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人社局副處長王林因為體驗送外賣12小時賺41元受到關注。王處長通過自身行動證明了外賣員是有多么的不容易。 在體驗了送外賣不易之后,王處長攜巡視組又與美團公司代表進行了對話,其中包括:外賣員工的勞動關系、保險等問題。 美團公司的回應讓在場的所有人尷尬不已。 1 近1000萬外賣員在“裸奔” 據美團代表透露,目前美團平臺上的注冊外賣員有將近1000萬人。這1000萬人都不是美團的員工,而是屬于外包的關系。 巡視組追問:“(外賣員)發生問題后,是你們平臺負責賠償,還是供應商負責賠償?” 美團代表:“這個是有商業保險來承擔,每天3塊錢,從外賣員的傭金中扣掉。” 王林納悶問道:“這3塊錢到底能保我什么呢?” 美團代表:“包含保額60萬的身故傷殘險,還有5萬元的醫療費用。” 巡視組:“(前段時間,外賣小哥猝死)最后平臺賠了60萬元,這是在你們的商業險之外,還是迫于輿論壓力?” 美團代表:“應該是后者。他們在工作中產生的行為,我們也沒有辦法完全直接負責任,這可能會增加一些企業的負擔。” 巡視組反問:“你們平臺還覺得挺委屈?但是輿論是不同意你們這種說法的。” 通過整段對話,我們可以看出,美團外賣小哥雖然穿著美團的衣服、戴著美團的帽子、送著美團的外賣,但是他們的勞動關系跟美團沒有一毛錢關系。美團成功將接近1000萬的外賣小哥甩給了第三方勞務派遣機構。 也正因為此,美團才敢讓外賣小哥困在系統里,通過算法,美團可以讓這些外賣小哥發揮出最大的潛力,把人像機器一樣地用著。一旦“機器”壞掉,美團可以將“機器”扔掉再換一臺。 可悲的是,這些外賣員并不能去告美團平臺,因為他們之間沒有任何合同關系。就算有外賣員告了,照樣無法在法律上獲得勝訴的可能。 說白了,在外賣員不出問題的時候,美團平臺跟外賣員屬于合作關系。在外賣員出了問題之后,外賣小哥可能要自掏腰包,毫無安全感可言。將近1000萬的美團外賣員全部都在“裸奔”。 可能有人會說:“外賣員每天不是交了3塊錢的保險嗎?怎么會是裸奔呢?” 首先,每天3塊錢的保險只包括身故傷殘險和醫療費用。醫療費用的保額只有5萬元,一旦有騎手發生大病,這5萬元是遠遠不夠的; 其次,這些騎手沒有必要的社保保障。不管我們在做什么工作,都要考慮到老了以后怎么辦?外賣員有的主動,有的被動放棄了社保,最終成為了吃青春飯的一群人。 2 大公司不應該只注重利益 據了解,美團外賣員與第三方勞務派遣機構簽的合同主要有三種,分別為:勞務協議、勞務合同和承攬協議。 三種合同有著巨大的差別,其中勞務合同相對比較正規一點,第三方需要為騎手交社保。如果是勞務協議,那么第三方就不需要為騎手交社保。如果是承攬協議,騎手就相當于是個體戶,自己承擔一切可能面臨的風險。 有律師對此表示,如果騎手與第三方是勞動關系,騎手在工作過程中受傷就算是工傷,應該得到賠償。但是騎手與第三方簽訂的是勞務關系,而且沒有交社保,很難真正維權。 有些第三方恰恰利用了騎手不清楚三者之間的區別,糊里糊涂就簽了合同,最終很難維權。 就算有外賣員猝死,美團也認為跟自己沒有任何關系,之所以平臺最終賠了60萬元,還是因為迫于群眾的輿論壓力。 美團與巡視組的對話充分展示了一家企業的“精打細算”,絲毫看不出任何的擔當。 與美團外賣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京東物流,旗下同樣都有上百萬的騎手,但是不少京東物流的小哥是跟京東直接簽勞動合同的,該交的社保一樣不會少,如果出了問題,京東還能給員工兜底。 當然,美團可能也有委屈,因為根據公司年報顯示,2020年公司的凈利潤只有47.08億元,如果公司給每個全職外賣員簽勞動合同的話,那么公司每年可能會額外支出300億元左右,這對于美團來說是不能承受之重。 不過,回過頭來想想,京東物流也是連虧14年才熬過來的,美團為什么就沒有這種勇氣呢? 一家大企業不能為了討好股東就將利潤擺在第一位,而應該承擔起自己該負的責任,讓員工具有歸屬感,讓企業具有使命感,眾志成城,才能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用媒體思維全網覆蓋,讓產品銷售慕名而來! 未來所有的商業競爭,都會聚焦在媒體傳播上。一家公司或一個老板,如果媒體思維短缺,注定會提前敗下陣來。 請記住:沒有傳播度,就沒有認知度;沒有認知度,就沒有美譽度;沒有美譽度,何來知名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