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扎克曾經說過"小說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秘史."這句話被陳忠實老先生作為自己小說的題記。《白鹿原》從清末到解放前用跨越半個世紀的時間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民族的精神史、苦難史、命運史。而在整個白鹿原上,白、鹿兩家是兩個最大的家族,以白嘉軒、鹿子霖為代表的宗法家族團體,在階級矛盾、家族紛爭、利欲情欲的角逐,相互融匯交織,因此說白嘉軒和鹿子霖是《白鹿原》的中流砥柱一點也沒錯。而作為原著黨,看劇版《白鹿原》不由自主抱著挑剔的心態審視張嘉譯和何冰兩個戲骨。 白嘉軒(張嘉譯飾)和鹿子霖(何冰)雖說是從小一起長大。但是性格卻截然不同。如果說白嘉軒光明正大,剛直不阿,樸實善良那鹿子霖就是陰暗狡猾、精明市儈,急功近利。(當然我們卻不能一味的否定他,就像不能全盤肯定白嘉軒一樣。) 兩個人一輩子都在明爭暗斗卻又有一些若有似無的兄弟情誼。曾在少不經事時,也有著年輕人的孩子氣。白嘉軒跪個祠堂,鹿子霖都要來陪著,嘴上卻不肯認輸。擠兌白嘉軒。關于白嘉軒死了六房老婆的事,鹿子霖總是抓住機會就盡情嘲諷。等到看人家夫妻恩愛,也會率眾起哄,每當聽到傳來了鹿子霖“嘉軒,嘉軒”的聲音時,就知道準沒什么好事。年輕時的相處,表面上是白嘉軒落了委屈,但實際上卻反襯出白嘉軒的深沉內斂。彼時的二人,一舉一動,都代表著“白”、“鹿”兩家的威望和門風,也或將決定著兩家未來在這個白鹿原上的統治地位。正如后來冷先生說的:“你一定要當那個鄉約弄啥?人家嘉軒叫當還不當哩!你要是能摻三分嘉軒的性氣就好了。”兩人一對照,就顯出白嘉軒的深邃狡黠與鹿子 霖的膚淺平庸。張嘉譯和何冰的演繹是到位的,兩個人在演繹的時候不搶戲,是你來我往的互相襯托,比如被稱道的“祠堂一跪”。兩個性格迥異的人便被互相襯托了出來。 兩個人的矛盾還有在體現在一輩子面對權力的態度上。且不說青年時期對族長一位的暗中較量。肩負族長使命的他不會輕易和原上利益相悖的一切權力合作。但是鹿子霖卻不一樣。白嘉軒繼承了族長的位置應該是無可厚非的,但在處理宗族事務中充當配角的鹿子霖總是不服氣,直到鹿子霖終于吃上了“官飯”。出任保障所鄉約后,又是放炮掛牌,又是設宴慶祝,大有壓倒白嘉軒的氣勢;但是白嘉軒策劃交農也不能說沒有教訓鹿子霖的意味。他設計換地也改變了兩人的命運,相對于鹿子霖的明爭,白嘉軒就顯得十分有心計了。直至兩人步入老年時期,爭斗都并未停止。鹿子霖利用田小娥拉孝文下水,顯然是為了報復白嘉軒,想要從精神上整跨白嘉軒;鹿子霖乘人之危,低價從白孝文手里買回白家的土地和門房,也是存心羞辱白家軒,而白家軒卻要鹿子霖連墻一塊拆走,聲言馬上要蓋新房,平靜的語調暗藏殺機。如此的你來我往,充分體現出對權勢的爭奪。 他們兩人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對于白嘉軒和鹿子霖來說,他們都受到的中國傳統文化、宗法制度、鄉紳禮教根深蒂固的影響,他們所經受的是同一種政治體制改革的沖擊,所經歷的是關中地區半個世紀的滄桑巨變。無論是白嘉軒還是鹿子霖,作為鄉紳的代表,在新意識形態的蘇醒下,成為悲劇人物是我們可以窺見的必然結果。并且就目前已播出的劇集來看走向悲劇已經初見端倪。 白鹿原上一代人二代人命運的抗爭,讓觀眾更加清晰的看到新舊思想的交鋒。白嘉軒視如己出的黑娃在得知田小娥慘遭鞭撻后,帶領土匪兄弟們搶劫白鹿村。