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野,因古代境內的大野澤而得名的一座縣城,迄今已有千年歷史。九黎酋長蚩尤長眠于此;伏羲氏曾在大野澤“農耕漁獵”;西周時期魯哀公曾在此巡獵獲狩麒麟;齊國國君和魯國國君曾在此會盟;梁王彭越曾在這里獨釣江舟;漢武大帝和李夫人的兒子劉髆被分封于此,是為昌邑國;昌邑王劉賀從這里走向長安為帝;梁孝王長子劉買曾在此封乘氏侯;三國時期曹操曾在此任兗州牧;靖康之變后康王趙構曾在此駐蹕;南宋名將韓世忠曾在此大敗金兵…… 巨野金山 巨野永豐塔 巨野昌邑故城址 這是一座歷史悠久、人杰地靈的地方,所以很多歷史名人選擇長眠于此,包括九黎酋長蚩尤、西漢梁王彭越、昌邑王劉髆、齊相卜式、北宋著名詩人、散文家、政治家王禹偁、金代狀元胡勵、明代禮部侍郎宋滄、大將軍湯克明、監察御史曹敬等等,今天帶大家到中國麒麟之鄉山東巨野,看一看長眠在那里的歷史名人都有哪些。 蚩尤墓和炎帝、黃帝同時代的蚩尤是中國上古時代九黎部落聯盟的酋長,曾在同炎帝的作戰中大敗炎帝,因此炎帝聯合黃帝共同和蚩尤作戰,最終炎黃部落將蚩尤打敗,開啟了中華文明的輝煌歷史。很多人對于蚩尤的真實存在抱有懷疑的態度,上古時代的很多傳說都帶有神話的色彩,包括炎帝和黃帝的很多事跡也都是如此。然而,這并不妨礙民間對蚩尤的紀念,比如山東巨野的蚩尤墓就是如此。 蚩尤墓 蚩尤廣場 蚩尤墓 蚩尤墓也叫蚩尤冢,是中國兩處蚩尤墓之一。據說當年在涿鹿大戰中蚩尤被炎黃二帝打敗,最終身體異處,一部分葬于山東濟寧汶上,另一部分主要是肩髀葬于山東巨野,也就是現在的蚩尤墓。2013年10月,蚩尤墓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彭越墓彭越,字仲,秦朝時期昌邑人,西漢王朝開國功臣、名將。彭越本來在大野澤以捕魚為生,秦朝末年在魏地舉兵起義,后來率兵歸順劉邦,拜魏相國,封建成侯,協助劉邦贏得楚漢之爭,與韓信、英布并稱漢初三大名將。西漢建立后,彭越被封為梁王,定都于定陶。公元前196年,彭越因“反形已具”罪名被誅滅三族,并被廢除封國。 定陶梁王臺 定陶梁王臺 定陶梁王臺 據清乾隆年間《曹州府志》記載,彭越墓在縣東南五十里。彭越是碭郡昌邑人,起巨野澤中。沛公在昌邑和項羽作戰時,彭越帶領軍兵跟隨了劉邦。楚漢之爭勝利后,彭越被封梁王,都定陶。后為呂后所害,被砍成了肉醬。家鄉的人為紀念彭越,在此處為他建立了衣冠冢。雖然巨野彭越墓只是一座衣冠冢,然而經過兩千多年的歲月也無跡可尋。但是在彭越的封國梁國都城定陶還保留了彭越為梁王時練兵點將的點將臺,當地人都稱為梁王臺。梁王臺位于定陶老城區東北部,陶朱公范蠡墓東300米處,2013年10月被公布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昌邑王劉髆墓西漢天漢四年(前97年),不到弱冠之年的劉髆被漢武帝封為昌邑王,他就封的地方是當時“繁榮昌盛之地”的昌邑國。年紀輕輕的劉髆為什么能得到這樣的殊遇?因為他的出身太不平凡了,他的父親是漢武帝,母親是“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的北方佳人李夫人,舅舅是漢武帝的宮廷樂師李延年和貳師將軍李廣利。出生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劉髆想不得寵都難。 