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有言:“相隨心生,言隨心表。” 一個人的相貌,它會隨著內心的變化而變化的。而一個人的言行舉止,也是內心的具體反映。 我們要想摸透一個人的所思所想,看透一個人的內心,那就得從他的言行舉止,以及他的面相下手。 說到“面相”,其實大多人都不以為意,都認為這不過是人的五官和神情表現而已。 可實際上,卻沒有那么簡單。因為人的面相,那是有講究的。 正如曾國藩在《冰鑒》中寫道:“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 要想知道這個人是正,亦或者是邪,就得看這個人的眼睛和鼻子。而要想知道這個人內心的真偽,就得去看他的嘴唇。 要想知道這個人的氣概如何,就得去觀看這個人的氣概和本事。而人的精神魄力,往往跟這個人的富貴是掛鉤的。 我們大多人,都想知道自己是不是“貴相”,或者說想知道自己是不是“福相”,這就得從四個方面來看了。 那些天生是富貴之相的人,身上往往具備這4個特征,貴不可言。 ![]() 端莊厚重是福相 曾國藩說:“端莊厚重是貴相。” 貴不可言的人,他們的樣子是較為端莊的,不會說有著小人的姿態。而他們處起事來,一般都是穩中圖進,而不會冒冒失失。 對于這種相貌,《周易》有言:“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作為一個有本事的賢人,那么他的德行肯定要“厚實”。因為沒有深厚的品德,那你就不可能承載這世間的財富,承載這上天賦予你的才華。 這句話最重要的一個字,其實就是“厚”。人品要厚實,做事要穩妥,姿態要端莊,這都是我們為人處世的不二秘訣。 自古以來,中國人對于“厚”其實是頗為推崇的。因為“厚”所代表的,就是一個人的福氣。 老子曾在《道德經》中寫道:“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真正的大丈夫,絕對是立身敦厚,而不會過分淺薄。他們處在樸實無華的姿態下,而不會活在過分虛華的日子里。 可以說,端莊厚重便是福相。 ![]() 謙卑含容是福相 曾國藩有言:“謙卑含容是福相。” 真正有福相的人,他們的態度絕對是謙卑的。不管面對什么人與事兒,他們都會適當地進行包容。 謙卑處世,就是讓人活得像“水流”一般,居于深谷的底層,能夠滋養萬物,能夠容納這天地間的一切。 《老子》有言:“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 這就是后世人們常說的“虛懷若谷”。自己的胸懷就像是山谷一般,能夠讓百鳥爭鳴,能夠使萬物生輝。 當人去到此等境界的時候,其實這個人的層次也就到了別人所難以觸及的地方。 因為謙卑的本質,并非僅僅是謙讓那么簡單,它還教會人要隱藏,學會謀定而后動,在暗處吸納對方的智慧和經驗,從而壯大自己。 對此,曾國藩在《冰鑒》中感慨:“謙而又謙,方是載福之道。” 一個人謙卑還不夠,還得繼續謙卑,這才是人承載福氣的大道。 ![]() 事有歸著是福相 曾國藩有言:“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做事。” 我們常言的“英雄本色”,就是說這個人有著英雄般的氣質。而這種氣質的產生,就跟這個人如何去做事是息息相關的。 為人處世的第一要訣是什么?就是要做到“有始有終”。 就連儒家經典《論語》也有言:“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善始善終,有始有終的人,這些人都是這世上的先哲圣人。 看到圣人這些詞之后,很多人會認為,我自己又不成為圣人,這一切又跟我有何關聯呢? 對于一個普通人來說,其實有始有終的品質,終究是一個人最為務實的貴氣。 要知道,倘若一個人連普通的事兒都做不好,那么這個人又何談成就一番大事業,又何談立身于世,有所得益呢? ![]() 心存濟物是福相 曾國藩有言:“富貴功名皆人世浮榮,惟胸懷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功名和富貴,這些都是我們所追求的目標。有很多人為了富貴和虛榮,甚至會搭上性命。 為何人會為富貴而折福呢?就是因為他們缺少了對于社會的奉獻,沒有體現出自己的價值。 要知道,人這一生的壽命是有限的,你能承受多少的富貴,那也是有限度的。倘若你只懂得讓富貴之氣存于己身,那么你終究會被富貴所損害。 對此,人該怎么辦呢?最好的辦法,那就是遵從天道,向人世間展現自己的價值。 古人有言:“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當你很貧窮的時候,那就不要把消極的氣息傳向社會當中。要是你某一天顯達了,不妨為社會做出貢獻。 一個有著博大胸懷,有著大格局的人,絕對就不是什么為了“蠅頭小利”而爭執的小人。 小人無貴相,只因為他們沒有格局。而能夠渡人渡己的強者,他們不管身處何方,都能夠體現自己的價值。 因為人活一世,不僅僅要別人來“渡”我們,還需要我們去“渡”別人。 文/舒山有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