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東風駘蕩牡丹開, 偃師重教請英才。 香滿伊洛花不傲, 更隨桃李拜師來。 2021年4月12日,偃師初中語文學科精準培訓在伊洛中學舉辦。與會的領導有偃師教體局副局長高紹輝,師訓科科長李雪明,初中語文教研員王一笑,培訓專家是全國著名特級教師余映潮。來自全區內的三百多位語文教師共赴此次盛會,展開了一場春天里的美麗邂逅。 副局長高紹輝致辭 會議開始,偃師教體局高紹輝副局長致辭,歡迎余老師到偃師作課指導、傳經送寶。同時希望我們偃師的語文同仁珍惜這次學習機會,聆聽余老師的教學思想和課堂藝術,得法于心,用法于行,把今天的收獲運用到教學中,深入落實教體局黨委提出的三大任務:課改、大閱讀、信息化技術進校園,實現“洛陽第一、河南一流”的目標。最后預祝培訓圓滿成功。 師訓科李雪明科長講話 李科長代表全體與會教師向余映潮老師致以崇高的敬意與衷心的感謝。然后向老師們傾吐心聲:一次機會,一個平臺,開闊的是眼界,沉淀的是思想,深遠的是境界!余老師給我們送來語文教學藝術的春風,相信偃師的語文教育一定會“春暖花開香滿園”。 專家簡介 余映潮,教育部“國培計劃”首批培訓專家之一,著名語文特級教師。全國中語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全國中語會名師教研中心主任。湖北省荊州市教科院原中學語文教研員。他曾被張定遠先生譽為“中青年語文教師課堂藝術研究的領軍人物”。創建了全新的“板塊式、主問題、詩意手法”閱讀教學藝術體系,總結出了“思路明晰單純,提問精粹實在,品讀細膩深入,學生活動充分,課堂積累豐富”的教學設計30字訣。 伊洛中學王俊利老師主持活動 示范課堂撥云翳 摒棄浮華見本真 年逾古稀的余老師不顧舟車勞頓,躬身垂范,親自執教三節示范課。 上午第一節,余老師給我們執教七年級下冊《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課。余老師把本節課的教學分為四個環節:三個樂章,一個尾聲。 第一樂章“朗讀體味”。指導學生層層深入地讀詩,在反復誦讀中感受詩的意境之美。學生們讀得如癡如醉,老師們也聽得專心致志,情不自禁悄聲跟讀。 第二樂章“課中筆記”。余老師展示的四首詩,意美情真。孩子們奮筆疾書,爭先恐后記好筆記,然后大聲朗讀,5分鐘就能準確背誦了。 第三樂章“微文抒寫”。孩子們用稚嫩的手,握著細細的筆,認真書寫著對生活的體悟,精彩發言博得了陣陣掌聲。在座的老師們無不感嘆余老師有點石成金的魔力。 課堂接近尾聲,余老師用“長風破浪會有時,只掛云帆濟滄海”激勵孩子們勇往直前,勇敢追夢。整節課樸素干凈,卻無處不美,無時不美。余老師要言不煩、誠摯懇切,引導學生充分活動,孩子們人人有事做,時時有事做,這就是“板塊式”的詩意的高效課堂。 第二節余老師執教八年級下冊《一滴水經過麗江》一課。課堂設計了四個活動:“閱讀提示”“大量短語”“有趣發現”“微文寫作”。 課堂中,余老師不但注重知識的積累,而且重視學法的指導。“自讀課文的'閱讀提示’是優質的助讀資料”“任何課文的學習,都要關注高雅語匯的積累”“'由——寫到——’的閱讀抓手能夠讓我們發現選文的精美線索”“利用課文的精美片段,進行微文創新”,這些閱讀點示將每一個教學板塊總結提升,讓學生“收獲,收獲,再收獲!”課后,余老師非常明確地告訴大家,有些學習是必須要死記硬背的,只有積累了一定的素材,有了文學的積淀,語文才能有真正地提高。 作文占據語文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學一直以來都是一線教師頭疼的事情。下午第一節余老師執教寫作構思課《如何突出中心——突出記敘文中心的五種方法》。余老師以五篇短文為范例,讓學生分析寫作方法及構思技巧,然后學以致用,舉一反三。 余老師的這種方法,既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的能力,也指導師生如何有效運用閱讀方法提升寫作能力。