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六安的陳先生,因一手堪稱印刷出來的任政體手寫字,驚羨全網。 說起來,陳先生因為小時候學習不怎么好,從沒得過獎狀,這成了他內心多年的遺憾。為了彌補這份遺憾,多年后已經長大的他,沒事就給自己手寫幾張獎狀放在家里。
這些獎狀中有的寫著:××小朋友表現優異獲得「好寶寶」獎,特發此證以資鼓勵;有的寫著××同學,被評為「三好學生」特發此證以資鼓勵。 最初妻子看到以為是真的機打出來的,后來仔細一看時間對不上,一問之下,才知道是丈夫手寫出來的。 視頻曝光后,網友們紛紛留言表示: 古代要有這手法,一般都是負責寫圣旨的! 寫得也太好了吧!這是活體印刷機嗎! 有這字還怕高考語文拿不上高分嗎?! …… 在這眾多的夸贊聲中,我看到了一個有意思的留言: “我的關注點是,被評為好寶寶。” “這就是傳說中的用一生治愈童年?”
孩子的世界很小,再小的事都是大事。而童年的遺憾往往會伴隨人的一生。 威廉·詹姆斯說: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別人的欣賞和贊美。 有位網友留言說,自己小學期末考沒有得到獎狀,爺爺怕他不開心,就為他手寫了一份獎狀安慰他。
一份小小的手寫獎狀,成了孩子心中永遠抹不去的溫暖記憶。 每一個孩子都渴望得到大人的夸獎,猶如種子渴望陽光雨露。尤其是來自老師和父母的贊美,如果說來自外人的贊美不過是錦上添花,那么來自于父母的肯定和欣賞,則一定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生命剛需。 01 不被父母肯定, 是孩子內心一生無法愈合的殤 姜文作為一個演員和導演無疑是非常成功的,但是照他的話說,他的人生中也有很多失敗。當《十三邀》節目中許知遠問他:“你的人生中有什么失敗嗎?”,他直言:“那就太多了!”,說罷沉默良久。 “我和我媽的關系”,他哽咽著道。 “每當我看到節目中別人和母親倆人臉貼臉,又摟又抱什么的,我都想,我跟我媽絕對不會這樣,平時都沒臉貼臉過。” “我考上中戲的時候,興奮得拿著通知書給我媽看,我媽看了一眼直接給我扔一邊了,說你那一盆衣服還沒洗呢,你別給我說這個!” “有一次我跟寫《黑暗騎士》的那個美國人一起吃飯,他說他給他媽買了一套房子,他媽媽很高興,覺得自個的兒子越來越厲害了。” “我也給我媽買了一套房子,沒覺得她有多高興,關鍵她還不去住!我說那房子清朝以前就有了,別哪天下雨再塌了!”,‘塌不了!她說。’,“直到我四十多歲的時候,她才搬去那個新房住。” “二十多年了,我始終處理不好這事,不知道怎么才能讓她高興。”
不難看出,姜文有多羨慕那些跟父母關系親密的人,而他的母親,卻是永遠這樣難以取悅,從不肯肯定贊美一下他。 她信奉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姜文是家里排行老大,她覺得把老大管好了,下面兩個也就錯不了。所以姜文是家里挨打最多的那個,這一切都使得姜文骨子里始終是一個不太自信的人。 他說:“我拍電影,是對生活實在沒招了,才去假造一個生活。” 每次他在電影里造一個夢,可是當回到現實中的時候,他依然面臨著十幾歲時的困境,不知所措、惴惴不安、努力卻永遠沒有答案。 作家畢淑敏說:“孩子的成長,首先是從父母的瞳孔中確認自己的存在,如果連最親的人都不顧你的尊嚴,否定你的價值,那么孩子是無法看到自己存在的意義的。” 每個孩子的未來,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怎么認識自己,而當他還年幼無知毫無判斷力的時候,父母怎么定義他,就會內化成為未來他對自己的價值判斷依據。 