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自從騎牛上陣,打下東漢江山,為原本壽終正寢的大漢王朝強行續命。可俗話說得好,打天下容易,守江山難。劉秀不僅打下了天下,更守住了江山。東漢此后延綿兩百年,其治下的時代更是被后人稱為光武中興。歷史絕非偶然,今天來分析劉秀如何帶領東漢走向光武盛世。 一,以人為本 劉秀認為“天地之性為人貴。”更始帝劉玄曾下令殺死了自己的大哥劉演,可謂是深仇大恨。可當更始帝兵敗逃亡之時,他卻詔告天下說:更始兵敗棄城逃走,妻子兒女衣不遮體,游離失所在路途。朕很憐憫他們。現封更始為淮陽王。吏民如有敢傷害他的,罪過如同大逆。劉玄后來被赤眉軍所殺。劉秀很悲傷,下令葬于霸陵,將劉玄的三個兒子均封侯爵。 ?開國皇帝殺功臣,在中國歷史上是很稀松平常的事。遠的不說,劉秀的先祖劉邦就是很好的例子。韓信為劉邦打下半壁江山,卻被劉邦安上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處死于長樂宮。劉秀在處理開國功臣這一點上,堪稱帝王之楷模。劉秀統一天下之后,在對待功臣方面非常厚道。他建立了著名的云臺,給二十八位功臣繪像紀念,史稱“云臺二十八將”,給他們豐厚的待遇,讓他們能夠安享太平富貴。而這些將領也對劉秀非常敬佩。 二,整頓吏治 鑒于西漢后期吏治敗壞、官僚奢侈腐化的積弊,劉秀注重整頓吏治,躬行節儉,獎勵廉潔,選拔賢能以為地方官吏;并對地方官吏嚴格要求,功必賞,過必罰。經過整頓之后,官場風氣為之一新,一時間涌現出一大批能官巧吏。 三,釋放囚奴 西漢后期以來,農民之淪為奴婢、刑徒者日益增多,成為西漢末年階級矛盾日益尖銳化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劉秀下詔令免奴婢為庶人,大量奴隸,囚犯被解放。除此之外,還規定禁止任意殺傷奴婢。同時,在省減刑罰的詔令中,還多次宣布釋放刑徒。這些龐大人口為東漢初年國家建設做出了很大貢獻。 四,度田查戶 東漢政權本是在豪強勢力支持下建立起來的。但豪強勢力的發展,土地兼并的逐漸嚴重,既威脅皇權,也影響百姓生活,以及為了加強朝廷對全國墾田和勞動人手的控制,平均賦稅徭役負擔,于建武十五年下詔令各郡縣丈量土地,核實戶口,作為糾正墾田、人口和賦稅的根據。依據這些數據,制定出了一系列符合實際的惠民政策。 五,中央集權 吸取了西漢外戚干政和宦官專權的教訓,劉秀除了采取一系列措施來恢復和發展經濟。還在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對功臣賜優厚的爵祿,但禁止他們干政。排斥三公,加重原在皇帝左右掌管文書的尚書之權,全國政務經尚書臺總攬于皇帝,在地方上廢除掌握軍隊的都尉,遣散地方軍隊,廢除更役制度,簡政減吏,裁并四百多縣,使得皇命更容易下達到地方。 回顧光武中興,劉秀以柔治國,武將封爵,文臣執政,東漢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劉秀待人謙和,一生節儉,是被史學界嚴重低估的皇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