然而劉髆并沒有太大的福分,后元元年(前88年)春正月,在位僅十一年的劉髆就因病去世,享年不到三十歲。雖然史書上并沒有記載劉髆的出生年月,但是根據史料記載推測,他去世的時候最多二十多歲。 紅土山漢墓 ![]() 紅土山漢墓 ![]() 紅土山漢墓 劉髆死后,被葬于金山之陽的禹梁山。多年之后,禹梁山更名為黃土山,又過了幾百年,黃土山更名為紅土山。上世紀70年代,當地考古部門在紅土山發掘了一座漢墓,根據墓中出土的文物考證,這座漢墓很可能就是昌邑王劉髆的王陵。2015年6月,紅土山漢墓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劉賀廢崖墓劉髆病逝后,劉髆長子劉賀嗣封昌邑王,成為西漢第二位昌邑王。十二年后的元平元年(前74年),剛剛二十歲的漢昭帝劉弗陵駕崩,因漢昭帝沒有兒子,昌邑王劉賀被征召入朝,成為西漢的第九位皇帝。然而劉賀在位僅27天就被權臣霍光以及上官太后廢止,先是被廢為庶民趕回昌邑國,接著廢除昌邑國降為山陽郡。十一年后的元康三年(前63年),漢宣帝劉詢封劉賀為海昏侯,被貶為庶民的劉賀離開昌邑前往江西南昌就任海昏侯,此后再也沒能回到昌邑。 ![]() 金山崖墓 ![]() 金山崖墓 劉賀在任昌邑王期間,在距離他父親的陵墓不遠的金山上為自己修建了一座陵墓。然而因為后來被封為海昏侯,這座陵墓就被廢棄了,劉賀在南昌又為自己修建了一座王陵。前幾年發掘的震驚全國的南昌海昏侯墓就是劉賀最后的長眠之地。 ![]() 金山崖墓 ![]() 金山崖墓 位于金山上的劉賀廢崖墓穿山開鑿,洞中冬暖夏涼,來成為一處著名的避暑圣地,當地人都傳言唐代初期秦王李世民曾在此洞避暑納涼,所以又被稱為秦王避暑洞。金朝大定三年(1163年),劉賀廢崖墓被敕封為大明禪院,從此成為一座著名的佛教場所。2015年6月,金山崖墓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10月金山漢墓群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魯恭墓魯恭,字仲康,陜西省扶風平陵(今陜西咸陽)人,東漢時期的官員,曾任職中牟縣令和樂安相。據清道光年間《巨野縣志》記載:
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中也引用了這段記載。《西征記》記述了巨野金山的名字來歷,但是將前昌邑王劉賀的廢崖墓誤認為是漢司隸校尉魯恭之墓。后來的證據表面,金山上的崖墓為劉賀在昌邑王期間為自己修建的王陵,距離金山不遠處的紅土山有劉賀父親昌邑王劉髆的王陵。 ![]() ![]() 卜式墓卜式,字子憐,河南郡(今河南洛陽市一帶)人,西漢時期官員,因出資贊助朝廷被拜為中郎,賜爵左庶長,先后升任齊相,賜爵關內侯,御史大夫。元封元年(前110年)被貶為太子太傅。《曹州府志》記載:
而在清道光年間的《巨野縣志》中則記載:
荊州刺史李剛墓據清乾隆年間《曹州府志》記載,李剛墓在縣南。李剛,字叔毅,山陽高平人,為東漢荊州刺史,熹平元年(172年)卒。其墓有石闕、石室,四壁隱起,雕刻人物,之形制作甚工。 ![]() ![]() 大將軍安興墓據《巨野縣志》記載,安興墓在縣西八十里,墓前有碑一座,上刻將軍像,題顯靈大將軍安興之墓,墓高五尺,有墓碑。安興墓現在位于牡丹區安興鎮境內,安興鎮的名字來源于大將軍安興。 王禹偁墓王禹偁,字元之,濟州巨野人,北宋詩人、散文家和政治家。