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2020年11月30日至12月4日)滬市綜指上漲1.06%,深證成指上漲2.45%,創業板指上漲4.27%。 普漲的格局。 但顯然,中小創的漲勢更為凌厲。 本周很多人都賺錢了,但顯得并不高興。 “牛市還在嗎”的疑問,反而在輿論場上若隱若現。 類似的現象,以前也碰到過,是一個老問題,我們過會再談。 一、目前市場的位置 某著名私募經理最近又不斷地發表看衰銀行和地產的觀點。 這跟他前番說過的“要買就買高估值,不能買低估值,買低估值不賺錢,還特瑪賠錢”,是一個思路。 只不過以前沒點名哪些低估值板塊不值得投資,今番點明了而已。 有朋友看了他的觀點,甚是恐慌,跑來詢問我的看法。 看多看空很正常,很多的時候,交易的雙方在本質上的確是在互道傻B。 關鍵不是觀點,而是事實。 這些年,因為這樣那樣的擔憂,中國的銀行股的確一直沒有瘋起來,但股價卻一直在不斷地迭創新高。 逢低買入,持有一年以上的朋友,從來還沒虧過,收益率穩穩超過世界上最頂尖的那批基金經理;無腦買入,持有三年以上的朋友,也從來沒虧過,收益率同樣穩穩超過世界上最頂尖的那批基金經理。 地產這兩年因為市場擔心政策的問題,同樣被極端的偏見情緒厚厚實實地籠罩著,估值同樣被壓得很低。 雖未創新高,但跟銀行一樣,絕對有迭創新高的潛力。 簡單地把中國銀行地產股的市值拿去跟美國銀行地產股的市值進行對比,然后得出中國銀行地產市值已高的結論,典型的按圖索驥,是靜態的線性思維。 將來中國的經濟體量數倍于美國,完全有可能。 中國的人均GDP半數于美國,就非常非常了不得。 將來中國的股票市值數倍于美國,也完全不在話下。 以中國之體量,銀行地產這兩個普惠性剛需性行業,總市值數倍于美國,有什么問題嗎? 以前大佬們分析說家電行業在中國已到天花板,市場也只給美的、格力幾倍的估值,現在股價漲上來了,估值已近30倍了,結果反而沒人再瞎逼逼了。 5年前,家電到天花板了;5年后,天花板反而被打開了。 你認為這種可能性有多大? 這就是人性。 大佬也脫離不了人性的桎梏。 當然,目前像騰騰爸這樣強烈看好低估值板塊、看衰高估值板塊的人,也不在少數。 這說明市場還有很強的爭論性。 對立的雙方之中,總有一方在說胡話。 換言之,另一方極有可能真理在握。 還沒有全瘋,說明市場的高峰期還遠遠沒有到來。 完善和堅守好自己的投資體系,是投資者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 二、本周的組合及倉位 截止本周五(12月4日)收盤,騰騰爸賬戶總倉位:105.69%; 賬戶總浮盈:26.97%。 與上周相比,浮盈提高了1.65個百分點。 跑贏了滬市,跑輸了深市。 這非常“騰騰爸”哦。 本周最高的時候,騰騰爸的賬戶浮盈一度超過了30%。 然后,滑落了。 雖然相比上周還在提升,但畢竟是從最高點處滑落了3、4個百分點——以一周的視野看,這個幅度還是不小的。 對此,騰騰爸無感,但持倉跟騰騰爸相近的人,很多心湖難靜——正如我在本文開頭提到的,很多人賺錢了卻并不高興,甚至開始疑問“牛市還在嗎”這類問題了。 對這類現象,前兩天有位朋友評論得非常好——他說:這是錨定心理在作怪! “高點錨定與低點錨定”心理,是騰騰爸的發現和總結。 我亦曾不止一次地論述過它們的區分和危害。 這位朋友的留言,讓我激動異常,我對他留言的留言是:終于有人學會用騰騰爸的理論來分析和點評市場了。 浮盈的頂點,很容易被投資者心理錨定。 從頂點下落后,投資者總感覺自己虧了,于是對自己的操作懷疑、動搖和痛苦。 本周那些賺了錢但還是感覺非常不爽的人,首先中的就是高點錨定的毒,然后還可能中了一點攀比的毒。 呵呵,投資者一定得學會進行自我的心理分析。 