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蘭花促多發芽技藝 讓蘭花多發芽是養蘭人的共同愿望,也一直是養蘭人孜孜以求的目標。要提高蘭花的發芽率,必須采取以下措施。 (1)合理分株:實踐證明,盆中蘭株多了,一般養分供應不足,勢必導致發出的芽少而弱。盆中蘭株多了,蘭根在盆中盤根錯節結成一團,下部所發的芽有的很難長出萊,甚至鉆進根部而“夭折”,即使發出芽來,新芽的根也無立錐之地,新芽大都比較弱。古人有“極弱則合,極壯則分”的說法,很有道理。盆中蘭株多了,必須適時合理分株,這是提高蘭花發芽率的最基本的方法。 (2)老苗另植:一般來說,根系好的老苗可制造養分輸送給下一代, 對新苗的生長發育起促進作用;而無根或根系差的老苗本身所需的養分是新株為其提供的,老苗成了新苗的“負擔”。對于后者必須分開另植。一般以3苗左右1叢為宜,這樣可以是幾年不曾發芽的老苗煥發青春,再發新芽。實踐證明,老苗另植是提高蘭花發芽率的重要方法。 (3)扭傷假鱗莖:扭傷假鱗莖,提高蘭花發芽率,是我國藝 蘭前輩留給我們的寶貴經驗。具體做法是:在深秋或仲春,結合分株翻盆,取出蘭苗,用兩手分別捏住兩個假磷莖的中上部,分別向相反方向扭90°-180°使連接莖呈半分離狀態(注意不可完全扭斷)。接著在扭傷處敷上甲基硫菌靈粉末(以防感染病菌),然后將蘭株種入盆中即可。經此處理,處于半分離狀態的爺代、父代、子代的假磷莖都能各自發出新芽,有的還能發雙壟苗∞不過這種方法只適用于假鱗莖較大的春蘭、墨蘭、建蘭等種類,對于假鱗莖較小、連接莖短的蕙蘭、春劍,——般不宜施行。 (4)單株繁殖:按照我國傳統藝蘭習慣,每盆蘭花最起碼要有兩苗。但這并不是說蘭花不能單株繁殖。只不過蘭花的單株繁殖要求高,只有苗壯根好的蘭苗方可施行。單株繁殖宜在深秋初冬或暮春初夏進行。為提高單株繁殖的成功率,可采用不翻盆截斷連接莖的方式。具體操作步驟是:撥去假鱗莖上面的植料,露出兩個假鱗莖間的連接莖;用消毒過的剪刀或手術刀將連接莖截,斷,傷口及時敷上甲基硫菌靈粉末;經晾曬2~3時,再填上消毒過的植料即可。這樣做的最大好處是蘭根未受損傷,根的吸收能力不受影響,發芽早且芽壯。 (5)適當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現在市場上出售的各種蘭花催芽劑,都屬于植物生長調節劑,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激素。使用蘭花催芽劑能使新苗和老苗的”發芽率成倍提高,可實現1年發2-3代苗,甚至4代苗。如配合加強管理,也可育出壯苗。但利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催出來的新苗由于“奶水不足”,引種后在自然環境下栽培往往第二年并不能正常發芽,一般要第三年才能正常發芽。因此,家庭養蘭一般不提倡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催芽。 (6)適當疏蕾:開過花的蘭株由于養分消耗大,發芽一般都受到嚴重影響,表現為發芽遲、發芽少、發小芽。這就要求養蘭人根據蘭株的壯弱,本著去弱 留強的原則,及時摘除立冬后新起的花苞和后壟苗起的花苞。一般滿盆壯苗春蘭酌情留2-5個花苞,蕙蘭留1-3個花苞即可。 (7)適當縮短蘭花休眠期:蘭花一年中有兩次休眠期,—-是夏季溫度高于30℃時,生長緩慢甚至停止生長,逐漸進入休眠期;一是冬季溫度低于15℃時,逐漸進入休眠期。因此,可以適當縮短蘭花休眠期,延長蘭花生長期,達到多發芽的目的。具體的做法:一是從立春開始,將蘭室溫度提到15℃以上,時間持續1個月左右,,使蘭花提前由休眠期轉人生長期,促使蘭花早發芽。二是當盛夏蘭室溫度高于30℃時,想辦法將小環境溫度降至25℃左右,縮短蘭花夏季休眠時間,延長生長時間。用這種方法,一般一年能發兩次芽,如管理跟上,新芽能長成壯苗。 |
|
來自: 新用戶41207597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