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8日 星期一】1、天氣晴好。下午微有霾。2、晚,與草莓等過節。飲酒兩杯。回來的路上堵車約半小時,前后載重大車排成了長龍,原來是警察查車,主要查后備箱。如果有刀具或棍具,都會被沒收。3、繼續讀《三國志》(五)。霸二子,基、壹。五鳳中,封基為吳侯,壹宛陵侯。基侍孫亮在內,太平二年,盜乘御馬,收付獄。亮問侍中刁玄曰:"盜乘御馬罪云何?"玄對曰:"科應死。然魯王早終,惟陛下哀原之。"亮曰:"法者,天下所共,何得阿以親親故邪?當思惟可以釋此者,奈何以情相迫乎?"玄曰:"舊赦有大小,或天下,亦有千里、五百里赦,隨意所及。"亮曰:"解人不當爾邪!"乃赦宮中,基以得免。孫皓即位,追和、霸舊隙,削基、壹爵土,與祖母謝姬俱徙會稽烏傷縣。(1372)梅軒曰:孫基偷盜御馬,被有關部門逮捕入獄。孫亮問秘書長刁玄,應該如何治罪。刁玄說,依法應該論死。但是魯王死得早,望陛下能夠輕判孫基,給魯王留個后。孫亮說,法律是天下之公器,怎么能因為他是我的親戚就赦免他呢?即使是想憐憫他,也應該從法律方面找到依據,為什么用私人感情來逼迫我呢?刁玄說,這種情況過去宮中出過特赦令,有輕有重,您隨意決定即可。孫亮說,為人減輕罪過不應該這樣。還是下了一道特赦令,免了孫基的罪過。說起來孫亮頗有點法治思想。 4、裴注:江表傳曰:豫章吏十人乞代俊死,皓不聽。(孫)奮以此見疑,本在章安,徙還吳城禁錮,使男女不得通婚,或年三十四十不得嫁娶。奮上表乞自比禽獸,使男女自相配偶。皓大怒,遣察戰赍藥賜奮,奮不受藥,叩頭千下,曰:"老臣自將兒子治生求治,無豫國事,乞丐馀年。"皓不聽,父子皆飲藥死。臣松之案:建衡二年至奮之死,孫皓即位,尚猶未久。若奮未被疑之前,兒女年二十左右,至奮死時,不得年三十四十也。若先已長大,自失時未婚娶,則不由皓之禁錮矣。此雖欲增皓之惡,然非實理。(1375)梅軒曰:孫奮被獄,兒子女兒歲數大了都不能婚配,于是給孫權上表,自比禽獸,使男女自相配偶。孫奮之言,如《芙蓉鎮》中人物秦書田之言語。 5、裴注:抱樸子曰:昔吳遣賀將軍討山賊,賊中有善禁者,每當交戰,官軍刀劍不得拔,弓弩射矢皆還自向,輒致不利。賀將軍長情有思,乃曰:"吾聞金有刃者可禁,蟲有毒者可禁,其無刃之物,無毒之蟲,則不可禁。彼必是能禁吾兵者也,必不能禁無刃物矣。"乃多作勁木白棒,選有力精卒五千人為先登,盡捉棒。彼山賊恃其有善禁者,了不嚴備。於是官軍以白棒擊之,彼禁者果不復行,所擊殺者萬計。(1379)梅軒曰:山賊“善禁”,會魔術,能避有刃的,沒刃的棍棒就避不了了,裝神弄鬼,如義和團大師兄。 【2021年3月9日 星期二】 1、上午,濟南計生協張令軍副會長等來章調研。2、晚,余世存說:很多人批評蔣不夠心狠手辣,沒有消滅與他敵對的人。緯國認為,如果父親要用這種手段,他自己老早就被消滅了。他從來沒有處于順境,一天到晚四面楚歌,不論在政府里或是黨里面都是如此。3、繼續讀《三國志》(五)。裴注:吳書曰:初,琮為將甚勇決,當敵臨難,奮不顧身。及作督帥,養威持重,每御軍,常任計策,不營小利。(1382)梅軒曰:全琮,做大將時,面臨的是具體工作,所以常常身先士卒,親歷親為;后來做了一個戰略區的統帥,角色變了,工作方式也改變了,大權獨覽,小事不管。