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火學院第一季課程于2020年3月1日正式開啟啦!在第一季中,我們邀請了:劉維佳、凌晨、丁丁蟲、三豐、姜振宇、郭琦、田興海等七位老師分別擔任七個學員班級的班導,同時老師們也為廣大科幻迷帶來了平均每周一期的直播課堂。 目前課堂已進行到第9期,歡迎大家關注“bilibili高校科幻直播間”,我們每期課堂在B站進行直播,同時也會在公眾號進行課堂回顧,將老師的授課內容進行干貨整理。 " 在6月7日周日下午,我們邀請到了科幻作家、獨立書評人、“星火杯”評委會主席鐘天意在高校科幻直播間做分享。
鐘天意首先強調了“成為作家需要大量的閱讀”,接著分享了本期直播內容的目錄?!咀ⅲ侯}目參見機核網《千萬別搞游戲批評》一文】 一、批評與評論:烤面包機需要批評家嗎? ●什么是評論 ●什么是批評 ●當你準備開始讀書...... 二、當寫作者讀科幻小說時,他們在讀什么 ●我要發現自己 ●我要尋找素材 ●我要學習技巧 三、讀過的書會去什么地方...... ●坐標系與數據庫 ●重讀與斷舍離 想寫作的話肯定是要讀很多書的。你寫下的文學作品使用的是一種全新的語言。這是一種在我們中文教育和日常生活過程中都不會出現的語言。我們要先學習和規范使用這種語言之后才能夠寫自己的科幻小說。這個過程就只能通過讀書來完成。 好的作家與批評家是相同的,我們甚至可以從批評家的角度反向操作去完成一部作品。 評論是每天都要做出反饋的東西,比如快遞要給好評差評。以在京東買個烤面包機為例,買之前先看評論,評論有四個聲明立場,家庭主婦的使用感受,直接的性能感受,性能/功能/價位/觀感,或者建議買新品。具備其中二三個立場的評論是不錯的,但是四個元素都具備的評論是可遇不可求的。 我們得注意:評論與字數無關,短評與上千字長評都是為了快速篩選出書的好壞。烤面包機是需要評論的,但烤面包機無論如何都是不需要批評的。它唯一的功能就是烤面包,輸出面包,任何旁邊因素的引入都會破壞烤面包的本質。 文學必須被有效的批評,因為批評的過程是一個對話的過程,而對話的過程才是文學本來的面貌。文學不是作為一個信使,盡職盡責能把內涵傳給讀者,小說不是這樣。你能在文學獲得什么東西,完全取決于你是否與文學產生對話。 為什么讀了書是不夠的? 為什么讀很多書還是不夠? 為什么讀了書之后并且給了評論,在好的段落畫了線甚至抄了一遍還是不夠的? 這就要引出第二個話題。 /我要發現自己——(通過讀書) 什么是適合我的?. 我們會根據自己的性格、知識儲備入手,去創造作品。但是有一點,如果你并不如你想象中那樣清楚自己的話,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讀書,以否定的形式去認清自己。 這就是哲學家阿多諾提出的一個概念:“只有對某種非自由的具體形式進行規定性的否定時,才能捕獲自由的形式?!碑斈銦o法對自由下定義時,你可以說什么不是自由。我們可以通過否定非自由來明白什么是自由,通過不斷否定的形式來逼近自由。 讀到一本好書,這個過程會持續多久呢?就像是觸電一般,一下子就覺得這本書是自己的菜。講一下我個人的經驗。我寫一篇長篇小說,靈感來于斯蒂芬.金的《黑暗塔》系列,我削掉了買弄的部分,保留了講故事這個環節。我又從科馬克·麥卡錫的小說中發現了暴力書寫。后來又發現了柴納·米耶維的新怪談以及他對歷史革命話語的操作。但這都不是寫作的全部,最多算一個骨架,那么血肉去哪里找呢?去寫作里找,血肉是通過一方記憶,你的生命體驗來獲得的。這樣你的故事也就定型了,雖然你暫時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故事去承載,不過這都不重要。