師生要以課本為范例,分析透篇章結構,探究作者的構思方法,并把學到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來。可謂是既得“魚”之樂,又得“漁”之道。 “聽君三堂課,勝讀十年書”。沒有精警雋永的開場白和結束語,沒有煽情的過渡語,也沒有華麗精致的課件,有的是一種水到渠成的自然美,一種和緩平易的樸實美,這才是課堂教學的至高境界,這才是“藝術”。 凝聚實踐智慧 提升教學質量 余映潮老師,這一語文教育界的大咖,將自己的實踐經驗凝聚升華為專題講座——《高效閱讀教學設計的理念和要領》。他啟發大家要從理念高度認識高效課堂,接著從現狀著手鞭辟入里地呼吁語文閱讀課堂要有本質變化,比如要變“教學課文”為“利用課文”,變“碎問碎答”為“實踐活動”,變“泛談感受”為“精讀訓練”,他特別提醒語文課堂上要關注語言學用,學生活動要充分,學生受益面要大,知識積累要豐厚等。這些告誡無一不是直指當下語文閱讀教學的沉疴和積弊,讓人醍醐灌頂。隨后他介紹了一些實操要領,比如如何設計學生實踐活動,如何著眼集體訓練等,并以豐富新穎的案例呈現了他的獨家研究成果,讓全體與會老師大開眼界,深刻領會到了一位長期“奮戰”在語文研究一線的學者的風度,感受到了一位懷著赤誠教育情懷的師者之心。 《教師的范文積累是學生學寫作文的福音》這個報告讓我們每個人都驚嘆于余老師對教材研讀至微至深,素材積累至真至厚,分享講解至精至清,方法總結至多至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大量的閱讀積累,是很難寫出好文章的。教師的范文積累,寫法指導,無疑是對孩子寫作的智慧的引領。余老師那豐富的積累,分條縷析的講解讓我們深深地折服。在座的語文教師越來越清晰認識到:對教材的深入研究是上好課的最關鍵的一步,學習積累是成為一名好的語文教師的最核心的素養! 仰之彌高,鉆之彌堅。我們定能將余老師的教學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實現自己的專業成長,提升語文教學的質量。 道路漫漫曙光近 吾輩負重自前行 ![]() 一天的培訓,三節示范課,兩個主題講座,近8個小時,75歲的余老師就這樣站著給學生講,站著給老師講,他要講出語文的味兒,講出有味兒的語文。他帶來的不僅是豐厚的知識,更是嚴謹的治學精神、高尚的職業素養、深沉的師生情誼。我們感謝余老師的同時,更感謝教體局的鼎力支持以及偃師全體初中語文教師的辛苦付出。 接近尾聲,教研員王一笑老師總結發言: ![]() 我和余老師同為70后(我1972年出生,余老師今年75歲),余老師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金剛石一般的意志力,寶藏一樣無窮無盡的教學設計,讓我欽佩不已!余老師的課堂:思路明晰單純,提問精粹實在,品讀細膩深入,學生活動充分,課堂積累豐富。余老師點石成金的魔力,讓我們的學生變得聰明了,靈動了,眼睛里有光了,都成小詩人了!我們都在探討:課改改什么?怎么把課堂還給學生?怎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怎么關注每一位學生?余老師今天的課堂給了我們很好的示范。我想,余老師創建的“板塊式思路、主問題設計、詩意手法”閱讀教學藝術體系,就是最值得借鑒的語文教學策略。 千言萬語,化為感謝!感謝余老師對偃師語文人的厚愛!余老師,您辛苦了!古都偃師歡迎您常來! 王老師的藏頭詩是對敬愛的余老師的誠摯的答謝: 余韻悠悠意無窮, 映日花紅洛陽城。 潮來靜聽心澎湃, 妙音幸得四月聲。 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培訓結束之后,老師們紛紛拉住余老師的手合影留念,愿今日依依不舍的離別幻化為明天更美的相遇。 ![]() 教師學習心得 ![]() 大道至簡,大師至樸 ---聆聽余映潮名師授業解惑有感 杜甫中學 賀現軍 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鑠的老人,一天上三節示范課,做二場講座,連續六七個小時挺立講臺授業解惑,這就是全國名師余映潮老師給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我是第一次聆聽余映潮老師的語文課,這個第一次讓我對余老師敬佩至極,感謝至極。 