深諳領導藝術。 4、(周)魴因別為密表曰:"方北有逋寇,固阻河洛,久稽王誅,自擅朔土,臣曾不能吐奇舉善,上以光贊洪化,下以輸展萬一,憂心如搗,假寐忘寢。……”(1390)梅軒曰:“中心如搗”,憂心之貌。李白詩,“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搗衣,實是暗示閨中少婦之憂心如搗也。 5、潘濬卒,岱代濬領荊州文書,與陸遜并在武昌,故督蒲圻。頃之,廖式作亂,攻圍城邑,零陵、蒼梧、郁林諸郡騷擾,岱自表輒行,星夜兼路。權遣使追拜岱交州牧,及遣諸將唐咨等駱驛相繼,攻討一年破之,斬式及遣諸所偽署臨賀太守費楊等,并其支黨,郡縣悉平,復還武昌。時年已八十,然體素精勤,躬親王事。奮威將軍張承與岱書曰:"昔旦奭翼周,二南作歌,今則足下與陸子也。忠勤相先,勞謙相讓,功以權成,化與道合,君子嘆其德,小人悅其美。加以文書鞅掌,賓客終日,罷不舍事,勞不言倦,又知上馬輒自超乘,不由跨躡,如此足下過廉頗也,何其事事快也。周易有之,禮言恭,德言盛,足下何有盡此美耶!"及陸遜卒,諸葛恪代遜,權乃分武昌為兩部,岱督右部,自武昌上至蒲圻。遷上大將軍,拜子凱副軍校尉,監兵蒲圻。孫亮即位,拜大司馬。(1386)孫權殺關羽,并荊土,拜濬輔軍中郎將,授以兵。裴注:【江表傳曰:權克荊州,將吏悉皆歸附,而濬獨稱疾不見。權遣人以床就家輿致之,濬伏面著床席不起,涕泣交橫,哀咽不能自勝。】(1397)梅軒曰:呂岱老當益壯,活了九十六歲,時人比之為廉頗。潘濬原為劉備之臣,夷陵兵敗被擒,別人都投降了,濬獨不降,人們用擔架將其抬到孫權面前,孫權將其勸降。《三國演義》中黃忠的形象,糅合了呂岱與潘濬兩個人的事跡。 6、(孫)皓性不好人視己,群臣侍見,皆莫敢迕。凱說皓曰:"夫君臣無不相識之道,若卒有不虞,不知所赴。"皓聽凱自視。(1400)梅軒曰:孫皓不喜歡別人直視自己,群臣拜見時都不敢抬頭,以至于很多大臣都不認識皇帝,皇帝也不認識大臣。陸凱勸他說,從古到今,還沒有君臣不互相認識的道理,如果國家出了大事,你找誰去赴難呢? 7、建衡元年,(陸凱)疾病,皓遣中書令董朝問所欲言,凱陳:"何定不可任用,宜授外任,不宜委以國事。奚熙小吏,建起浦里田,欲復嚴密故跡,亦不可聽。姚信、樓玄、賀卲、張悌、郭逴、薛瑩、滕脩及族弟喜、抗,或清白忠勤,或姿才卓茂,皆社稷之楨幹,國家之良輔,愿陛下重留神思,訪以時務,各盡其忠,拾遺萬一。"遂卒,時年七十二。……初,皓常銜凱數犯顏忤旨,加何定譖構非一,既以重臣,難繩以法,又陸抗時為大將在疆埸,故以計容忍。抗卒后,竟徒凱家於建安。(1404)梅軒曰:陸凱臨終上遺言,如諸葛亮之諫后主,但在皇權體制下,這樣的良言根本不起作用,就如歷史教訓向來不會被在上者吸取一樣。孫皓對陸凱經常犯顏直諫,非常惱火,只是因為陸凱是國之重臣,知道“反陸,民必反”,同時其族兄陸抗又在外領兵打仗,手里有兵權,所以一直不敢動陸凱。等陸凱、陸抗先后亡故,才開始政治報復,將陸凱全家流放到了建安。這就是說真話、說實話的結果。 【2021年3月10日 星期三】 1、在家休息一天。讀完《中國文禍史》。2、晚飯后到林蔭公園散步。好長時間沒出來了,頗覺腳軟膝沉。3、北京大學歷史歷史系教授趙冬梅說:如果帝制時期的士大夫能夠論證皇帝權力的邊界,并且“伙同”皇帝一起實現對于皇權邊界的劃分,那么,中國歷史可能就完全不一樣了。