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與帶孩子的老人意見想左的時候怎么辦? 作為一個過來人談談我的看法: 與老人意見相左是難免的。兩代人的差異不只是年齡,還有生活背景、受教育程度和秉持的觀念,有這些差異在,意見沖突是在所難免的;尤其涉及到孩子。 生孩子時是該順還是該刨,該不該把尿,啥時候給寶寶吃鹽?……可預見不可預見的問題會很多,兩代人能意見一致的恐怕很少。年輕父母覺得孩子是自己的,該自己做主,老人覺得我是為孩子好,為你們好。 這樣的問題處理不好,很可能會影響家庭和諧,甚至會影響小夫妻的感情。這些問題不知道在請老人幫帶孩子時題主是否考慮好了沒有,該怎么處理? 分享一些我的感受和建議給你:首先、認清與老人有意見沖突是正常的,平常心看待,不敏感,不上升矛盾; 很多家庭矛盾的源頭就是婆婆愛管事,媳婦好敏感,總覺得婆婆要做自己的主,什么都要管東管西的,老人來了既少了尊嚴,也沒有自由。一旦事情上升到這個層面就很難心平氣和的看待和處理意見的不同了。 當然該抱有平常心的也不只是年輕人,很多老人會把操持子女的事作為一種習慣帶到小夫妻的家里,忽略了與小夫妻的邊界,說的管的過多過強勢,當不被接受時就倍感傷心,覺得自己一片好心被當了驢肝肺;這也很容易激化矛盾。 只有都能認清兩代人意見相左是正常的,只是起源于觀念差異,并不涉及其他,把問題定性在這個層面解決起來才能心平氣和避免很多矛盾。這點其實在很多家庭都很難做到,需要不斷的磨合溝通。 其次、不是大事都別較真,過日子難得糊涂; 居家過日子很多問題難分對錯,打個馬虎眼,發發牢騷也就過去了。老人幫帶孩子不見得能處處如我們所愿。如果不涉及原則問題能忍還是忍一些,畢竟他們帶孩子也很辛苦,對孫輩也必定是盡力的,總是挑東指西的也會傷了老人的心。 如果老人不理解年輕人晚起,指摘了你起的晚,早上不能帶孩子出去,可以告個饒:“孩子睡覺太不老實了,一晚上轉好幾個圈,我被拱醒好幾次,再給他蓋幾回被,真的睡不好,實在起不來啊!”這么說了老人也就不好在說什么了。 像早晨出去到底科不科學,氣象學家會告訴你早上氣壓低不利于污染空氣擴散,所以空氣質量不佳不建議老人孩子晨間鍛煉。 老中醫沒準和你講“夜為陰,日為陽”,早晨是陽氣上升濁氣下降的時候,早起活動有利于陽氣的提升。 親子教育專家會告訴你:孩子多出去見人見物接觸自然有好處……你和誰講的明白這個理?公說公的理,婆說婆的理,就看誰認哪個。 再次、實在繞不過去的問題,誰的父母誰去溝通; 如果有些原則性問題,實在繞不過去的,那么最好和另一半約定好,誰的父母誰去溝通,從自己子女口中說出來的意見總比從兒子或女婿嘴里說出來要好接受的多,老人有什么想法不理解也方便說,便于意見充分溝通。 這個年輕的小夫妻之間一定要溝通好,任何一方都不能犯懶或推諉,有些子女礙于情面張不開嘴和自己的父母溝通,遇到問題只是一味回避,擱置了問題也導致另一半的心理壓力和怨言不斷增加,反而醞釀了矛盾。 最后、如果自覺以上都做不到,那么我建議你孩子自己帶。 知易行難,很多道理或許能講的很明白,但做起來卻依然狀況百出。所以才有那么多“人生是場修行的感嘆”。 如果以上的建議你覺得自己很難做到,那么我最后的一條建議就是:處理不好問題就盡量避免矛盾,獨立自主,自己承擔起生活的重量,不需要別人負擔,那么也就不需要煩惱怎么應對不同的意見。 結論:與老人生活,很多觀念、習慣不同,有不同意見很正常,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多溝通,多換位思考的解決問題。從前我們修行的是自己,有了孩子后,我們修行的是與子女一生相關的一言一行,所以更且行且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