余老師的示范課,匠心獨運,異彩紛呈,大氣簡樸,高效提能。《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反復誦讀,體情悟理,課中筆記,開掘引深,抒寫微文,訓練能力;《一滴水經過麗江》,指導閱讀,引領有創意,學法有提示,知識積累為閱讀思考作鋪墊,課堂閱讀和作文訓練相結合;《突出記敘文中心的五種方法》,品析范文,總結規律,既得魚之樂,又得漁之道。余老師的課堂重視全體學生的積累閱讀和寫作,把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訓練當重點,沒有瑣碎的一問一答,沒有頻繁的討論探究,但讓聽者能感受到此時無聲勝有聲,萬籟俱寂惟鐘磬。聽余老師授課,讓我想起《道德經》中的一句話:大象無形,大音稀聲,大道至簡。 余老師的講座《高效閱讀教學設計的理念與要領》和《教師的范文積累是學生學寫作文的福音》,則使我認識到余老師對教材研讀至微至深的一面,對教學設計匠心獨運,屢屢創新的一面。向余老師學習,就要下苦功鉆研教材,深入開掘,提煉精華。向余老師學習,就要勤思多寫,積累經驗智慧,腹有詩書氣自華。向余老師學習,就要堅守挺立講臺信念,做一個至真至善至樸的大寫的人。 大道至簡,大師至樸。聆聽大師授業,做余老師的學生,我們收獲豐富,受益終生。 聆聽余映潮名師課堂有感 邙嶺一中 陳亞紅 今天有幸在現場做了一回余老師的學生,干貨滿滿,收獲多多。 首先是自己的教育教學的理論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通過學習我認識到: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就是要切切實實的關注語言學用,關注技能訓練,關注知識滲透,關注集體活動,關注審美教育,關注教學標高。這幾個關注是我們備課時首先要考慮的,我們要切切實實的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思各種語文能力。 其次是獲得了了高效閱讀教學的幾件“法寶”。一是板塊式教學模式。其實這些年來,我們一直沿用的都是余老師的板塊教學模式,但對板塊的設計總是有些隨便。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充分認識到,板塊的設計要有梯度,要符合學生的思維發展規律;要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和語文知識的積累;要提升學生受用終生的閱讀與表達能力。其二是主問題的設計。主問題的設計旨在引領學生參與各種課堂活動,主問題要選擇那些能夠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不可隨便的碎問碎答,要努力提高課堂效率。自己以前在這方面有過一定的嘗試,但由于研讀文本的能力欠缺,還不能設計出很多精妙的主問題。今后要不斷的提升自己研讀課文的能力,以便設計出更高效的主問題。 最后感覺到余老師的課和其他名師的課有些不同。余老師的課不能或很難模仿,因為要上這樣的課,需要教師個人獨立的多角度的課文研讀,需要教師豐富的資料的積累。而這些正是我們普通教師所欠缺的 ,在今后的工作中,還是要切切實實的提升自己研讀文本的能力,多讀書、多寫作、多積累,做一個真真正正的語文老師。 榜樣力量,深入我心 ——觀摩余映潮老師講座有感 伊洛中學 栗曉培 今天,余映潮老師來偃指導工作,我有幸參加了這次我們偃師語文人都期待已久的盛會。這是我第二次聽余老師講課和講座,而這次聽講座的心情更加激動。 首先,我感受最深刻的還是這純凈得幾乎沒有一點廢話的課堂。我又想起了那句話:人用三年學會說話,但要用一輩子學閉嘴。