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處是遼陽?錦屏春晝長。本篇就不聊三國人物的離場方式了,因為讀城要到沈陽啦,也就順帶插播一下關于三國時期的沈陽,不過那會兒不叫沈陽,而是候城。 案《漢書》,遼東郡有18個縣:縣十八:襄平,新昌,無慮,望平,房,候城,遼隊,遼陽,險瀆,居就,高顯,安市,武次,平郭,西安平,文,番平,沓氏。遼陽也是位列其中,只是碰上個喜歡改名的王莽,如襄平被改為昌平,遼陽在王莽時期被改為遼陰。 “大梁水西南至遼陽入遼。莽曰遼陰”——《漢書·郡國志》引顏師古注 以上是西漢時期,等到東漢時期,案《后漢書·郡國志》,原本屬于遼東郡的高顯、候城、遼陽被劃到玄菟郡治下,這是漢安帝劉祜hù即位后劃分的。翻了翻《三國志》,發覺關于玄菟郡的事跡太少,索性與遼東郡放在一起提了,畢竟遼東還有公孫氏一族,玄菟郡在遼東郡北面200里處。 “安帝即位之年,分三縣來屬”——《后漢書·郡國志》注引《東觀書》 列個名單,三國時期生長在遼東的人物有:殷馗kuí、公孫度、公孫康、公孫恭、公孫晃、公孫淵、公孫修、徐榮、柳毅。其中殷馗有些超綱,他是漢桓帝時期的人,在此提到是因為他擅長天文,預言此后50年會有真命天子起于梁、沛之間,而曹操正應了此言。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遼東能看的人物太少了,按照“三互法”遼東太守基本都不會是遼東人。 公孫度,公孫氏在遼東的興盛應該歸功于他,柳毅是他的部將。在老鄉徐榮的幫助下,公孫度獲得了遼東太守一職,正常來說遼東本地人士是不可能出任遼東太守的,但誰讓這一時期董卓說了算呢。遼東真的是天高皇帝遠,曹操封公孫度為武威將軍、永寧鄉侯時,公孫度很膨脹“我在遼東稱王,談什么永寧!”。 公孫康,這是公孫度之子,也是他的繼任者,主要貢獻是把袁熙、袁尚兄弟的首級送給曹操。順便列一下在遼東避過難的人物們:管寧、邴原、王烈、袁尚、袁熙、袁買、太史慈、速仆丸、樓班、烏延。比起戰火紛飛的中原,遼東倒是難得的安寧之處,一如交州。 公孫恭,主要事跡是被公孫康之子公孫淵奪權...... 公孫淵,這位在吳、魏兩國之間叛來叛去,自稱燕王,強行算的話也是一國。他成全了司馬懿的功績,還感受了一次天降正義,隕石遁。遼東公孫氏三代人的基業毀于一旦,前后五十載。 徐榮,一名優秀的將領,活躍在網文中。 最后,還有一份名單,吳魏兩國派去遼東的臣子們:羊衜、鄭胄、孫怡、張彌、賀達、許晏、萬泰、裴潛、秦旦、張群、杜德、黃疆、張松、傅容、聶夔、左駿伯、張持、高慮。看看就行,關于使者的部分不在這里展開了。其實吳國派去遼東的使者求生欲還是很強的,萬里流離,生死與共。 關于遼陽、遼東,大抵就這么多。 費祎之死:費祎:一生最得意時,卻是生命盡頭 劉琰之死:劉琰:當吉祥物就不要想太多 臧洪之死:臧洪:既見親重,為君死節 看官如感興趣,關注下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