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西京這個名字,在他的出生地西安,乃至中外藝術界都享有盛譽。他的水墨畫作不僅給觀者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藝術震撼力,還貫穿著對民族、國家的人文關切和對每一個社會階段時代命題的冷靜思考,引發觀者的無限共鳴。一幅幅氣韻通暢、節奏跌宕,富有民族風范、時代氣息的經典作品,不斷締造著他個人藝術創作的高峰,與時代同頻共振。多年間,他靠著深耕細作中西歷史文化古典趣味到現當代繪畫藝術的開拓性發展,在當代繪畫觀念和意識上縱橫捭闔的創造性發展中,反思東西方藝術差距和界限,將兩者打散并融合,成為21世紀中國人物畫當代發展史中最重要的一員。 繼劉文西之后,誰能扛起長安人物畫的大旗,讓人物畫創作再次綻放出昂揚的生命力,王西京以一幅幅扛鼎之作告訴了我們。這位被譽為“西安之子”的藝術赤子,正在用手中的畫筆歌頌著這個偉大的時代。 取水之路 盼歸 陋居 夏日的一天中午,記者來到王西京的畫室,近距離采訪了這位畫壇巨擘,深入了解了他創作的心路歷程。走進畫室,在寬大的畫案旁,王西京正在用飽蘸顏料的毛筆聚精會神地進行創作。一幅唐代仕女圖躍然紙上,仕女發髻高盤,臉龐圓潤,栩栩如生,盡顯大唐的盛世風流。隨后,他又拿出手機,給記者展示了《朝圣者》《野渡》《亞丁灣水手》等作品,這些作品聚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從更深遠的文化歷史背景表現出了積淀其間的民族風情。 創新融合 對話“一帶一路” 多年來,王西京在一直致力陜西美術事業發展的同時,也為中國傳統文化藝術走出國門而努力實踐。他的創作視線始終聚焦著絲綢之路。 他多次率陜西美術家代表團赴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采風寫生,舉辦畫展,與沿線國家美術團體在藝術教育、創作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擔當著時代藝術家的文化責任與使命。 充滿異域風情的“絲路風情”系列作品次第誕生,這是王西京對話“一帶一路”倡議的具體載體,是他努力踐行“一帶一路”倡議所取得的又一成果。該系列畫作不僅運用傳統中國畫筆墨線條,還加入了光影明暗的素描技法,不但讓畫面具有西方科學造型,而且讓畫面具有了東方的生命和情感。目前,該系列已有50多幅人物畫。2020年創作的《埃塞印象》《含美特人》等作品進一步豐富了該系列。作品所呈現的國際視野、中西合璧的藝術探索和終極人文關懷震動了藝術界,引發極大關注和贊譽,中國文化在世界舞臺上再次精彩亮相。 2016年,王西京“絲路風情”系列作品首次登陸法國巴黎秋季藝術沙龍展(簡稱巴黎秋沙),作品一經展出,立即引發轟動。《家園》描繪的是一片廢墟上的敘利亞一名祈禱和平的婦女,表現出家園被毀、流離失所的苦難和對戰爭的控訴,打動了巴黎秋沙的評委和觀眾。王西京還創作了大量以非洲黑人為主角的作品在巴黎秋沙展出,一名黑人觀眾特地找到他,向他深深地鞠了一躬,說:“從來沒有藝術家畫過我們,沒想到中國畫家能關注我們一個部落的生活。” 巴黎秋沙以審查嚴格著稱,近百年來,中國畫家只有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等少數人代表東方藝術躋身大展。2018年,王西京獲得“法國秋季藝術沙龍終身會員成就獎”“中法杰出文化使者貢獻獎”“法國巴黎榮譽市民勛章”三大獎項。在巴黎秋季藝術沙龍百年歷史上,他是唯一一位同時獲此三項殊榮的中國藝術家。2019年,在王西京的策劃組織下,“巴黎秋沙西安春季展”又來到西安,并落戶于西安國際美術城。 王西京說:“作品能傳遞一個復興民族的文化情懷與精神力量。基于這樣的思考就有了這樣一批既有別于西方,也有別于東方,更有別于自己的探索性的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