一群人闖入白家尋財報仇,臨走前一棒敲在“腰桿子太硬”的白嘉軒身上,白嘉軒腰負傷跌倒在地。自此一向腰桿很硬的他再也無法展開佝僂的身體。而作為封建執法者的他在受傷期間撞破了長子孝文與田小娥的奸情在雪地中倒地不起。清醒后遂毫不留情地實施族規家法,繼而又奪去孝文繼任族長的資格,提出分家,將兒子掃地出門。而對于他特別珍愛的小女兒白靈,他也無法忍耐她做出違反禮教、出格的事情。女兒離開后,鮮少聽見他提起靈靈這兩個字。不過這一部分,電視劇較小說做了改編,不同于小說里的白嘉軒逢人便說:女兒死在外面了。電視劇中的白嘉軒在別人提起女兒時總是三緘其口,最后一次見到女兒,他還是一句話沒說,卻忍不住跟到山頭送別。父女之間橫亙的山溝像是一條無法跨越的鴻溝一樣,張嘉譯站在鴻溝的這頭望著白靈逐漸化為黑點的背影踮了踮腳。不得不說,老戲骨對細節的把握是十分吸引人的,這一點,深刻的展現了一個傳統社會中深沉無言的父親形象。如若說小說里白嘉軒悲劇在一個強者形象的衰落,妻離子散的孤獨,舊思想被取締的無奈。電視劇中的白嘉軒就還要加上一個無人理解的父愛,在他庇護中成長的孩子無一例外帶給了他沉重的打擊,令人唏噓。 而鹿子霖到了晚年下場也十分凄慘。他寄予厚望的兩個兒子并沒有如他所愿,而是卻參加了革命。在農協會時期,甚至被兒子當典型不顧情面批斗。大兒媳守活寡最終郁郁而終,老二也戰死疆場。等到鹿兆鵬參加革命,鹿子霖被抓進監牢逼問兒子去處,這個享受了大半輩子算得上錦衣玉食的生活的鹿子霖,才發現自己竟然沒有一個可以搭救自己的朋友。 復雜的人物性格也曾讓兩位老戲骨感到頭疼,張嘉譯曾在受訪時說:我和何冰有時候一起演完,要緩很長時間。沉浸在情緒里說不出話來,兩個人蹲在那里抽煙。但是就目前的觀感來說,作為觀眾,對兩位戲骨的塑造是心服口服的。因為很怕演員演過了白嘉軒鹿子霖一輩子斗爭,忘了兩個人一輩子的情分。 悲劇命運的相似是否令這兩個明爭暗斗的老鄉紳有一絲惺惺相惜吶?劇版《白鹿原》看下來,鹿子霖可能是白嘉軒這一生唯一網開一面的人。作為封建禮教的執法者白嘉軒一面講情重義,另一面卻也做著滅絕人性的事,以“冷”出名的冷先生說他“比我還冷”,冷酷殘忍的鹿子霖說他“心硬牙硬臉冷”,對待違反鄉約的人從不心慈手軟。因此白嘉軒撞到與田小娥私會后的鹿子霖使得鹿子霖大驚,言語間窘迫的表情充分出賣了自己內心的不安。但心中早已有數的白嘉軒看到他這副樣子卻沒有說破,給鹿家留足了面子。雖然“打在田小娥屁股上的棗鞭猶如打在鹿子霖的臉上”,但是白嘉軒從未對鹿子霖“執法”。 而鹿子霖除了青年時期表現出來的和白嘉軒的友情。在老年時期也表現出對他的不忍心,按理說,他該對白嘉軒恨的牙癢,他唆使田小娥勾引孝文想看白嘉軒“倒下”,但是白嘉軒真的倒在雪地里時,一向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鹿子霖最后還是選擇救了他。 張嘉譯和何冰對這兩個人物的塑造是成功的,這兩個斗爭了一輩子的人,終究是要惺惺相惜的。還記得小說結尾,白嘉軒對鹿子霖說“對不起”他認為鹿子霖的一切不幸都是因為他侵占了那塊有白露的土地, 小說原文中有這樣的一段描述:白嘉軒看著鹿子霖挖出一大片濕土,被割斷的羊奶奶蔓子扔了一堆,忽然想起以賣地形式作掩飾巧取鹿子霖慢坡地做墳園的事來,兒子孝文是縣長,也許正是這塊風水寶地蔭育的結果。他俯下身去,雙手拄著拐杖,盯著鹿子霖的眼睛說:“子霖,我對不住你。我一輩子就做下這一件見不人的事,我來生再世給你還債補心。”鹿子霖卻把一顆鮮靈靈的羊奶奶遞到他眼前:“給你吃,你吃吧,咱倆好!”白嘉軒輕輕搖搖頭,轉過身時忍不住流下淚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