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以魚為題材的繪畫創作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原始社會時期,我們的祖先采擷、漁獵,魚就與人類的生活有了密不可分的關系。西安半坡“人面魚紋彩陶盆”的出土,說明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有了魚形圖案。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鸛魚石斧圖彩陶缸”上畫有黑色線條,勾勒出石斧和魚的輪廓。商周時代,骨、玉、陶器和青銅器上常用魚的形象作為裝飾。到了漢代,畫像石及畫像磚上魚的形象更為普遍。 編輯 從兩晉、南北朝到唐、宋時期,人們用魚的形象做裝飾的行為大為盛行,其中大臣們“佩魚賜紫”被視為高貴的象征。以魚為題材的藝術作品多種多樣,在民間更是廣泛流傳,因有著很強的吉祥寓意,新春佳節,家家戶戶都要貼上《連年有余》的年畫,希望來年生活富足。 因魚深受大眾喜愛,所以歷史上畫魚的名家也有很多:據記載,五代后唐時,有袁羲善畫魚,能“窮其變態”;宋時有徐白、徐泉、徐易等人專門畫魚,元、明、清三代也都有以畫魚而著稱的畫家。不過早期有關魚的繪畫流傳下來的比較少,花鳥畫在宋代才受到重視,成為成熟、獨立的門類,宋徽宗時編撰的《宣和畫譜》將中國的繪畫題材分為十門,魚龍名列其中,可見宋代皇室對魚的喜愛。 當代畫家中畫魚的也非常多,但小編特別喜歡中美協畫家吳帆老師筆下的魚。吳帆老師對魚的觀察非常細致到位,簡單數筆便描繪出魚兒游玩嬉戲的活潑姿態,鯉魚身上的線條虛實相間,銜接自然,雖未畫水,卻有魚在水中游之感。 編輯 中國畫題材中的魚,一直被譽為吉祥、喜慶和歡樂、吉利的征兆!古時候就有鯉魚跳龍門的祥瑞典故,更有連年有余(魚)的諧音之妙,魚的條數不同,所代表的的寓意也不同。兩條魚代表好事成雙;三條魚代表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生生不息、是三陽開泰和欣欣向榮的象征。當魚跟富貴牡丹組合在一起,寓意就更加美好了。 牡丹花繁花似錦,絢麗燦爛,雍容典雅,富貴祥和,代表著人們美好的憧憬和愿望,也呈現出一種大富大貴的圖景。莊子曰:“修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莊子透過羨慕魚的自由,表達了他內心對于人生自由的追求。莊子的追求何嘗不是我們的追求,不為功名羈絆、不因外物迷惑,繁花似錦覓安寧,閑云流水度此生,道法自然,愜意安居。 這幅作品中,取折枝牡丹兩三簇,枝頭綠葉層生,碩大的牡丹花競相綻放,五顏六色,鮮艷奪目。葉子展示著它那特有的綠意,彰顯旺盛的生命力。兩只鯉魚正在牡丹旁邊悠然嬉戲,一只在平穩游走,一只則高高躍起躍出水面,一副鯉魚躍龍門的神態。鯉魚與牡丹花形成動與靜的對比呼應,別具動勢和趣味性。牡丹是花中富貴者,魚代表年年有余,落款“富貴有余”,相當切題。 編輯 連年有余,富貴有余,吉慶有余,都是世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魚兒強大的繁殖力,又暗合了中國文化中對多子多福的期盼。魚兒一生離不開水,表達著愛情美滿,夫妻恩愛的情意。鯉魚躍龍門,寄托著人們期望一朝揚名天下的愿望。吳帆老師的《富貴有余》不僅能給你帶來美好的視覺享受,還能裝飾家居環境,增加財運,無論是自留還是送人都是不錯的選擇。新年到來了,你想給自己添富貴嗎?來一幅這樣的吉祥圖吧!關注我,持續為你分享更多吉祥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