北宋太平興國八年(983年)中進士,歷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翰林學士、成武縣主簿,宋真宗時授知制誥、黃州知州。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病逝,葬于故鄉巨野。《巨野縣志》記載,王禹偁墓在縣境,《曹州府志》記載,王禹偁墓在縣境,官翰林學士。 ![]() 王禹偁雕像 ![]() 王禹偁塑像 狀元胡勵墓胡勵,字元化,巨野人,金代著名文學家。金天會十年(1132年)考中進士,狀元及第。初授翰林修撰,改定州觀察判官。皇統初,為河北西路轉運都勾判官,改同知深州軍州事,加朝奉大夫。后來再補翰林修撰,遷禮部郎中。天德初,再遷侍講學士,同修國史,最后改刑部尚書。《金史》中有胡勵列傳。《曹州府志》記載,胡勵墓在縣城西五里,同官指揮殉金義帝之難的弟弟胡勉葬于此,位于現在巨野縣鳳凰辦事處胡莊村胡勵家族墓中。2015年6月,胡莊胡勵家族墓地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達魯花赤墓、樂善公墓、駙馬陵清道光年間《巨野縣志》中記載的這三座墓其實是兩個家族墓,這兩個家族都是元代時期的大家族,一個是禿滿臺家族,另一個是按檀不花家族,《巨野縣志》中有四篇墓志與按檀不花家族有關,分別為是《少中大夫按檀不花暨夫人陳辛氏合葬神道碑》、《濟寧路達魯花赤睦公善政頌碑》、《樂善公墓碑》和《駙馬陵表慶之碑》,按檀不花子騷馬號樂善公。縣志中的《武略將軍濟寧路總管府達魯花赤先塋神道碑》則與禿滿臺家族有關。 ![]() 據縣志記載,達魯花赤禿滿臺先塋位于昌邑保城南七十里,即舊志所載達魯花赤墓。武略將軍、濟寧路總管府達魯花赤兼本路諸軍奧魯總管府達魯花赤兼管內勸農事、知河南事禿公,先世唐兀人,居大河之西。 駙馬陵位于城北一里許演武場后,即下樂善公先塋。樂善公墓位于駙馬陵側,樂善公是按檀不花的兒子騷馬,號樂善公。 張國安墓據《巨野縣志》記載,張國安墓位于巨野南關外二里許,有神道碑,董守忠撰文。 將軍湯克明墓清道光年間《巨野縣志》記載,湯將軍墓位于城南十里許。湯將軍名克明,明太祖勛臣,因征福建有功封萬戶侯。湯克明原籍安徽鳳陽府東湖里人,永樂四年遷至巨野安家落戶。 郭英墓郭英,山東巨野人,后遷至濠州(今安徽鳳陽東北),與兄長郭興從朱元璋起兵,明初著名將領。郭英先后跟隨朱元璋、徐達、常遇春等人攻打陳友諒、張士誠,平定中原、云南等地,身經百戰。洪武十七年(1384年)封武定侯。永樂元年(1403年)去世,追贈營國公,賜謚“威襄”,葬于巨野城北郭家塋地。 宋滄墓宋滄,字伯清,號有臺,巨野縣田莊鎮宋樓村人。明正德三年進士,拜中書舍人,升刑部員外郎、左僉都御史,巡撫四川,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禮部侍郎。田莊鎮宋樓村有宋滄紀念堂和宋滄墓。2018年12月,宋滄墓被公布為菏澤市文物保護單位。 御史曹敬墓位于東門外八蠟廟后,曹敬曾任湖廣道監察御史。 張宗本家族墓張宗本,字修卿,巨野縣田莊鎮老張莊人,隨左宗棠收復新疆,曾任總兵、提督。光緒元年(1875年)隨桂總兵出關,討伐阿古柏叛亂,收復烏魯木齊、和闐等地,阻礙遏制了俄、1879年,朝廷賞穿“黃馬褂”。1891年,補為于闐參將,1893年補烏什副將,1894年為阿克蘇總兵,1898年為喀什噶爾提督,1902年任鎮總兵,1904年補山東兗州鎮總兵,1911年4月卸職回家鄉巨野,同年7月病故,葬于故鄉。 |
|