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能源車市場發展前景 隨著全球能源危機和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節能、環保有關行業的發展被高度重視,發展新能源汽車已經在全球范圍內形成共識。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由2012年的14萬輛提升至307萬輛,年復合增速高達47%;滲透率從0.2%增長至4%。中短期來看,全球節能減排政策將驅動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快速提升。長期來看,智能化升級將帶來汽車產業的顛覆性革命,為新能源汽車行業帶來更大的成長空間。在此背景下,預計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在2025年將達到1500萬輛,2030年達到2300萬輛,未來市場容量增長有望超過十倍。 1、政策強力推動,新能源車滲透率快速提升 堅定發展新能源車已成全球政策層及企業層的共識。政策方向明確,企業電動化戰略明朗,新能源車在購車、用車環節的消費者接受度持續提升。新能源汽車有望維持長期、確定的高速增長。 中國:頂層規劃方向明確,政策組合拳推動新能源車滲透率 2020年11月,《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 -2035 年)》正式通過,《規劃》指出了未來 15 年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從技術創新、制度設計、基礎設施等方面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加快發展步伐。《規劃》明確到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占比達到 20% 左右。根據規劃估算,到2025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可達643萬輛,復合增速約36%。 另一方面,中國政府從造車、購車、用車端三管齊下,為新能源汽車的普及提供有利的政策環境。 歐洲:最嚴碳排放標準實施,各國補貼政策加碼 2020年9月,《歐盟綠色協議》更新了《2030年氣候目標計劃》草案,提出2030年乘用車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需減少到2021年的50%,即47.5g/km,比原先59.4g/km的目標下降了20%,未達排放標準的廠商將面臨巨額的罰款,因此各主機廠面臨著新能源轉型的壓力。 另一方面,歐洲補貼加碼,刺激新能源汽車消費。例如德國將始于 2016年的12億歐元補貼延長至2025年,同時將售價4萬歐元以內的純電動汽車政府補貼額上調50%。英國購置電動乘用車可獲得3500英鎊補貼,購置碳排放小于75g/km的電動貨車最高可獲得8000英鎊補貼。其他國家也相繼出臺直接補貼政策、充電樁建設政策等,對歐洲電動車消費形成強有力的政策刺激。 海內外車企電動化進程加速 主流主機廠堅定決心推行電動平臺戰略,2020年起進入平臺戰略收獲期,優質車型供應增加。早在燃油車時代,平臺戰略便是大型車企提升產品競爭力并降低生產成本的戰略選擇。如今,海外車企紛紛引入正向開發的電動平臺,動輒百億歐元的平臺研發投入,體現了歐洲老牌車企發展電動車的堅定決心,為電動車型密集推出奠定基礎。 2、智能化提速,新能源車長期成長空間巨大 汽車產業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產業,全球市場規模接近2萬億美元。目前全球汽車仍以燃油車為主,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僅占10%左右。隨著科技的發展,智能汽車已經成為當前市場炙手可熱的主題,行業發展趨勢確定性強,成長空間巨大,而新能源車是智能汽車的最好載體。這是由于電動車集成更加簡單有利于信息傳輸控制;且電動車可以更加精細的調節電機轉速;同時,電動車在供電保障上更有優勢。因此,電動車在未來逐步替代燃油車不可避免。根據預測,到2030年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將達到汽車產業規模的50%以上,相較于當前規模提升400%。 二、 新能源車帶來汽車工業新一輪革命 新能源車的出現打破了傳統汽車產業的競爭格局,中國企業正處于彎道超車的過程中。動力總成(發動機 傳動系統)是汽車中最重要的部件,也是傳統車企的主要競爭壁壘。傳統燃油車動力總成系統(發動機 傳動系統)成本占比約為25%。