美的 90% 以上還有相當的距離 [1]。 與歐美備受重視和發展成熟的乳腺專科相比,我國乳腺專科的發展既往不受重視,大多僅為普外科或胸外科的一個小分支,治療手段也比較單一,以手術切除為主。 雖然近年來,我國不少醫院成立了乳腺專科或乳甲專科,但這仍與我國快速增加的乳腺癌發病率以及日益復雜的乳腺癌多學科診療模式形成很大的反差,是我國乳腺癌死亡率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與傳統乳腺癌根治術相比,保乳術加放療加全身綜合治療模式不會增加患者復發風險,且會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這種盡最大可能保留器官的腫瘤根治手術理念,又在其它的實體腫瘤治療中得到驗證。孫逸仙紀念醫院乳腺癌團隊是我國最早開展乳腺癌根治性保留乳房手術、乳腺癌新輔助治療、保腋窩手術的團隊之一。 在宋爾衛院士的帶領下,通過對乳腺癌生長的微環境以及遠處轉移的器官組織、微環境的相互作用進行深入研究,提出腫瘤和免疫系統相互作用的腫瘤生態學說,指導以提高抗腫瘤特異性免疫為目的的綜合免疫治療理念,利用保乳術后保留的腫瘤土壤作為材料,通過放療、化療、內分泌治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等手段,提高抗腫瘤免疫功能 [2]。 在乳腺腫瘤中心的基礎上,成立逸仙乳腺腫瘤醫院。依托傳統百年老院的強大綜合實力,一方面打造集乳腺腫瘤預防、診斷、特色專科治療和研究于一體的綜合治療平臺。另一方面,加強對乳腺癌患者遠期的健康管理和并發癥防治,建設包括 11 個臨床專科和研究機構的乳腺腫瘤醫院。 醫院下設乳腺外科、乳腺內科、乳腺診斷專科、乳腺整形外科、乳腺放療專科、樹華乳腺癌研究中心、腫瘤內分泌科、腫瘤心血管科、腫瘤心理支持和咨詢科、腫瘤生殖科、腫瘤康復科等 11 個臨床專科和研究機構,是國內學科團隊配置最完整的乳腺腫瘤診療綜合體。 傳承發展:便民共贏的「1+N」聯動發展模式 蘇逢錫教授介紹,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乳腺腫瘤中心在 90 年代創建之初,只是一個小小的專科,剛開始只有 4 張床位。在蘇逢錫教授的帶領下,經歷了艱苦漫長的「創業」階段,乳腺外科才漸漸成長起來。2004 年,宋爾衛剛完成在美國哈佛大學的博士后研究,蘇逢錫教授就把他引進乳腺外科。 蘇逢錫教授擅長于臨床治療,很早就樹立了保乳保腋窩的理念,在國內首先開展「Fisher 保乳技術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術中的應用研究」。宋爾衛院士精于科研,在國際上首次揭示微小分子 RNA 對乳腺癌起源的癌干細胞的重要調控作用,研究成果在《Cell》雜志發表 [3]。兩人各司所長、配合默契,讓乳腺腫瘤中心在臨床和科研上齊頭并進,迅速發展壯大。 此次成立的逸仙乳腺腫瘤醫院,意將打造覆蓋華南地區的連鎖醫院網絡,由中心城市醫院、省會城市醫院、地級市醫院和縣級市醫院的四級網絡,從上而下提供醫療技術支持,踐行「分級診療」政策。連鎖醫院的發展考慮采用「1+N」聯動發展模式。 「1+N」模式:「1」院是指在中心城市設立旗艦醫院;「N」院是指在旗艦醫院所在地周邊地區或周邊省份分別設立規模相對較小的醫院或專科,通過網點分布方便患者就診,提供標準化專科診療服務。 「聯動」:是指 1 家品牌旗艦醫院為 N 家便民醫院提供專家和技術指導支持,提升其業務能力,確保常見病處理能力的標準,而 N 家便民醫院則為 1 家品牌旗艦醫院提供疑難病源。通過「1+N」結構聯動,充分調動各方資源,形成乳腺病連鎖醫院的共贏。 專科特色:創新連接科研轉化,多學科有機整合 劉強教授說道,2019 年,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乳腺腫瘤中心乳腺專科門診近 10 萬人次,收治新發早期乳腺癌 2000 多人。