然后才能判斷出自己的哪些做法、反應是對的,哪些做法、反應是錯的。 這是一門大學問,不能不做好,別人又無法替代。 所以,修煉吧。 從持倉標的的總量、名目上看,本周的組合沒有任何變化。 就是被“…”標注的那幾只股票,以前沒按倉位大小排列,今天做了更嚴謹的調整。 已經發現這個細微變化的朋友,勿作過多解讀。 很多朋友老是問我:茅臺、騰訊、健帆的估值都幾十倍,并不低啊,為什么你不賣掉它們呢?美的、格力也二三十倍估值了,你賺得也不少,為什么不賣掉它們呢? 我以前回答過,可能新來的朋友不少,所以有些疑問的朋友很多。 我在這里再統一回答下: 1、無論單個,還是整體,它們在我組合中的總倉位都并不高; 2、它們絕大多數都是我在股價和估值低位處以收破爛的心態收攏過來的,成本極低(除了健帆是今年新建倉的); 3、持有的目的不同,期限不同,觀察的角度就會不同,得出的結論也會不同——以茅臺為例,目前50倍的靜態估值的確不低,所以我不贊成在這個點位買,但如果提價預期能夠實現,銷售結構進一步優化,50倍的靜態估值可能馬上得到大幅的降低;再以健帆為例,目前60來倍的動態估值,看起來是挺高的,但考慮到它未來3年的成長性,實際上還是合理的——當然,即便這樣,我也只是初建小倉、觀察而已,我還在耐心等待它的軟殺或硬殺機會的到來; 4、這些標的,都是品質極優的種類,我還真怕賣空了手——坦白地說,這是投資理念、風格的膻變,帶來的投資決策的移位和變化。 總體上吧,我組合中70%左右的倉位還放在金融地產行業中。 妥妥的低估值組合。 我的持倉和我的理念,沒有任何的沖突。 三、本周的操作 經常有朋友對我說:騰騰爸,我正在抄你的作業呢,組合中有股票買賣超過總倉位5%的,一定給我們公開地說一說哦。 忍不住笑。 如果想看我的操作,你關注一下我小號的文章就行了,每日下午三時的周記文章中,會詳細記錄每一筆操作。 有時候,我會記錄下“買100股興業銀行”,或“賣100股中國平安”這樣的操作。 每每此時,都會有朋友驚嘆:原來騰騰爸也是一手一手地買賣,小散戶嘛。 呵呵,說這話的意思是,再細小的一筆交易,我也會記錄并公開在案。 真想參考的話,用點心就行了。 另外,再強調一遍,我贊成參考,但堅決反對無腦抄作業。 別以為抄作業簡單。 抄作業也是一項技術活。 小時候我有兩個伙伴,一個抄我作業,總被老師發現,被揍得滿頭疙瘩,一個抄我作業,經常得優,被老師表揚。 沒辦法,這就是差距。 目測關注我的朋友中,抄作業也出現了這樣的分化。 有的朋友是在市場低迷期大膽地抄了作業,而有的朋友則是看到股價漲上來了,才跑過來抄…… 唉,還是那話:賺錢是你的本事,虧錢也是你的本事。 別謝我,也別怪我。 自作自受吧。 說了半天,還沒交待本周的操作——好吧,我就一句話總結: 哈哈,是不是有點失望? 嗯,這難道不就是操作嗎? 四、本周的感想 1、投資就是要不斷地克服困難。 2015年、2016年、2018年、2020年,A股市場都出現了較大的波動。 哪怕是波動相對較小的2017年、2019年,市場高低點的差距也超過了30%。 這正應了一句老話:股票市場最大的不變就是它會永遠變化。 回頭看,每一次向下波動,都是因為悲觀的情緒使然,而悲觀的情緒之所以出現,又一定是事件性驅動。 換言之,悲觀的人悲觀的事,會經常在A股神出鬼沒。 再往下分析,我們會發現,每次低估值基礎上的向下波動,都為投資者賺取超額利潤提供了絕佳的上車良機。 我從中得到的啟示就是:投資者無法逃避掉這些波動的風險,而且,還應該積極主動地擁抱這些風險——成功的投資都是在解決掉波動風險的前提下取得的。 面對困難,克服困難,這也是投資者不得不做的事情。 2、用股息率為企業估值,依然有效。 在《投資大白話》中,騰騰爸為大家介紹了一種簡單的、用股息率為股票估值的方法。 