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包子堂與您相識的第2067天 過去我們比較強調的是講課和聽課。較注重的是知識的傳授,不是行為的改變。MBA和EMBA教育,基本上也是聽老師講課為主。 這就讓我想起了當年在大學中流行的一句話,上課記筆記,下課對筆記,考試背筆記,考完扔筆記。最終都還給老師了,老師講課水平會越來越高,久而久之,老師變得越來越有學問,老師的講課就變成了“講學”。 然而,要想把這么多老師,這么厚學問,一一轉變為行為就更難了。大學教育從此知行脫節。 德魯克認為有效性是一種技能,這種技能是可以學會的。他曾經問過很多人,你每天工作的時間是怎么分配的?回答是1/3的時間與顧客在一起,1/3的時間是了解企業的實際運行狀態,還有1/3的時間是在研究工作,在思考,在做計劃。 德魯克建議他們先做好工作日寫實,如實記錄每天所做的事情以及時間分配。每過一個月檢查一次,檢查一下自己的時間究竟分配在哪里了。堅持下去就能養成時間管理的好習慣,這是有效管理者的基本功。 很多管理者都是想當然,只是想著應該把時間分配在哪個方面,哪些事情上。而實際上往往被現實的壓力牽著鼻子走,更不能經過認真的思考和系統的對策,去擺脫現實的壓力,把握時間上的主動權。 德魯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只有八章,概括起來就兩句話,選擇正確的事情去做,并把事情做正確。但要想成為一個真正的有效的管理者,必須經過點點滴滴、鍥而不舍的實踐,才能習得并養成良好的習慣。 《格魯夫給經理人的第一課》,展示了格魯夫是如何把德魯克的思想轉化為實踐的,并總結提煉了自己的經驗,告訴大家什么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馬恰列洛為了幫助大家從理論知識到實踐技能的轉換,按照知行合一的原則,把德魯克的思想轉化為八十多個要點,形成了首尾相連的自我練習手冊,取名《卓有成效管理者的實踐》。 我認為,這是管理學教育的本質,按孔子的說法,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這里的“習”不是學習之后的復習,復習之后的考試,考試之后還給老師。而是經常練習,直至成良好的習慣。只有把學到的知識用于實踐,才能真正體驗到接受教育的樂趣。 編 輯:楊馥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