02 不被父母真心欣賞的孩子, 他們的一生都在不斷地“確認”之中 從來都得不到父母贊揚肯定的孩子,他們一生都在不停地、無限循環地按著“確認”鍵: “你愛我嗎?”,“愛!” “我真的行嗎?”,“你一定行!”; “我真的長得不丑?”,“不丑!” …… 即便有人真心愛他們,覺得他們很不錯,他們要么覺得別人是在開玩笑不相信;要么只有此刻你剛回答完的時候是相信的,然后下一秒又開始無限循環播放: “你確定你愛我嗎?”,“確定!” “你確定我真的行嗎?”,“確定” “你確定我真的長得不丑?”,“確定” 幼年時沒有被父母的愛,充分浸潤過的孩子,凡事不知道要重復多久這樣的過程,才能讓他們徹底相信被愛,放下心防。 C羅曾說過:“我一生自律獲獎無數,只想得到爸爸的一句贊美”; 高倉健曾在他的文集《期待著你的夸獎》里說:“我的一生,母親很少夸獎過我。媽媽,我期望得到你的夸獎,就是為了這個,我去那遙遠的夕張煤礦,拍攝《幸福的黃手帕》。 我去冰天雪地、去北極、南極、阿拉斯加、非洲,奮力沖了三十多年……我一定要找到一位能代替你夸獎我的人。” 三毛在終于等到爸爸給她寫的贊揚的小紙條后說:“等你這一句話,等了一生一世,只等你--我的父親,親口說出來,肯定了我在這個家庭里一輩子消除不掉的自卑和心虛。” 一位網友說,以前他表現確實特別好的時候,父親才會少見地:“嗯”一下,現在他長大了,連“嗯”也沒了。 父母永遠也想像不到,他們對孩子的一個贊,對于孩子來說有多重要;而他們的吝于贊美、無視、漫不經心甚或打擊謾罵的態度,往往導致孩子普遍自我價值感偏低,無法自我認同。 在一期情感調解節目中,一位青年與父母共同出現在現場,青年一臉的頹靡落寞,當父母在說什么的時候,只聽他一聲長嘆,卻始終不發一言,跟父母全程無任何交流,可想而知,他們之間的隔閡有多深。
當主持人問他:“你覺得你的爸爸是個好爸爸嗎?你的媽媽是個好媽媽嗎?”他回答說:“是,他們都很顧家”。 父母覺得他年紀輕輕像個小老頭,沒有一點年輕人應有的朝氣。 可是當主持人問他的父母:“孩子從小到大你們欣賞過他嗎?贊美過他嗎?”他的父母很快回答說沒有。 兩個人都是對家庭盡職盡責的好人,可是當孩子遇到挫折 ,向父母尋求鼓勵和支撐的時候,父母并沒有接納他,給到他安慰,反而用責罵和批評將他越推越遠,直至后來他們之間完全無話可說,等父母真心想幫助孩子的時候,卻發現已經無從下手。 不是因為孩子足夠好,你才要足夠愛;而是因為你足夠愛,孩子才會足夠好。當孩子表現暫時還差強人意時,請耐心等待靜待花開;當孩子表現確實不錯時,就請堅定地、明確地不吝贊美吧! 03 被父母無條件接納的孩子,活得有多爽 兒子在讀小學一二年級時,有一天我正在上班,他給我打電話興奮地說:“媽媽,今天我們語文老師表揚我了!數學老師也表揚我了!體育老師也表揚我了!……” 我聽到也很替兒子高興,說:“那好呀!那說明你確實很棒呀!” 沒想到回到家里,第二天老師就請家長,到學校老師把兒子說得一無是處,我疑惑地問:“不是說昨天老師還表揚他了嗎?”老師不屑地說:“表揚個屁!你這孩子我看也別上學了!……”吧啦吧啦一頓滿嘴“口吐蓮花”。 我看了一眼兒子,兒子怯怯地、委屈地看著我,一雙大眼睛里眼淚早已在眼圈里打著轉。 其實孩子只是淘氣而已,哪至于剛踏入校門,還沒接受國家的九年義務教育呢,就無可救藥到這程度了?!男孩又有幾個是不淘氣的?! 我懷著一絲沉重、屈辱、與憤怒的心情挨完批斗,緊緊摟著兒子一路回家,一句質問批評的話都沒說。 我沒有看到一個不可救藥還“撒謊”的孩子,我只看到了一個,極度渴望因為自己表現很棒、而想要得到老師表揚的、令人心疼的孩子。