回想起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覺得很慚愧,總是講得很多,唯恐學生不知道,以致于一個簡單的問題也在自己的閑言碎語中變得糾纏而難解了,這不是適得其反嗎?我也曾不斷地告誡自己,少講多聽,給學生多讓出一些課堂時間,讓他們思考,學生們的學習才會更加有效。余老師也講到課堂時間的有限性也決定了我們必須言簡意賅地教書。否則,學生們的時間都被浪費掉了,這可是我們做老師最大的不負責任了。其實面面俱到相當于面面不到,我要把更多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抓住重點,優化課堂,提高效率! 其次,余老師采用以讀促教的方式也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我們總說朗讀是課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是讀該放在什么時間呢?我認為讓學生理解了文意再去讀感情會更深刻,讀起來也會更準確些。可是,這幾次余老師的課都是讓學生反復的讀,并且是先讀,那么能讀好嗎?我發現學生真的能讀好,并且還讀出了對課文的理解,對下面一系列問題的解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這種好方法,不是讓學生一遍遍地無目的的讀,而是在老師的指導下按要求去讀。比如,余老師在講《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文時,分別讓學生們用勸慰的口吻、和緩的語氣、抒情的重音和優美的旋律四個層次來讀,并且在指導中還很用心地讓學生圈畫出讀重音的詞,在圈畫過程,余老師還繼續指導學生們某個詞可以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在四遍讀完之后,我們在座的每一位老師都覺得學生的讀已有了很大的進步。這也表明,學生們對這首詩的理解也進入了一個新的高度。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節課上,余老師的教學思路正是利用了這一點,從而讓學生們的學習更加地深刻和高效了。 再次,余老師在教課的切入點和主問題設計上很用心,對學生們的學習的引導性也很強。在講《一滴水經過麗江》時,余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即“課文由——寫到—— ”,我一下子就想到這個問題不就是問游蹤嗎?那應該是從玉龍雪山寫到大海啊!可是,問題的答案不止一個,只聽學生們舉手回答道:從古代到現代。我一下子覺得自己思路太狹窄了,想問題深度不夠,更是不能體會到余老師所設計的問題的高妙之處。但是,這一刻我卻突然茅塞頓開。這可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啊!這一問不僅問出了游蹤,還問出了本文的寫法。接下來的課堂可想而知,孩子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抒己見,說出了一二十種答案,余老師非常滿意地表揚了他們,并且把他總結的答案給學生們看。這一看不要緊,學生們的興致更高了,因為前期讀的鋪墊和導的方向剛剛好,學生們利用自己的智慧解決了這個看似十分復雜的問題。這個問題就是余老師說的主問題,這個設計確實用心精妙!如果我們每節課都能設計出這樣的主問題,又何愁學生沒興趣呢? 最后,一節課里,他不僅注重教學法,還時刻提醒學生做好筆記,做好積累。余老師的學法指導非常有效,比如,他教給學生們學會利用課前預習和閱讀提示等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他教給學生從文中找出一些句子,再加入自己的話連綴成段;他教給學生如何利用閱讀的抓手來品讀課文……但是,余老師也非常明確地告訴大家,有些學習是必須要死記硬背的,只有積累了一定的素材,有了文學的積淀,語文才能有真正地提高。在今天,很多人都去追尋學習的捷徑,不屑背誦的笨方法時,余老師卻呼喚大家非背不可。