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網絡上流行一句話:有些人一生被童年治愈,有些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可見孩子的童年時期在人的一生中占如此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孩子的頭三年,是塑造性格和培養習慣最重要的時間段。三歲看老這句話不是句隨便說說的古話,而是有科學依據的。 而一個陽光快樂的孩子是一個能自主的孩子,有能力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也能在社會中快速找準自己的位置。雖然性格的養成是多方面因素的結果,但原生態家庭的教育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所以我們作為父母的要先學會做好自己改變自己,不要以愛之名去掌控孩子的人生。 那么如何培養一個獨立自信的孩子呢? 鼓勵孩子是每個父母都應該必備的一個技能,當孩子做了一件好事或者考取了一個好成績,父母要及時的鼓勵孩子,表揚孩子,讓善良和榮耀植根于孩子內心,這樣孩子的內心就是充盈的,充滿自信的。 而當孩子垂頭喪氣的時候,父母也要鼓勵孩子,重新振作孩子的精氣神,不要讓孩子一直消沉下去,一個好的精氣神也是自信的一個體現。 2.滿足孩子要有度 對于孩子的各種需求,家長需要去“回應”而不是事事“滿足”。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人為地制定一些界限,不能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要求,能夠心情愉悅的前提是和孩子能承受生活中那些不可避免的挫折與失望。 當孩子越早明白這個道理,他的痛苦就會越少。千萬不要總在第一時間滿足孩子的愿望,正確的做法是拖延一些時間。比如,孩子餓了,可以讓他等上幾分鐘。不要屈從于孩子的所有要求。拒絕孩子一些要求會有助于他獲得精神上的平靜。 在家庭中接受這種“不如意的現實”的訓練,會使孩子有足夠的心理承受壓力來面對將來生活中的挫折。 3. 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冷處理 孩子發脾氣在所難免,第一個辦法就是轉移注意力,想辦法讓他去自己的房間發火,沒有了觀眾,他自己就會慢慢安靜和冷靜下來。適當的懲罰,并貫徹到底。說“不”的策略需注意不要干巴巴說不,要給孩子解釋為什么不行,即便孩子聽不懂,他也能懂得你對他的耐心和尊重。 家長之間要意見一致,不能一個說行,一個說不行,禁止一件事情的同時可以給他做另外一件事的自由。 孩子發脾氣真的是太正常了,我相信現在大多數的年輕媽媽都會用冷處理的方式,就是直接讓他哭不理他,哭著哭著自然就會停,但是怕的就是家里有幫倒忙的,一個前面教一個后面慣。 4.正視孩子的缺陷和不足 有些父母很愛當著別人的面揭孩子的短,從來沒有考慮過孩子的感受。要知道孩子到了一定年紀是有自己的自尊心的,自尊心與自信有時候是合二為一的,當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孩子的自信也會受到打擊。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但事實上每個人都是平凡之人。如果孩子和別家的孩子不同,家長一定不要否認這個事實,接受它并且積極尋找解決方法。 5.讓他們自己解決問題 適當的時候,放手讓他自己去做,不僅能培養他的動手能力、自控能力。而且,有機會動手嘗試得越多,孩子就越有可能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而增強他的自信。 另外,孩子們都是敏感的,他們能感受到你對他們的感受,無論是相信他的能力還是帶著懷疑。當你給予他們充分的信任、放手讓他嘗試時,他們也會開始增加對自己的信任,覺得自己是可以做成某些事情的。 允許孩子動手嘗試做一些事情,是對他最好的信任。 6.培養孩子一項長處 從小學到高中,同學們都是低著頭學習,為的就是考取一個好大學,但是等到上了大學,發現除了學習自己什么都不會,每到節目演出,自己就只能坐在臺下羨慕那些在舞臺上唱歌跳舞的同學,覺得她們在閃閃發光。 這時候孩子的內心是自卑的,是沮喪的,因為她沒有過人的才藝,覺得自己至少在這個階段是失敗的。不管孩子的內心有多么的不服輸,但是孩子的確有技不如人的時候,如果能夠培養孩子一個長處一個興趣,都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有一項過人之處,會大大的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發自內心的賞識,能喚起孩子的心理能量,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成為孩子建立自信,變得越來越優秀的驅動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