我是一直覺得舞臺比故事更值得關注。 首先明確:我要需要素材。 1.目的:提高學習效率。 2.什么該寫?什么不該寫? 3.別人寫過的東西我還能寫嗎?直接回避,打破成法,變化尺度。 人世間有那么多悲劇,都來源于幾個套路,但文學依然沒有被終結。作品要有新點子,能給人帶來驚喜感。為什么很多人前赴后繼的寫幾個寫爛的梗?可以用負暄之獻來解釋這種情況。 那么讀書就是為了讓你知道這個梗是寫過的。 另外一個,你要明確你面臨的是讀者。 科幻寫作經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把自己百度來的資料太當回事。我之前審稿有這樣的經歷,一些年紀比較大的作者,應該是不太會用office的格式刷,小說中出現了一些段落保留了百度百科的粘貼格式。這樣的作品從感官上就不會讓人產生閱讀的愿望。我們看了這么多部小說,我能想到的梗都是大家寫過的。但是我們可以試著打破框架,很多關于機器人的電影也還是能成功。比如阿西莫夫說的電梯理論,20世紀初的作家想象超級摩天大樓的人是如何生活?社會如何變化?但是當我們現在有了摩天大樓以后,發現他們想象的東西根本就不對。 如果你足夠睿智,能發現這些漏洞的話,就可以寫出好的作品。別人小說的設定,可以在你手里變成合理的設定。 編故事的技巧(起承轉合) 以《小紅帽》為例: 人物的立場是什么? 行動的動機是什么? 小說的對抗性在何處? 解決的辦法是什么? 最終的結果是什么? 我們拿到童話讀了以后,去反思他們的立場動力是什么?對抗性是什么?危機是什么?結果是什么?這樣的問題。像《冰與火之歌》以這幾個方面拆分也就是幾句話。小紅帽的故事從女性主義的角度來看,可以分析小紅帽可不可以靠自己獲救而不用獵人的幫助。從后森林主義的角度來看,森林和狼的隱喻是什么?這個場景如果換到華爾街,會是怎樣的一個故事? 我們讀故事要體會流動在故事里的韻律,好的小說就像音樂一樣,我們能感受到他的韻律。讀一個小說的時候,你可以挑選一個你喜歡的情節,可能就是一首歌高潮的一部分,然后分析這個地方為什么會這么寫?寫這個東西的時候,作者都在想什么?講故事的技巧大家可以自行查看之前楊楓老師的講座。在這里我就不講了,關于這些花里胡哨的東西 ,送一句齊白石老先生的話給大家:“學我者生,似我者亡?!?/span> 總結:你想學寫作,讀這些書主動應該去發現去體會,而不是摘抄精句。 比如孔雀長了非常多漂亮的羽毛,這是很美的。但是你把孔雀的羽毛拔下來插到花瓶里就不美了,甚至很殘忍。你把張愛玲的句子寫進路遙的小說,就顯得又矯情又惡心。 很多新手寫作,投稿都是花里胡哨的修辭,什么比喻排比,像語文練習冊一樣。推薦大家去讀錢鐘書的《論俗氣》。你讀了很多書,不把它消化,只是像材料一樣把他們“燉”在一起,這就是一種俗氣的東西。大家要盡量避免去寫一些俗氣的東西,要寫你生命中本質內的東西。 讀過的書會去什么地方……? 你想學習寫作的時候,該怎么讀書。用平面直角坐標系來建立一個數據庫。第一象限是正的,好的東西。 扔書是一個好事。 比如,你現在給自己下個規定,手上只留一百本書,仔細思考什么書對于自己是有價值,把沒有價值的書處理掉,人生更輕松。 重讀也是好事,很多人重讀是因為忘了書的情節,懷疑自己是不是傻子啊?讀過的書就忘記了。人的記憶是有限,忘記是正常的事情,大腦內存有限,你必須經常去清理垃圾。你閱讀書要記住觸動你的點,當你寫到類似的這個點時,你可以拿出來重讀一下,運用閱讀的感受。舉一個例子,上課老師也會忘記知識點,很正常,學生不會因為老師突然的卡殼,而覺得他是一個不合格的老師。 所以重讀不要有心理壓力,它也是有意義的?!豆枢l》這個課文大家小時候都讀過,不過我現在重讀收獲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