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五律《寄楊五桂州》讀記 (小河西) 楊五桂州譚:楊譚。杜甫在天寶年間有一首《送張十二參軍赴蜀州因呈楊五侍御》。當時楊譚在蜀州,為“御史新驄馬”。杜甫寫詩希望楊譚關照張十二參軍。 據殷祝勝《楊譚任桂州刺史時間考辯》(《河池學院學報》2011年第1期),至德二載(757)至上元二年(761)四月間,楊譚任桂州刺史。據本詩題,杜甫借段參軍之子赴桂州之任之便,以此詩寄楊譚。 寄楊五桂州譚因州參軍段子之任(杜甫) 五嶺皆炎熱,宜人獨桂林。梅花萬里外,雪片一冬深。 聞此寬相憶,為邦復好音。江邊送孫楚,遠附白頭吟。 五嶺:五嶺由西到東為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橫亙在湖南、兩廣、江西之間,是長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嶺。《從軍行》(晉-陸機):“南陟五嶺巔,北戍長城阿。” 桂林:唐時桂林屬嶺南道。《元和郡縣圖志》卷37桂管經略使:“桂州,始安。中都督府。”《始安秋日》(唐-宋之問):“桂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參閱:《桂海虞衡志》(宋-范成大):“雪,南州多無雪霜,草木皆不改柯易葉。獨桂林歲歲得雪,或臘中三白,然終不及北州之多。靈川、興安之間,兩山蹲踞中,容一馬,謂之嚴關。朔雪至關輒止。大盛則度送至桂林城下,不復南矣。”】 為邦:《論語-子路》:“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贈范金卿》(李白):“為邦默自化,日覺冰壺清。” 好音:好消息。《匪風》(詩經):“誰將西歸,懷之好音。”《為賈謐作贈陸機》(晉-潘岳):“子其超矣,實慰我心。發言為詩,俟(sì)望好音。” 孫楚:《晉書-孫楚傳》卷56:“孫楚……才藻卓絕,爽邁不群……年四十余,始參鎮東軍事……征西將軍扶風王駿與楚舊好,起為參軍。”《投贈哥舒開府》(杜甫):“軍事留孫楚,行間識呂蒙。” 白頭吟:《白頭吟》據傳是卓文君作的樂府民歌。此處或也可理解為“白發老人所吟之詩”,即本詩。 【大意】五嶺一帶氣候皆炎熱,惟獨桂林清爽宜人。萬里之外也有梅花飄香,深冬也是雪花紛紛紛。聽到這些,想起來甚是寬慰。何況治理桂州又傳來好的音訊。江邊送走才藻卓絕的段參軍,托他捎上俺寫給你的這首《白頭吟》。 【詩意串述】段參軍赴桂林上任,杜甫為之送行。也許段說桂林氣候“宜人”,也說到楊譚治桂“好音”。杜甫有感而寄此詩。前二聯寫桂林宜人。桂林屬嶺南道,雖在萬里之外卻氣候宜人。冬有雪花飄,初春有梅花開。杜甫聽說桂林如此宜人,心里為楊譚寬慰。但寬慰的不僅是氣候,還有楊譚“為邦”的好消息。“為邦”即治邦。楊譚治桂有何好消息?大概是指平定西原蠻一事。(楊譚《兵部奏桂州破西原賊露布》:“臣前年銜命到州,……去年二月二日,睦州、武陽、珠蘭、金溪、黃橙等一百余洞大賊帥……,潛相結構,約二十萬眾。…凡經二百余日,前后苦戰,各三十余陣,破賊二十萬眾。”)北方安史之亂尚未平定,但至德初發生在嶺南的西原蠻叛亂被楊譚平定,當然是“好音”。末聯交代寄詩緣由。俺到江邊送段參軍,并借其稍寄此詩。除了表達自己寬慰之意外,也有請楊關照段之意。 |
|
來自: 小河西 > 《杜詩解讀(卷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