兒子在同齡孩子中算是淘氣的,但也只限于淘氣貪玩而已,小錯不斷大錯不犯。 上初中時,每當他考不好的時候,回到家總是我們還沒說什么,他自己就已經很難過,我們一看也不忍心再批評他。 可是過了這個勁,他又跟平時一樣該咋瘋咋瘋,然后再一考試成績又一踏糊涂,他又很難過。感覺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在重復著這樣的過程。即便是這樣,我們也一句難聽話都沒說過。 不曾想就在這樣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孩子的成績開始突飛猛進,總是不斷地給我們以驚喜。 我是個做事總是不能做到極致完美的人,無論做什么總是會出點小錯,上學時作業題也總是不是A-、就是B+,很少得A+。 所以每當我一看到兒子作業本上有全對的,我就露出蜜汁崇拜的樣子,狠狠地把他一頓猛夸,事實上我也確實佩服總是能把事情做到完美的人。 后來我一張嘴他就知道我準備說啥,總是笑著打斷我:“好了好了打住打住!”,可是表情既難為情,同時心里又很美滋滋。 都說孩子大了嫌媽煩,最不愿意凡事有老媽在場,可是兒子在他上高中時,晚自習家長輪流坐班,我每次去,兒子就驕傲興奮地一直不斷回頭看我,還不時瞟一眼同學的反應。就好像我是多么重要的人物,大家都很關注我、我開了個大奔來接他一樣。 高考時他考出了一個相對比較滿意的成績。 臨高考前開家長會,四個主課老師講話,就有三個在告兒子的狀:這個渾身毛病、卻被父母無條件的愛與耐心澆灌的孩子,也終于長成了他所想要的樣子。 04 被父母真心認同贊美過的孩子,仿佛生命被開了光 12月7日,重慶6歲萌娃劉厶菡,在國際舞大賽中一舉包攬8項比賽大獎。她因在比賽中表情認真搞笑而一下子大火,被網友稱為“迷你版辣目洋子”、“小鋼炮”。
她渾圓的小身體、肉肉的臉,在傳統審美中,她可算不上是個小美人,但她一招一式那股有板有眼、認真的氣勢可絕對不輸在場的所有人。 從她一走上場,立刻投入地開跳,過程沒有一絲躊躇、猶疑,一看就是個平時被父母溫柔堅定地愛過的孩子。
一個在家被父母耐心陪伴過的孩子、一個在家被父母無條件接納愛過的孩子、一個在家被父母寬容善待鼓勵贊美過的孩子,未來的人生之路一定會順暢很多,因為他遇到挑戰絕不會過于糾結、自我懷疑,而是勇敢迎難而上。 而從小內心匱乏的孩子,遇事只會消耗更多的精力,在信心的自我建設上。他們猶豫、糾結、掙扎、輾轉反側自我消耗,什么都還沒做,內心就已經疲憊不堪。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金說:我們一定要保護好孩子的心,保護好孩子的心,就是保護了孩子的潛在力量。
父母對孩子的看法、態度,就是孩子的出廠設置。而父母對孩子一點一滴的成長,所表現出來的那種堅定不移的肯定、欣賞,就是孩子前行道路上的一個個抓手。 ![]() 所以父母對于孩子的意義是什么? 最近從網上看到了這段爆火的、充分引起大家共鳴的一段話:
你可以選擇給孩子輸入自信、樂觀、勇于挑戰、百折不撓的品質;也可以選擇給孩子輸入自卑、畏縮、懷疑自我、一碰既碎的品質。 作為父母,給孩子的出廠設置打上積極陽光的正向標簽,才是給他最頂級的高配,和真正地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與您共勉 ![]() 作者簡介:梁曉虹 筆名:莎莎物語 我有一支筆,足以慰風塵。 ![]()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侵權請聯系編者刪除 點一下在看,就多了一份被看見的喜悅! |
|
來自: 信潔rsljo1t5p4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