因為這本書流傳甚廣,所以很多朋友就把騰騰爸當成了股息率估值的代表。 現在發現我買了平安、茅臺,甚至騰訊、健帆這類股息率不高、或者干脆沒有股息的股票,以為我徹底拋棄了股息率估值標尺。 實際上,你錯得離譜。 我以前寫過一篇文章,題目就叫《股息率的計算與應用》,曾詳細敘述股息率正確的計算與使用方法。 文中,我把股息率作了詳細的區分,靜態與動態,即時與加權,顯性與隱性,逐一對比分析,并對它們的應用作了具體的交待。 如果看過那篇文章,你就會明白,我目前的持倉標的,總體上還是非常符合我的股息率擇股標準的。 喜歡現金分紅,喜歡股票投資中的流動性收入,騰騰爸在這方面從未發生過根本性的變化。 而且,未來也不可能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用股息率為企業估值,雖然有很多弊端,但只要對它稍加了解,靈活運用,挖掘和尋找到有投資價值的標的,還是很靈通好用的。 對普通投資者而言,這可能是最簡單有效的一種方法。 有些朋友總是寄希望于用一道公式、一把標尺、一種方法,就能挖掘到天下所有的大牛股,不能不說,這是對投資的無知。 所以碰到質疑“你那么牛,為什么某某股票沒有買到”的人,我們不必太過當真,笑笑了事。 天下牛股甚多,抓住其中一只兩只,就足以讓我們致富。 連這點道理都不懂,玩毛? 大多數人,就是股評看多了,把買來賣去的賭博當成了投資。 3、謹守能力圈,是最大的聰明。 無論是生活中,還是網絡上,經常有朋友問我:騰騰爸,某某股票怎么樣呢? 碰到這種情況,我經常以沉默應對。 朋友不解,追問。 我實言相告:你說的那只股票,我沒關注過…… 有的朋友以為我在故作高深,而有的朋友則會非常感慨——原來騰騰爸就這水平啊。 呵呵,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這不是圣人的教誨嗎? 怎么一到生活中,就犯迷糊了呢? 很多年前我就表達過這樣一種觀點:觀察透、分析準一家企業,是非常困難的事情,長期追蹤尚不能保證,何況三分鐘號脈乎? 再則,是人都有能力圈的,除了騙子,誰能一分鐘診股呢? 一針見效的廣告,最喜歡貼在路邊的電線桿子上——而且,好像,似乎,好多年已經看不到了。 這說明騙子都在進化,你呢? 不貧嘴了,一句話總結: 騰騰爸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才是負責任的態度啊。 以后再碰到不會回答或沒必要回答的問題,我還會是“…”應對。 親們,要學會理解和適應哦。 五、下周的計劃 1、繼續堅定持股——今年剩余的時間,還有不到20個交易日,我認為這一波行情還沒有走完,所以目前的行情極有可能演繹為跨年度行情。 持股待漲,應該還是當前最好的投資策略。 2、繼續堅持場外賺錢、攢錢——手中確實又積攢了一點小錢,如果沒有好的機會投入,我可能會在歲尾年初,缷掉一點“過橋資金”杠桿。 再安全的杠桿,也是杠桿。 3、繼續堅持場內打新—— 下周共有10只新股IPO。 呵呵,果然比上周又增加了一只。 自從上次螞蟻集團把我誆了一把之后,再無新股中簽。 中簽的概率果然是不均衡分布的。 沒有辦法,唯有堅持而已。 我把控不了市場,我還把控不了我自己嗎? 全文完。 作者簡介: 我是騰騰爸,暢銷書《投資大白話》與《生活中的投資學》作者。 擅長用最簡單直白的語言,闡述最深刻復雜的道理。 擅長做市場判斷、估值判斷和企業分析。 擅長撒潑、打滾、灌水、吹牛、聊天——喜歡從生活中的平常小事中思考人生和投資中的大事。 并且喜歡用文字記錄下自己的思考與操作,讓時間和實踐來檢驗自己的投資成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