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的一生都是被貶放還、放還再被貶的往復中度過的。正是人生命運反復曲折的經歷,他才活出了自己,活出了淡然豁達通透和真性情。然而,在漫長且又短暫的人生歷程中,大文豪蘇東坡被自己的一首《蝶戀花·春景》,感動了大半生。因為他的紅顏知己王朝云常常給他彈唱這首詞。這首詞成為蘇東坡青春年少時的一段美好記憶和寫照,那是一段多么美好的時光啊!詞的全文是: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蘇東坡寫《蝶戀花.春景》這首詞的時候,還是一個充滿朝氣的青年,這首詞雖然寫的是暮春景色,但“花褪殘紅青杏小”。花凋零了,枯萎了,卻孕育了“青杏”這樣的新生命,生命總是那樣生生不息地延續著;而這樣的季節,正是“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的繁榮蓬勃時期,這美麗情景鑲嵌在這樣美麗的詩句里,簡直就是一幅惹人醉的畫面;而且句子簡單明了,就是春天到了,燕子飛回來了,作者站在一個山坡上,欣賞一幅美麗圖畫,這圖畫就是:綠色的小溪河流繞著人家流轉,這樣一幅畫卷,誘惑了作者的靈感。“枝上柳綿吹又少,”春深了,楊花柳絮都在風中飄飛。這又如花褪一般,是一種飄落,一種凋零。可是,那是花的種子啊!那種子飄落遠方,落地生根,“天涯何處無芳草”? 在這樣一個春深季節,作者發現了一個更為富有詩意的畫面:“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此時的作者行走在街道上,聽到墻里蕩秋千的女孩在歡笑,作者禁不住停步。傾聽,聽著聽著,就有些陶醉了。可是,正在作者沉醉于秋千女孩的歡笑聲里興致盎然之時,墻里的笑聲卻靜了下來,——“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正在作者情不自禁地停住腳步,賞聞墻里的笑聲之時,卻被“無情”消逝的笑聲所“惱”,可謂遺憾之至。這首“蝶戀花”記錄了蘇軾青年時期對于美好事物的一種熱愛,也是對于美好青春的一種寫照。那時的蘇軾還沒有蘇東坡這個名號,他對于墻里秋千、佳人,都有一種美好青春的好奇與喜愛。 后來,蘇軾認識了王朝云。那時只有12歲的朝云因為家貧淪落妓院,在妓院以彈琴歌唱迎來送往。蘇軾為她贖了身,她便成為蘇軾的侍妾,也是蘇軾的紅顏知己。朝云常常彈著琵琶,演唱《蝶戀花·春景》,常常被詩詞所感動。尤其在蘇軾因為“烏臺詩案”被貶黃州之后,自稱東坡居士。此時蘇東坡已經四十多歲了,他大半生命運多舛,對于年輕時的經歷更是有些別樣的情感吧!他愛聽,朝云喜歡唱。每當彈唱《蝶戀花·春景》,彈起琵琶,還沒有發聲,二人都已淚滿面。有一次朝云竟然哭得一塌糊涂,簡直唱不下去。 只要是引起過人們強烈共鳴的作品,就深深地刻印在了人們的心底,多少年過去,人們依然感動不已,那是靈魂深處的觸動。朝云又何嘗不是呢!她是最懂蘇東坡的人,每當彈唱這首詞,她都會感同身受,在這首詞中,她忽然覺得蘇東坡從朝氣蓬勃的青春少年一下子衰老了。而詩詞中的蘇軾,是那樣一個多情公子,那樣的美好青春就這樣在一場莫須有的“詩案”中,被過早地磨滅了。面對兩鬢斑白的蘇東坡,朝云情不自禁淚濕衣襟,以致哽咽,難以發聲。因此,可以說《蝶戀花·春景》是一首歌頌青春、傾情傾城、非常動人的一首青春詩詞。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