這的確給這種浮躁的思想一記重拳,告訴他們只有靜下心來背誦積累才是其他一切學習的基礎。 以上四點讓我感慨不已,但我認識到做到余老師這種境界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需要不斷地積累經驗,鉆研提高,才讓自己的語言能力和解讀文本的能力有所提高;我們只有把自己變成大海,才能在課堂上運籌帷幄,給學生們最好的教育。作為教師,我們任重而道遠,提高自己的能力是教育好學生的基礎。在余教師的啟發下,我們一定會努力成長,終身學習,勤懇敬業,做好學生們的引路人。 聽余映潮老師講座有感: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一一偃師實驗中學 劉曉梅 今天上午我有幸聆聽余映潮老師現場作課及報告,倍感榮幸而又收獲頗豐。 余老師多年深耕語文課堂,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課堂教學藝術。今天上午示范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設計了三個活動“朗讀體味”“課中筆記”“微文抒寫”。課堂中,余老師通過四讀反復品味詩句;通過課中筆記積累課外拓展的四首同類的中外經典詩歌片段;最后學以致用,學生展示自己當堂創作的小詩。從學習文本到積累經典詩句,再到活學活用,真可謂是水到渠成。 可以說語文課能得到多數人的肯定實屬不易,而余老師的課,我們在座的所有人不約而同交首稱贊。這緣于余老師的睿智、博學。他的閱讀教學總能體現“誦讀、品析、運用、積累”四要素。他的課堂活動摒棄了熱鬧的小組合作,瑣碎的小問小答,特別注重精美的設計感。這充分體現了余老師的深入思考,潛心教研。 猶記十幾年前余老師到洛陽講示范課《沁園春. 雪》《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散步》,最難忘的是余老師解讀莫懷戚的《散步》。他總結出這篇短小精悍的散文的寫法是:輕點一筆,寫景一筆,宕開一筆,詳寫一筆,深化一筆。并用此法要求學生當堂寫作。余老師總結的寫法深入淺出,是古人為文起承轉合的具體表達。 這么多年,余老師總是被模仿,卻從未被超越。如果沒有深厚的教育理論,沒有廣博的文學積累,沒有長年積淀的教學經驗,我們是難以復制余老師的課堂形式與精髓的。 總之,余老師的課堂張弛有度,淡而有味。我覺得用王安石的這兩句詩“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來概括最恰當不過了。 語文課要返璞歸真 首陽山一中鮑麗萍 2021年4月12日,我們全市全體初中語文老師們一起聆聽了余映潮老師的三節閱讀課和兩場報告,歷時一天,收獲滿滿。 余老師的課,就像清水芙蓉,不加雕飾渲染,卻別樣鮮妍明媚。余老師的課,整體感覺就是他追求一種教學的自然,一種語文教學的真味。他的課沒有刻意安排的過渡語,沒有對非預設話題的截堵,沒有生硬的功利性的牽引,跟著學生走,由著學生走,但是又步步均在掌控之中。他的課,總讓我想到這些詩句“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另外,余老師的課與一些所謂的優質課、課改課的最大區別就在于——“去浮夸、無花哨,精備課、求實效”。從余老師身上,我看到了一位語文教育工作者對“教育事業”、“語文教學”的極大熱情。因為熱情,他硬是把中學課本的每一篇文章都精心備了一遍,并在歷次講課中不斷修改;因為熱情,他不辭勞苦,講課、講座、現場答疑,一天連軸轉,仍不露倦容;因為熱情,他將中學階段作文教學按照不同標準分出那么多序列,每個序列的每個點又找尋到那么多課內外素材的支撐……試想,如果我們每一個教師都能拿出余老師現在這樣的熱情,那么我們勢必也能爆發出我們的小宇宙。 總之,這次的學習真是收獲巨大。感謝余老師! 卷尾語 絢麗蝴蝶振翅舞, 化蛹成蝶必經路。 長夜漫漫曙光近, 吾輩負重自前行! ![]() 更新于 前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