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護人們免受空氣污染所帶來的危害,一款可過濾空氣污染的神器在美國誕生了: 
這是由美國一家初創公司開發的可過濾空氣污染的新型面罩,兩側配有兩個小風扇,過濾器會首先清潔面罩內的空氣,風扇以保證佩戴者臉部周圍的空氣循環,清除透明塑料上形成的霧氣,將其蒸發。這款面罩每天可重復使用, 40個小時更換一次風扇中的過濾器,如同一個穿戴式新風系統。 事實上,目前針對室外空氣污染,我們單個個體能做的不多,只能通過這種犧牲舒適性的面罩來換干凈空氣,但室內我們完全可以能夠打造出一個優質的呼吸環境。今天我們就來系統地看看室內空氣品質,希望從今天起,你知道如何創造條件讓自己的家也擁有愉悅的呼吸環境。 空氣品質我們歸納由三個方面構成:空氣潔凈度、空氣新鮮度、空氣溫濕度;這個歸納可能是一種非嚴謹分類,因而有必要對每個方面給一個定義: 補充:空氣溫、濕度涉及空調及加/除濕系統,我們將另起篇章,這篇主要聚焦在室內“空氣潔凈度”、“空氣清新度”的創造。而這兩個問題的終極解決方案就是一臺設備選型明智、設計科學、安裝規范、調試用心的新風系統(“好的”新風系統)。   簡單,主要原因有三個:(1)空氣凈化器不能帶來新鮮空氣; (2)空氣凈化器凈化的污染物種類范圍有限(如有的只能凈化PM2.5、有的對苯及同系物這樣的VoC無能為力,像“氡”這類的惰性氣體污染物目前市面上沒有哪款空氣凈化器能有效去除); (3)適用面積有限(有人說,配一臺大的就行,但別忘了各房間之間有房門啊,門一關相當于形成了多個空間,若在各個空間都配凈化器,對于大部分人本來就不大的居室面積絕對是nightmare)。   有必要再展開說說這里的玄機。 首先,如果你還沒裝修,那么肯定是考慮雙向流送排風系統。從設備選型方面,主要考量是: 有了以上的新風設備選擇要點,在選購新風時應該能更有信心了吧?!但問題此時遠遠沒有結束,因為新風系統也是“兩分靠選型、七分靠安裝設計”(還有一分給室內的密閉條件)的系統,即使如霍尼韋爾、百朗這樣的新風大品牌,沒有真正靠譜、專業的人進行設計、安裝、調試,效果一樣難以令人滿意。而這個部分比較復雜,且碰到實際項目時有很多要“特殊處理”的地方,需要很強的專業性和經驗,這里只能挑幾個相對簡單的方面來說說: 設計、安裝、調試的“水”其實很深,遠不止上面這些簡單的原則,而且實際項目中,可能遇到各種“特別”情況,不能把理論原則直接硬套,比如如何考慮在空調、加濕/除濕對氣流的擾動下的空間氣流組織,使得送風排風效果優化;再比如由于戶型格局所限,管路支路長度難以均等或者總送風管比總排風管長很多且有很多彎道時如何處理等等,這些量體裁衣式的優化解決方案往往需要較強的專業性和較豐富經驗。
  上面說的好像明白了。那,對于已經裝修的號友,怎么解決新風問題? 已經裝修了的房子不方便裝上述的新風系統,因為要打孔、布管道。那怎么做呢?建議考慮壁掛式新風,壁掛式只需要在外墻上開一個或者兩個墻洞,就像分體空調一樣,利用康達效應(Coanda Effect),也稱之為附壁作用或柯恩達效應,可以將新風沿著墻壁和房頂送達房間大部分區域。壁掛式新風無管道的新風系統,是在不同的房間安裝多個新風裝置,分別負責不同房間的新風功能,靈活性更高。但壁掛式也有硬傷,比如成本較高(要處理好,大多情況需要多臺壁掛新風),其次是可能沒有中央新風機的核心功能-熱交換(部分可能有電阻絲加熱,冬天會好一點,但增加電耗)。 

  看完了這期,你們對自己打造良好空氣質量是不是更有信心了?若有問題,歡迎隨時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