然而,新能源車的出現改變了傳統汽車的成本構成,新能源車中的動力系統(電池 電機 電控)成本占比達到52%,遠超燃油車動力總成,其中電池系統成本占比最高,達到了38%,擠占了新能源車中的大部分價值量。同時,由于三電系統都有成熟的第三方供應商,傳統汽車企業的核心競爭壁壘(動力系統)被打破。 新能源車成本結構的改變幫助中國企業實現了彎道超車。在2014年新能源車開始規模推向市場之后,中國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有了飛速的提升。在2019年全球接近200萬輛新能源車中,我國自主品牌的份額達到了50%。 三、電池產業鏈及中國在產業鏈中優勢 出于對高能量密度的要求,電動汽車上采用的電池基本是鋰離子電池。從產業鏈結構來看,鋰離子電池的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和電解液等;鋰離子電池產業鏈的中游企業為鋰離子電池廠商,使用上游電池材料廠商提供的正負極材料、電解液和隔膜生產出不同規格、不同容量的鋰離子電芯產品,然后根據終端客戶要求選擇不同的鋰離子電芯、模組和電池管理系統方案;鋰離子電池產品最終應用于消費電子產品、動力領域和儲能領域等。 1、新能源車替代確定性強,動力電池需求巨大 電池系統是新能源車中成本占比最高的部件,其成本占比接近40%。隨著新能源車的普及,動力電池行業規模預計將快速增長。2020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為139GWH, SNE Research預測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在2025年將達到940GWH,2020-2025年復合增速超過45%。 2、電池行業龍頭效應明顯,中國企業市占率高 動力電池行業具備資金壁壘高、技術迭代快的特點,導致其龍頭優勢明顯。此外,電池對汽車品牌影響深遠,一線車企往往首選電池龍頭企業,產業呈典型的倒金字塔競爭格局,行業集中度較高,2020年中國動力電池行業CR3為74%,全球動力電池企業CR3為66%。其中,寧德時代在2020年全球市占率達到25%,連續四年裝機量位于全球第一。全球前十大動力電池供應商中,中國企業數量占一半,市占率達到了37.28%。 3、供應鏈完善,中國動力電池具備全球競爭力 動力電池產業中上游材料的成本占比最高,合計高達75%,其中正極材料成本占比最高,在40%以上,其次分別是負極材料(15%)、隔膜(12%)和電解液(8%)。因此,擁有完善的供應鏈使中國企業更加具備全球競爭力。以寧德時代為例,其上游材料全部來自于國產供應商,使其銷售利潤整體領先海外競爭對手。 ![]() ![]() 4、新能源汽車技術不斷進步,成本具備市場化競爭力 經過多年的積累,我國鋰離子電池技術不斷進步,開始批量應用于新能源汽車領域。隨著技術的進步與產業鏈的日益完善,產品質量、性能快速提升,目前國內主流產品續航里程可達到200公里以上。產業鏈的完善和產業規模的擴大推動鋰離子電池產品的成本和售價下降,相應降低了新能源汽車成本。此外,快充技術的發展,也讓電動汽車使用更為便捷。 ![]() 5、鋰電池應用廣泛,助力電池企業業績提升 除了動力電池領域,鋰離子電池還廣泛應用于儲能領域。在當前儲能電池裝機規模持續提升的背景下,能夠為電池制造產業鏈上的相關龍頭企業的業績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以5G基站建設為例,由于在體積、散熱等方面的要求,磷酸鐵鋰電池是當前5G基站備用電源的最佳選擇。根據工信部《2020年通信業統計公報》,2020年我國4G基站總數達到575萬個,新建5G基站60萬個。截至2025年,若5G基站達到500萬個,則對儲能的需求將達到18.5GW;如部分4G基站的鉛酸電池逐步替換為鋰電池,則還可能帶來5GW的增量。 ![]() 風險提示: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職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投資人購買基金時應詳細閱讀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說明書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具體情況。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和其投資人員取得的過往業績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也不構成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基金投資需謹慎。 |
|
來自: 牛牛書屋512 > 《熱門板塊及龍頭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