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以前一直流行著一種關于太陽行星的叫法:九大行星。當時的9大行星從最靠近太陽開始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及冥王星。2006年8月24號,國際天文聯(lián)合會通過會議決定,把冥王星踢出九大行星,降級為矮行星,從此九大行星變成了八大行星。 那么問題就來了,好好的冥王星,憑什么說踢就踢?不僅如此,由于冥王星自身還存在著很多與其他八大行星格格不入的特點,還有很多人說冥王星是太陽系中的“怪天體”,同時也是“可怕的天體”。那為什么冥王星會如此奇怪,有如此可怕呢? X行星:冥王星冥王星的發(fā)現要晚于其他的行星。1840年,數學家勒維耶通過牛頓力學理論,僅僅依靠紙和筆預言了海王星的存在。這也啟發(fā)了很多學者去研究是不是還存在著其他的行星。當時有一位商人羅威爾對天文學也很感興趣,在1906年他開始搜索可能存在的第九大行星:X行星。 直到1930年,天文學家克萊德·湯博才在照片當中找到了這顆“移動的天體”,也就是冥王星。這個消息一傳出,全世界都震動了,大家還一起給這顆第九大行星取名。一位英國牛津的11歲學童威妮夏·伯尼因建議用古典神話中的冥王普路托來給這顆行星命名,最終在天文學者們全票通過“冥王星”的命名。 可是,天文學家在隨后的觀測和研究中,發(fā)現這顆天體越來越奇怪,有著和其他行星截然不同的特點。首先,冥王星的公轉和自轉就和太陽系里的其他行星很不一樣。太陽系里其他的行星軌道都接近于圓形,同時還很靠近黃道面。而冥王星的軌道偏心率非常高,完全就是個橢圓。 同時軌道高度傾斜,好像是太陽系黃道面上凸出來的一塊,它的軌道相對于黃道面的角度大于17°。軌道奇怪也就算了,更關鍵的是冥王星的軌道是混沌的,這就意味著只要有一點細微的變化,我們就無法模擬出冥王的軌道變化。 這一點也是其他行星不具備的,要知道之前的發(fā)現的行星都是可以用牛頓力學來描述的,所以海王星才可以被數學家靠紙和筆預測出來。但冥王星就是特例,是很難用牛頓力學來預測它的位置。 除了公轉和自轉,冥王星的衛(wèi)星也是和別人不一樣的。它和它的衛(wèi)星卡戎直接就潮汐鎖定的,這意味著冥王星總是有一面朝著卡戎,卡戎也總是用一面朝著冥王星。 在太陽系中,還沒有一顆行星被自己的衛(wèi)星給潮汐鎖定。這里主要的原因在于冥王星和卡戎個頭差不多,所以很容易被潮汐鎖定,而其他行星都要遠遠大于自身的衛(wèi)星。 當然,不僅只有這些,冥王星“很怪”的特點,這些特點一直挑戰(zhàn)著天文學家的底線。2006年,無人探測器新視野號就肩負著去探索這顆“怪天體”的任務。 一直到了2015年,才達到了可以觀測冥王星的距離,它給冥王星拍了很多照片,讓天文學家開始初步了解冥王星的“可怕”。 由于冥王星距離太陽實在太遠,達到了日地距離的40倍,所以這里幾乎是沒有太陽輻射的。地表的溫度僅有零下229度,遠遠低于太陽系里其他的行星。 除此之外,他們還發(fā)現冥王星主要是由固態(tài)氮,同時還有些許甲醛和一氧化碳,如果人類涉足到這個星球,肯定是立馬被凍脆,堪稱煉獄一般。 ![]() 冥王星為什么會被降級?在2005年,鬩神星的發(fā)現徹底改變了冥王星的宿命。這是因為鬩神星要比冥王星的質量還要大27%。如果冥王星要算行星,那么鬩神星也得是行星。 ![]() 可問題是,如果日后又發(fā)現了很多質量和冥王星相當的天體,難道也都要編入到行星的行列當中? ![]() 面對這樣的情況,天文學家不得不重新思考“行星的定義”。于是,他們對行星進行了重新的定義,一共有三條:
前兩條,冥王星和鬩神星都是符合要求的,而第三條,由于它們軌道上都有很多其他的天體,所以不符合,而剩余的八大行星實際上都滿足了這一條。因此,冥王星和鬩神星就被降格為矮行星,剩余的八大行星繼續(xù)稱為行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