在我看來,從五代到北宋,其實存在過這種可能。宋仁宗以前,思想領域出現過“劃界”的企圖。比如,五代時期的馮道,歷仕四朝,事奉過十個皇帝,甚至還做過契丹皇帝的臣子,他的人生選擇是“從道不從君”的,他的忠誠所針對的不是一家一姓的皇帝,而是心中的是非。一直到宋真宗朝,馮道都還是官僚們崇拜、學習的對象。但到了仁宗晚年,當馮道的曾孫拿著馮道的告身(任命狀)來向朝廷討封賞時,就遭到了仁宗的嚴詞拒絕,仁宗說:“道相四朝,而偷生茍祿,無可旌之節!”一個曾經事奉了四個朝代的人,不就是為了個人的榮華富貴嗎?有什么可以表彰的地方?!這一席話說明宋仁宗的儒學修養太深了,他深刻理解有關馮道評價的本質。在仁宗金口玉言否定馮道之前,包括王安石在內的很多人對馮道是贊賞的,他們同意馮道可以“不從君”而“從道”,也就是說,“道”不必與“君”同在,士大夫可以忠于“道”而不必忠于某一個特定的“君”。假設傳統觀念是一個有邊界的圈,那么這種想法其實已經到了邊上,就快出去了。仁宗正是發現了這個危險,才予以當頭棒喝。“二程”也發現了這個危險,他們從理論上把那些意圖出圈的想法給按下去、拉回來了。如果當時的思想家在往回拉的時候能夠順便把皇權的邊界捋清楚,用文字表達出來,然后趁著哪個皇帝(比如仁宗)比較溫和時明確提出,達成共識,那么,帝制中國很可能會有不同的走向。但是,要做到這一點,很難。【2021年3月11日 星期四】 1、微有霾。上午,微有雨絲。下班,遇學生長健,其已調任官莊派出所所長。郝亮則新任相公莊派出所指導員。余有榮焉。2、中午,理發。牛角魚公眾號有一篇陰海光先生發表于1957年的文章,題目叫《今日是誰讓我們不能說真話》,現在讀來,猶覺新鮮。3、有關部門再次清理檔案,需要帶有高考成績的大專新生花名冊復印件。時間久遠,為之茫然。委托大學同學李繼義查詢、復印。繼義非常熱情,很快就辦好了。明天上午郵寄。4、于師評余之臨帖:寫大字,這種起勢最重要,這種起勢的感覺找對了之后呢,其他的東西相對來說就可以忽略一些。現在就是有一些弧線的長筆劃,再注意一下質量。這個階段配合著臨一點篆書,提高一下轉筆的這種力量。墨色上也可以在里面穿插一點干一點的墨,淡墨,或者是枯筆,使墨色增加一點變化。5、上海劉小晴先生說:學習書法,貴在用筆。筆法通了,一通百通。我最初學《九成宮》,后來胡問遂先生讓我臨寫禇遂良《伊闕佛龕》,但是它與《九成宮》都是碑刻的東西,后來他又讓我寫《大字陰符經》和《倪寬贊》,因為這個是毛筆寫出來的楷書,雖然不一定是真跡,但也是唐楷上品。所以學習間架結構可學以碑為主,學習筆法必須以帖為主。碑的東西我們很難理解其用筆。我們學習《九成宮》,就要考慮到這個問題,能夠理解、恢復它原來的筆意,琢磨它是怎么用毛筆寫出來的,它應該是什么樣的。總之,任何一個碑,用筆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用筆實際上就是一個方筆、一個圓筆,一個中鋒、一個側鋒,所以我們要抱定宗旨,把牢結構,研究用筆,一通百通。很希望喜歡梅軒畫舫文章的朋友閱讀后順手點亮“在看”,以示鼓勵!長期堅持原創真的很不容易,多次想放棄。堅特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