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石潛陽方* 生龍骨、生牡蠣、活磁石粉各30g。 主要用于虛陽上浮外越諸癥。(《李可經驗專輯》) 代犀角藥對* 生石膏、丹皮、紫草,三藥合用可代犀角,退高熱奇效。 止痙散 全蝎3g,蜈蚣4條,研粉沖服。或全蝎6g,蜈蚣3條打粉沖服。 廣泛用于筋骨肌肉疼痛拘攣諸癥。 此外,李可有時將山甲、水蛭亦合入本方中。如炮甲珠5g,生水蛭3g,全蟲3g,蜈蚣2條,研粉分沖。(《李可經驗專輯》) 羚麝止痙散 羚羊角3g,麝香1g,蝎尾12只,蜈蚣2條為末,分3次服。 “為余急救小兒高熱驚風開竅醒腦常備藥。輕癥單服立效,不必配服湯劑。若小兒有窒息之險,另加麝香0.3g,立解其危。因麝香不僅能興奮呼吸中樞,且能辟穢醒腦,緩解大腦缺氧。”)(《李可經驗專輯》) 甲麝散* 炮甲珠3g,麝香0.15g,研末,隨中藥早晚以熱黃酒沖服。 功能通絡化瘀散結,此對藥穿透攻破無微不至之性,直搗病巢,而消囊腫,化瘀積。 炮甲珠、麝香對藥,穿透攻破,無微不至,辟穢化濁,引諸藥直入肺竅,清除濕痰死血。諸藥相合,似有修復、激活受損肺實質病變之效。 案例用于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病癥。(《李可經驗專輯》) 參靈山甲散* 山甲6g,紅參、靈脂各10g,研末沖服,對虛中夾瘀證有奇效。可縮肝。 曾治一例產后陰黃重癥,自加紅參、靈脂、炮甲珠散劑沖服13天,每服必有肋下走竄如蟲行,或咕咕作響,肝已回縮肋沿,稍能觸及,脾大已消,面色紅潤。(《李可經驗專輯》) 硝菔通結湯 芒硝120g,生白蘿卜 2500g。 白蘿卜性溫,生升熟降,一物而兼升降氣機之能,又為食療上品。生食下咽,立即噫氣打嗝,升氣寬胸,上焦先通;熟食則轉矢氣,腸鳴轆轆,下氣極速,通利二便,中下二焦可通。芒硝與蘿卜同煮,軟堅潤下,以蘿卜濃汁善下氣者推蕩之,腸蠕動加速,開結最速而不傷正,故治重癥、虛癥腸梗阻最理想。 《醫學衷中參西錄》硝菔通結湯,其軟堅潤下通便之功甚為卓著,且無傷正之弊,虛人、老人之腸梗阻用之最宜。曾治療闌尾膿腫合并腸梗阻、老年性高位腸梗兩案,均配合應用。(《李可經驗專輯》) 三及止血糊* 三七5g,白及10g,研粉煮糊,加紅糖、白糖服。 治療肺結核大咯血案,曾配合湯藥投用。(《李可經驗專輯》) 化鐵丸 楮實子30g,威靈仙10g。 古方化鐵丸,軟堅散結之力甚強,兼補肝腎。 威靈仙合楮實子號稱“化鐵丸”,對一切堅結難化腫物、結石,有消散作用,治各種“疣”亦有效,曾用治鼻硬結癥、足跟痛(跟骨骨刺)、脊髓神經膠質瘤等。(《李可經驗專輯》) 五虎湯 黑小豆、紅糖、生姜、大棗和蔥白,滋胃助汗。 表閉過甚,在服辛解表藥時,可加服本方,例同桂枝湯之加啜熱稀粥。 此外,曾以鮮生姜末、紅糖、胡椒粉煮湯1碗,取意同上方,熱服以助藥力。(李可演講稿“小青龍湯治重危急癥舉要”) 解毒湯 黑小豆30g,防風30g,甘草30g,蜂蜜150g,綠豆(粉沖服)30g。 專用于服用烏附等藥中毒或有劇烈反應者。 1965年,曾參與川烏中毒瀕危2例的搶救,以生大黃、防風、黑小豆、甘草各30g,蜂蜜150g,煎湯送服生綠豆粉30g,均在40分鐘內救活。由此也可反證,使用新定烏頭湯,絕無中毒之虞。(《李可經驗專輯》) 烏頭藥對* 川烏較附子毒性大,為確保安全,醫圣用蜜煮烏頭。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凡用烏頭必加入黑豆、防風、甘草、蜂蜜。(李可演講稿“小青龍湯治重危急癥舉要”) 通淋散 川牛膝30g,乳香3g。 利尿通淋,引諸藥直達膀胱竅道。(《李可經驗專輯》) 脫敏靈 蘇葉、浮萍、蟬衣、地龍各10g。 用于過敏性皮膚病。 定風丹 首烏、蒺藜各30g,滋養肝腎,養血祛風止癢,烏須發,定眩暈。 所制烏蛇榮皮湯即含此藥對。 首烏、蒺藜對藥,余定名為定風丹,養血祛風,治血虛暈眩,諸般瘙癢極效,久服可根治白癜風。(《李可經驗專輯》) 民間治痢方 山楂、紅糖、白糖各30g,為民間治痢效方。(《李可經驗專輯》) 生乳靈 炮甲珠粉12g;綿核桃4枚,連殼點燃,去殼取仁,加紅糖30g,共搗如泥,藥前嚼服。 生乳靈秘方系來自靈石城關一位民間接生員。其中炮甲珠味腥微咸性平,入肝胃,善能活血通經、下乳、消腫排膿。 此藥用于下乳,不但取其“透經絡而直達病所”之功,據現代藥理研究,并有升高白細胞作用,而且又有補益氣血之功,寓通于補,虛實皆宜。核桃仁為食療妙品,味甘性溫,入腎肺大腸經,補腎固精,溫肺定喘,養血潤燥。(《李可經驗專輯》) 不孕癥驗方 老鸛草、決明子各30g,為葉橘泉先生治不孕癥之驗方。機理不甚明了,但用之多奇效。(《李可經驗專輯》) 透膿散 甲珠,皂角刺各10g,清熱解毒排膿。(《李可經驗專輯》) 丹參飲 丹參30~60g,檀香、降香、砂仁各10g。凡心絞痛必用。 本文摘自《霹靂大醫李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