而且,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乳腺腫瘤中心的保乳手術率達到 51.7%,近十年的乳腺癌患者 5 年生存率高達 91.8%,在乳腺腫瘤規范化及個體化精準治療方面國內領先并達國際水平 [4]。在全球首次提出了改良腔周切緣評估聯合術中冰凍評估法用于保乳手術的切緣評估。該方法經濟、便捷、準確性高,適合中國國情并易于推廣,且得到了美國 ASBS 專家共識采納和推薦 [4]。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逸仙乳腺腫瘤醫院是目前全國范圍內唯一在新輔助治療前常規行原發乳房腫瘤和陽性腋窩淋巴結金屬標記夾定位的機構。采用這種精準定位的治療模式,在接受術前化療后,即使腫塊和淋巴結縮小很多甚至「找不到」,乳腺外科醫師也能在術中精確地找到原發腫瘤治療前的位置,準確切除可疑殘留病灶,提高保乳保腋窩機會 [5]。 乳腺癌屬于多因素、全身性疾病,乳腺癌的病因、預防、診斷、治療及治療相關并發癥,如心血管疾病、內分泌疾病、心理情緒障礙及生育要求等問題,決定了乳腺癌診治的多學科團隊協作屬性。逸仙乳腺腫瘤醫院秉承為乳腺癌患者提供全方位、全周期、一站式的整合型醫療服務理念,以 11 個臨床專科和研究機構為核心,注重加強對乳腺癌患者遠期的健康管理和并發癥防治,完善患者的診治序貫性,優化患者的診治體驗,為傳統綜合治療模式保駕護航,保障患者長期的生活質量。 姚和瑞教授強調,創新是逸仙乳腺腫瘤醫院未來發展的靈魂所在。創新引領發展,創新研究實現轉化才能引領實踐理念的創新。一方面表現為醫學實踐的創新,包括體系方面的創新、管理方面的創新、技術方面的創新。另一方面表現為醫學科學的創新,包括基礎研究、轉化研究和臨床研究。而且,還列舉了乳腺腫瘤中心近年來在這兩方面的實踐所取得的創新成果,包括保乳手術新技術的開展、腫瘤生態學的提出及免疫治療的應用等。 開拓進取:臨床指導科研,科研回饋臨床 蘇士成教授介紹,宋爾衛院士團隊是培養醫學科學家的一個雛形模式。團隊中有生命科學院、醫學院等多背景的學生,多學科的背景能夠帶來更多知識和思維的碰撞。每周,宋爾衛院士都會雷打不動地召開一次實驗室例會,手把手指導每位學生如何從臨床實踐中提出問題、如何確定研究思路,并將研究的成果應用回解決臨床問題中。 完善的團隊建設和無私的學術傳承,奠定了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乳腺癌領域理論研究的國際地位,并開辟了乳腺癌精準外科領域,從診斷分型入手,研究開發基于多個 RNA 的乳腺癌精準診斷分型試劑盒等。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乳腺腫瘤中心先后獲得國家級科研基金數 60 多項,研究團隊先后承擔國家 973、863、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創新研究群體、國家自然重大項目等一批國家重大重點研究任務,以第一完成單位在 Cell 和 Nature 等高水平國際學術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兩百余篇,目前在研的臨床研究項目 65 項,其中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項目 14 項。 小結 逸仙乳腺腫瘤醫院應運而生,與時俱進。既有傳承,又有發展。醫院堅持以多學科有機整合,一站式醫療服務為專科特色,以開拓乳腺癌診療新領域,提高腫瘤治愈率為導向,不斷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質量。相信將來會造福更多的乳腺癌患者,帶來良好的社會效益。 圖源:逸仙乳腺腫瘤醫院提供 專家簡介
內容審核:馬騰、李婷 圖片來源:逸仙乳腺腫瘤醫院提供 參考文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