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30日,美國科學院公布了新增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單,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高福入選外籍院士。在這之前,他還先后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愛丁堡皇家學會外籍院士和非洲科學院院士,已是享譽世界的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家。作為朋友,我為他感到由衷的高興。 高福院士主要從事病原微生物跨宿主傳播、感染機制與宿主細胞免疫研究,以及公共衛生政策與全球健康策略研究。往細一點說,他重點研究病原微生物跨種間傳播機制與分子免疫學,揭示了包括流感病毒、冠狀病毒等在內的重要囊膜病毒侵入、融合和釋放機制,重要病原跨宿主傳播與致病機制,尤其是H5N1和H7N9禽流感病毒突破種間屏障的生態學與分子機制,CD8等重要免疫分子受體與配體的互作機制,以及流感等重要病原細胞免疫機制。我和高福院士的相識相交就是緣于他所重點研究的動物源性流感病毒。 2009年4月上旬,時任中國科學院常務副院長白春禮院士帶隊前往珠三角地區調研,我有幸和高福等專家學者一道參加調研。一天早晨,我們在賓館外散步,聊到了頭天晚上電視里播放的一則新聞:北美地區發生人感染H1N1“豬流感”疫情,且有呈暴發漫延態勢,全世界關注的目光自2003年SARS大暴發后再次聚焦到動物源性流感病毒上。于是,就動物流感病毒是否已具備引起人類疫情暴發的能力,新的一場大的人流感疫情是否會暴發等問題,我向高福請教,并約他給我當時供職的《科技導報》學術期刊撰稿。高福很爽快地就答應了。 回到北京后,見一個禮拜沒動靜,我就開始不停地向高福催稿。那時,高福剛卸任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長,改任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籌)副院長,與康樂院士一道負責組建工作,同時還擔任中國科學院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主任,可謂管理繁雜、科研繁重、工作繁忙,只能抽空組織撰寫這篇專稿。盡管如此,5月上旬,他還是如期遞交了“動物源性流感病毒與人流感流行”綜述論文。我遂將該文刊登在當年第9期《科技導報》上,并在封面專門推介。 這篇綜述論文總結、分析了歷史上人流感疫情暴發情況,動物流感病毒感染人事件的發生情況和流行病學特點,以及人流感疫情發生與動物流感病毒之間的關系,對指導人們積極主動預防控制、從容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作用重大。為了便于人們準確理解,科學反映這次流感情況,高福研究團隊建議將“豬流感”改稱“北美流感”或“墨西哥流感”;世界衛生組織最終定名為“甲型H1N1流感”,契合了高福團隊的更名意圖。論文發表后,引起廣泛好評,《新華文摘》隨后全文轉載。 有了這次完滿的合作,我和高福院士的交往更加密切。2010年4月,我調任科學普及出版社社長后,開始了與他在科普圖書出版方面的合作。2013年出版《人感染H7N9禽流感公眾防護問答》科普圖書,得到了他的指導和支持。2014年,埃博拉出血熱在西非暴發,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創歷史最高,世界衛生組織宣布這起疫情已構成“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當時,高福已調到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擔任領導職務,對構筑中國疾病預防控制和公共衛生應急體系肩負更大責任。我第一時間向他約稿,他在最短時間內組織編寫了《埃博拉出血熱公眾防護問答》科普圖書,并親自審定全部稿件,為圖書作序,積極宣傳推薦,為普及埃博拉出血熱知識、構筑該疫情防控體系做出了重要貢獻。 2015年我調離科學普及出版社后,留下了高福院士這一重要的作者資源。針對2015年國外先后大范圍暴發中東呼吸綜合征和寨卡病毒病,高福兩次迅即組織力量,先后為科學普及出版社編寫了《中東呼吸綜合征公眾防護問答》《寨卡病毒病公眾防護問答》兩本科普圖書。2019年2月,他與人合著反映人類與流感病毒對抗發展歷史的科普圖書《流感病毒:躲也躲不過的敵人》,又經科學普及出版社出版。這些年來,他還利用業余時間致力于科普宣傳工作,激勵青少年創新創造,并連續多年入選“中國年度十大科技創新人物”。 可以說,只要有新型流感病毒出現,我們馬上就能看到高福院士活躍的影子。有感于老朋友在流感病毒等研究領域做出的杰出成就,以及對我工作生活的一貫支持,2017年新年伊始,我曾作藏頭詩一首,以表敬意和謝意: 高倍顯微辨毒理, 福至病移破奧秘。 教研精深追前沿, 授學博透解要義。 新型流感現原形, 年陳寨卡分離析。 快意科普強素質, 樂勵青年爭第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