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上兩期文章,我們了解了吸入療法和霧化吸入的應用,本期我們一起來學習常用吸入裝置的規范應用。通過各種裝置吸入藥物已成為治療慢性氣道疾病的常用治療方法。對于穩定期患者,預裝藥物的便攜式吸入裝置更方便患者在院外應用。然而,不同的吸入裝置各有特點,因此指導患者合理選擇,規范應用尤為重要。 一 吸入裝置發展概述 通過吸入給藥防治疾病已有幾千年的歷史。 ??1956年異丙腎上腺素氣霧劑的問世標志了吸入藥的現代化和商品化。 ??新劑型和裝置不斷涌現,如1967年吸入用色甘酸鈉膠囊和Spinhaler?上市;1977年Rotahaler?上市。 ??都保?、準納器?以及軟霧吸入劑等更帶動吸入裝置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二 常見吸入裝置介紹 01 加壓定量吸入劑(pressurized metered dose inhaler,pMDI) (1)原理:pMDI是指將藥物、輔料和拋射劑共同灌裝在具有定量閥門的耐壓容器中,通過撳壓閥門,藥物和拋射劑便以氣溶膠形式噴出。其中,拋射劑提供形成和釋放氣溶膠所需的能量。 (2)傳統pMDI:傳統pMDI分為溶液型和混懸型兩類。含兩種及以上藥物的混懸型pMDI由于各成分密度、粒徑不一,在使用時可因每次振搖次數、強度、持續時間不同導致每次噴出的各種藥物比例不恒定。 (3)共懸浮技術的新型pMDI:共懸浮技術(Aerosphere?)將表面多孔的磷脂小球載體(粒徑約為3.0 μm)按處方比例吸附藥物晶體后與拋射劑一起裝入容器中,使用時釋放出劑量和比例恒定的氣溶膠。 (4)pMDI+儲霧罐:針對手口協調性差,撳壓閥門時難以同步緩慢深吸氣的患者,可將pMDI連接裝有單向閥的儲霧罐使用。其優點包括: ??避免手口不協調影響藥物氣溶膠的有效吸入; ??可多次吸藥,提高藥物的肺部沉積率; ??噴入儲霧罐的氣溶膠運動速度減慢,因慣性沉積在咽喉部沉積的藥物減少; ??隨著拋射劑和溶劑的揮發霧滴變小,且霧的致冷感消失。 (5)操作方法: ??移去咬口蓋子,檢查是否有異物; ??用力搖晃罐體,使之混勻; ??輕輕地呼氣直到不再有空氣可以從肺內呼出(至功能殘氣位); ??將咬嘴放進口內,并合上嘴唇含著咬嘴。在開始通過口部深深地、緩慢地吸氣后,馬上按下藥罐將藥物釋出,并保持繼續吸氣。 ??屏住呼吸4~10秒或在沒有不適的感覺下盡量屏息久些,然后緩慢地呼氣。 ??再次操作需等待15秒后再重復以上步驟; ??使用后回套蓋子,并進行三次深部漱口。 02 干粉吸入劑(dry powder inhaler,DPI) (1)原理:吸附著藥物微粉的載體分裝在膠囊或給藥裝置的儲藥室中,在吸氣氣流的作用下,藥物微粉以氣溶膠的形式被吸入肺內。 (2)干粉吸入劑有單劑量膠囊型(如吸樂?)以及多劑量的儲庫型(如都保?)和囊泡型(如準納器?、易納器?Ellipta?)等。 (3)操作方法 ??組裝儀器,正確完成裝藥(不同DPI裝置各不相同) ??正常呼氣直到不再有空氣可以從肺內呼出,勿對含嘴呼氣; ??將含嘴置于口中,快速深吸氣(吸氣流速>27L/min); ??屏氣4~10秒,移開裝置正常呼氣; ??用后需進行三次深部漱口,并將裝置放置于陰涼干燥處。 03 軟霧吸入劑(soft mist inhaler,SMI) (1)軟霧吸入劑是一種獨特的吸入制劑。軟霧吸入裝置能倍樂?具有如下技術原理: ??壓縮彈簧為驅動力的主動氣霧釋放:以旋轉底座壓縮彈簧所產生的機械能為動力提供形成和釋放藥物氣溶膠所需能量,降低對患者吸氣流速的要求; ??毛細管精準定量:每次使用時毛細管從藥筒中吸取15μl藥液,藥量精準,劑量穩定且降低了對形成氣溶膠所需能量的要求; ??獨特的兩束藥液射流對撞原理:獨特的設計使兩束行進中的藥液射流在特定角度撞擊,從而形成'軟霧'。裝置中的Uniblock結構發揮了毛細管作用和液流對撞作用,釋放出霧滴微細,運行速度慢(0.8 m/s)、持續時間長(近1.5s)的氣溶膠,從而提高藥物的可吸入時間和藥物在肺部的沉積率(51.62%)。 (2)操作方法 第一,操作前準備: ??蓋上防塵帽,按下保險扣,拔出透明底座。 ??將藥瓶細小的一端插入吸入器,直到發出咔噠聲后使其良好對位。輕輕將藥瓶抵緊,使其完全進入(圖2b)。 ??重新安裝透明底座。 ??手持吸入裝置至直立位,蓋上綠色防塵帽。按標簽上紅色箭頭所示方向將透明底座旋轉半周,直到其發出咔噠聲響。 ??將綠色防塵帽充分打開。 ??將Respimat吸入裝置指向地面,按下藥物釋放按鈕(D)。蓋上綠色防塵帽。 第二,使用流程: ??旋轉,將透明底座按照標簽紅色箭頭指示方向旋轉半周直至聽到“咔噠”聲; ??打開,完全打開防塵帽; ??緩慢呼氣,將嘴唇緊接口含器,在緩慢吸氣的同時立即按壓給藥按鈕,按壓給藥按鈕并緩慢盡可能長時間吸氣,藥液即成霧粒噴出。 ??移開氣霧劑,并屏住呼吸 10 秒鐘或盡量長時間屏住呼吸(以便使藥液充分吸入肺部發揮作用),然后呼氣。 ??使用后蓋上蓋子,下次使用吸入裝置時再打開。并進行三次深部漱口 三 操作注意事項 01 吸入技術: (1)使用pMDI和SMI的吸氣流速和方式:對于這兩類主動噴霧的裝置,患者的吸氣流速不影響氣溶膠特性,緩慢且深的吸氣有助于吸入更多的藥物、提高肺部沉積率、減少口咽部沉積。具體要求是:深呼氣后緩慢且深吸氣,通常吸氣速度在30 L/min左右。 (2)使用DPI的吸氣速度和方式:DPI依賴裝置內部阻力和患者主動吸氣產生的湍流使藥粉解聚成細微的藥物顆粒。患者的吸氣容積和吸氣流速影響DPI的輸出率及其輸出藥物顆粒的大小和運動速度。患者吸氣的容積大、速度快,有助于提高療效。因此,DPI使用時需要快速用力吸氣。 02 常見吸入裝置錯誤操作的種類: 03 如何正確選擇適合自己的吸入裝置: 吸入療法到本期就介紹結束了,各位讀者有什么問題可以在下方留言。同時祝大家五一勞動節快樂!假期出行,做好防護哦! 呼吸道場,您康復路上的忠實伙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