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正文 —— 現代人由于環境、生活、工作的壓力,容易造成陽氣衰減。 比如,常年手腳冰涼、精神萎靡氣色差、稍微活動一下就乏累…都可能是陽虛惹的禍。 春天正是養陽氣的好時候,大家一定不要錯過! 心悸,自汗,神倦嗜臥,心胸憋悶疼痛,形寒肢冷,面色蒼白,唇色紫暗,苔白滑,脈細弱或沉細遲或結代等。 兼見頭暈目眩,兩脅不舒,女子乳房脹痛,少腹冷痛,月經不調或崩漏,男子陽痿,懈怠疲勞,憂郁膽怯,情緒抑郁,口唇發青,脈沉遲無力。 面色萎黃,食少,形寒,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大便溏薄,腸鳴腹痛,每因受寒或飲食不慎而加劇,舌淡胖邊有齒痕,脈沉遲無力。 俗稱命門火衰,兼見腰膝酸軟,小便頻數清長、夜間多尿或癃閉不通,陽痿早泄,女性月經減少、宮寒不孕,性功能衰退。脈沉遲,舌質淡胖,有齒痕。 咳嗽氣短,呼吸無力,聲低懶言,咯吐涎沫,質清稀量多,痰如白沫。 自汗,背寒如掌大,易感受風寒,或稍作勞累即作哮喘,或作喘促,或作感冒。 平素神疲乏力,短氣不足以息,苔白滑潤,脈遲緩或虛弱。 洗澡時血液循環加快,體內陽氣蒸騰,搭配按摩操,具有更好的補陽、護陽效果。 位于頭頂正中間的百會穴是人體經脈的匯總之處,百脈之會,貫達全身。(不會取穴?關注“經絡技巧”公眾號,點擊穴位查詢或在公眾號內輸入任意穴位即可查找穴位!) 按揉百會穴能放松腦部神經、開竅醒腦、回陽固脫,也能緩解頭暈、頭痛、耳鳴、鼻塞等感冒癥狀,對保護大腦血管、預防腦中風也有一定好處。 耳朵后面常常是被大家忽略的清潔死角,但其實從耳后到枕骨附近分布著數個穴位,比如翳風穴、風池穴等,能將流經的氣血化為陽熱風氣,對落枕、失眠、眼睛疲勞、腦中風等都有緩解作用。 氣溫回升讓出汗變多,體味也會跟著加重。經絡技巧公眾號提示腋下汗腺發達,是最容易產生臭味、藏匿病菌的部位之一,所以洗澡時一定不能忽略。 腋窩頂端有極泉穴,歸心經,適度揉搓腋窩,可以疏泄心火、寬胸理氣、調理睡眠,并且減輕心悸、胸悶等癥狀。 肘窩是心經、心包經、肺經通行的部位,搓揉肘窩可以疏經絡、通氣血,保養心肺健康。 肘窩外側還有曲池穴,能幫助調節血壓,緩解發燒癥狀。 肚臍與胃腸等消化系統聯系緊密,圍繞肚臍周圍順時針按揉,有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的作用。 在肚臍正上方4寸的地方有中脘穴,按揉5分鐘左右,能調降胃氣、健脾消食。 膝蓋窩牽連著大部分腿部肌肉,搓按膝窩能緩解腿部疲勞,預防靜脈曲張,減輕關節疼痛。 膝窩中心處的委中穴,有肝經、腎經、膀胱經通行,對益腎固陽、化濕利尿都有好處。 雙腳是人的“第二心臟”,十二經絡和多個穴位都匯集在腳底,其中腳心上的涌泉穴,被認為是腎經經脈的第一穴。
按揉腳心不僅能放松全身,還可以調經活血、補充腎陽、改善睡眠。 注意:洗澡時水溫保持40℃左右溫暖微熱為佳。過高的溫度會帶走皮膚和體內的大量水分,長期如此還容易使皮膚皴裂、瘙癢,洗完可以涂點潤膚露。 |
|
來自: 0709xmh > 《保健//手診//藥浴/膏藥/足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