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虎門的另一個必去之地肯定是小學課本里記載的“虎門銷煙”發(fā)生地林則徐銷煙池遺址了。1839年,林則徐虎門銷煙后,銷煙池泥沙淤塞,現(xiàn)有銷煙池為1973年經(jīng)考古發(fā)掘復原。史料記載虎門銷煙需要引進海水,所以在海灘上進行,但百度到的位置卻在老城區(qū)的鎮(zhèn)口村!距離海洋10公里,距離珠江5公里!一百多年的珠江口泥沙堆積不可能到這樣嚴重的程度吧??!銷煙池有兩個,下圖為谷歌地圖俯瞰圖,紅框內(nèi)為銷煙池

銷煙池當今毗鄰太平水道的一個支流

依托銷煙池,在旁邊修建了鴉片戰(zhàn)爭博物館,不知為什么,在經(jīng)濟發(fā)達的虎門,這里并沒有公交車直達,遂打摩的前往,下圖為景區(qū)大門,免門票,繼續(xù)贊

和虎門炮臺遺址并入國保目錄

景區(qū)銘牌

和林則徐紀念館、鴉片戰(zhàn)爭博物館整合在一起

1839年6月3日,林則徐會同文武大員在虎門鎮(zhèn)口海灘上舉行了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當眾銷毀鴉片2,376,254斤,在世界禁毒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林則徐指揮在海灘高處開挖的兩個銷煙池,長、寬各46.5米,池底平鋪石板,四周置樁欄板,池前開一涵洞池后通一水溝。把鴉片分批投入池內(nèi),采用鹽鹵水加石灰浸化辦法使其分解銷蝕,然后引水入池沖走,下圖為銷煙池,這棵榕樹當年應該還不在吧

“銷毀鴉片煙池”碑


煙池

其一

其二,用廣角鏡頭才可以拍全

林則徐曾使用傳統(tǒng)銷毀鴉片“煙土拌桐油焚毀法”,但膏余卻會滲入地中,吸D者掘地取土,仍得十之二三。于是林則徐找出第二種方法“海水浸化法”。海水浸化法的辦法是在海邊挑挖兩池,池底鋪石,為防鴉片滲漏,四周釘板,再挖一水溝。將鹽水倒入水溝,流入池中。接著把煙土割成四瓣,掉入鹽水,泡浸半日,再投入石灰,石灰遇水便沸,煙土溶解。各名士兵拿木耙不停在池中搞拌,務求煙土完全溶入水中。待退潮時,把池水送出大洋,并用清水洗刷池底,不留涓滴。

廣場


鐵炮


林大人雕塑

林則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福建侯官縣人,是清朝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陜甘總督和云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